基于国内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中国粮食安全研究
【摘要】: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但是,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的威胁作用却在日益加深。一方面,耕地资源供给质量严重恶化使得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粮食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导致国外耕地资源的供给风险较大。本文以耕地资源为视角,对粮食的生产能力维度和贸易流通维度进行有效整合,搭建国内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分析框架,分别基于国内、国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维度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
国内耕地资源的有效供给包括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两个方面。由于目前国内耕地资源的供给数量逐步趋于稳定,而供给质量却不断恶化,因此,相较于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对国内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约束作用更为明显,而高强度耕地利用模式是导致耕地资源供给质量严重恶化的重要原因。本文构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动态仿真系统,研究高强度耕地利用模式下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演进路径。仿真结果表明,高强度的耕地利用模式在短期会促进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但在长期将导致耕地资源的供给质量严重恶化,造成粮食生产能力逐步下降,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
国外耕地资源的有效供给涵盖供给数量与供给风险两个方面。尽管当前粮食对外贸易和农业对外投资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国外耕地资源供给,但由于其蕴含着巨大的粮食贸易风险,因此并非是国外耕地资源的有效供给,尤其是当粮食禁运危机出现时,原有的国外耕地资源供给将迅速挥发。为了积极建筑耕地资源的有效储备体系,以弥补突发时期的耕地资源供给缺口,有必要衡量耕地资源的潜在供给缺口大小。本文基于虚拟耕地资源贸易的视角,对中国耕地资源的潜在供给缺口进行有效核算。核算结果表明,尽管大规模的粮食进口战略在短期会带来耕地资源的数量节约效应,但由于粮食禁运风险的存在,在长期将形成巨大的耕地资源潜在供给缺口,不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为了积极改良耕地资源的传统利用模式,政府应当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耕地利用持续性;为了有效应对耕地资源的潜在供给缺口,政府应当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构建全球农业产业链。
|
|
|
|
1 |
刘琳,杨同利,张明杰,许月明;耕地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及评价——以河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05期 |
2 |
吴文盛,朱军,郝志军;耕地资源的安全评价与预警[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
3 |
刘俊章,刘连兴,刘书忠;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与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4 |
牛星,欧名豪,李晓刚,吴静;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年02期 |
5 |
金建君;王玉海;刘学敏;;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及其评估方法分析[J];生态经济;2008年11期 |
6 |
蒋蔚然;山东省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J];资源科学;1991年06期 |
7 |
李应中,毕于远,杨瑞珍,梁佩谦;我国耕地资源永续利用的战略抉择[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年04期 |
8 |
马新文,栗波;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的保护[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3期 |
9 |
黄贤金;江苏省耕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
10 |
耿庆彪,侯青;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1999年06期 |
11 |
乔木,马虹,杨发相,岳健,孙莉,张占君;新疆典型区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0年03期 |
12 |
刘钟元;山地保护耕地资源之浅见[J];甘肃农业;2000年02期 |
13 |
钟太洋,蒋鹏,徐忠国;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2期 |
14 |
万丽平,吴群,陈成;耕地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探析[J];资源.产业;2005年04期 |
15 |
郑纪芳;;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对策——以淄博市悦庄镇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6 |
唐为库;;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突出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7期 |
17 |
;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耕地资源[J];协商论坛;2008年03期 |
18 |
郭健斌;孙自保;刘天平;;西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
19 |
任玲;李红;;关于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黑河学刊;2009年04期 |
20 |
侯长红;陈丽霜;侯大为;鲍钦;林光美;;福建省耕地资源流转模式实证研究——以泰宁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