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红色砂梨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分离及表达研究

俞波  
【摘要】:砂梨原产于我国,是东亚地区栽培最广的类型,以往栽培的砂梨品种主要以黄绿色和褐色(实际是木栓层)为主,红色砂梨品种相对较少。近年来,以原产云南的著名红色砂梨地方品种‘火把梨’与日本梨‘幸水’为亲本育成的‘美人酥’、‘满天红’以及从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云红梨1号’等优良红色品种已在国内很多地方引种栽培,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生产上,红色砂梨着色表现不佳,严重影响了果实特有外观品质的展现。因此,开展套袋及生态条件影响红色砂梨花青苷合成的机制研究,将为开发适合生产实际的着色调控技术,解决红色砂梨的着色不良问题,改善其外观品质,以及今后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改善红色砂梨着色情况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本试验以红色砂梨中熟品种‘美人酥’和晚熟品种‘云红梨1号’果皮为材料,通过已报道植物序列设计特异或兼并引物和参考苹果EST序列两种途径,利用RACE技术,分离得到2个PAL成员,分别为PpPAL1和PpPAL2;4个CHS成员,分别为PpCHS1、PpCHS2、PpCHS3和PpCHS4;3个CHI成员,分别为PpCHI1、PpCHI2和PpCHI3;1个PpF3Hl成员;2个DFR成员,分别为PpDFR1和PpDFR2;1个PpANS1成员;2个UFGT成员,分别为PpUFGT1和PpUFGT2;已分离转录因子PpMYBl和PpMYB10,其中PpMYB10属于第十亚组的R2R3MYB类群。 套袋显著改善红色砂梨果实着色。本研究以红色砂梨‘美人酥’套袋果为材料,研究商业采收前15d去袋后果面着色过程中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PpPAL1、PpCHSl、PpCHI1、PpF3H1、PpDFRl、PpANSl和PpUFGT1受到光照诱导表达量迅速上升,去袋后1d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值,明显提前于花青苷的合成高峰。PpCHSl、PpF3H1、PpANSl和PpUFGT1在去袋后的前5d内都保持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7个结构基因被光照诱导后表达量都迅速上升,说明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通过协同作用参与花青苷的合成。光质和光强对果实着色都具有重要影响,同一个果实的阳面和阴面着色完全不同,在‘美人酥’的阴面果皮几乎不合成花青苷,定量结果显示阴面果皮中7个结构基因表达量都低于阳面果皮,其中PpCHS1、PpUFGT1、PpF3H1和PpANSl等4个基因在阳面果皮表达量的最大值(1DABR)与阴面的高峰(1DABR)比值超过2.7。PpCHS1、PpF3H1、 PpANS1和PpUFGT1等在成熟果实果皮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同时PpCHS1与PpANS1在淡红色幼叶中的表达也较高。与成熟果中花青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红色砂梨‘美人酥’去袋着色过程中,PpMYB10与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协同表达,而PpMYB1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协同表达现象。 花青苷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家族成员在序列和表达模式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在氨基酸水平上,PpCHS1和PpCHS2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7%,而PpCHI1和PpCHI2最低,仅有23%。红色砂梨‘云红梨1号’去袋后,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部分成员被诱导,包括(?)PpPAL1、PpCHS1、PpCHS2、PpCHI1、PpCHI3、PpF3H1、 PpDFR1、PpANS1、PpUFGT1和PpUFGT2。而PpPAL2、PpCHS3、PpCHS4和PpCHI2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由此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不是果皮花青苷合成的关键基因。被诱导的基因中PpPAL1、PpCHS1、PpCHI1、PpCHI3、PpF3HI1、pDFR1、 PpANS1和PpUFGT1的表达高峰都出现在去袋后1d,另外两个基因PpCHS2和PpUFGT2的转录水平则在去袋后3d达到最大值,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些结构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花青苷的合成。 果实的着色受基因型决定,环境条件影响着色的程度。位于云南的安宁气候特点为亚热带高原气候,伴随着高海拔,强辐射和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河南的荥阳则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伴随着低海拔,低辐射和昼夜温差小等特点。本试验比较了红色砂梨‘满天红’在两个不同生态区套袋处理果实着色及品质相关生理分子研究。商业采收时,安宁较荥阳具有更好的着色,果皮中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后者高,叶绿素含量较后者低;单果重和果实的硬度前者较后者低;前者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较后者高,淀粉含量较后者低;着色过程中前者果皮花青苷合成结构和调节基因的表达量均较后者高。统计分析显示可溶性糖和花青苷含量在安宁(r=0.96981)和荥阳(r=0.94433)都显著相关。安宁具有的特定生态因子,特别是高海拔,强辐射和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于果实中糖积累和诱导果皮中花青苷合成结构和调节基因,尤其是PpCHS1、PpANS1、 PpUFGT1、PpMYB10和PpbHLH的表达,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洪靓;周立平;;日韩砂梨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果菜;2006年03期
2 杨玉华,吴应荣,陈宇晖,李方敏,付良琴,刘友德,郭发明,贾庆红;砂梨品种等级果下降原因的研究Ⅱ采果前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对果个大小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周建;袁德义;李佑武;;关于10个南方砂梨品种抗病性的比较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戴洪义;沈德绪;林柏年;;砂梨品种的试管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02期
5 徐宏汉,周绂,姜正旺,胡红菊,马华轩;砂梨品种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J];果树学报;1989年04期
6 吴应荣,杨玉华,陈宇晖,李方敏,杨海林,王启美,隗平华,李永铭;化学疏花疏果对砂梨座果率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7 赵思东;袁德义;易子夏;孙敏红;;南方砂梨优质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李健;施清;张长和;谢文龙;谢钟琛;李美桂;;砂梨多品种矿质营养适宜值的高接比对法研究[J];果树学报;2010年05期
9 吴应荣;杨玉华;陈宇晖;李方敏;郭发明;周远嘱;刘友德;付良琴;;砂梨品种等级果下降原因的研究 Ⅰ果实负载量、结果枝组姿态对果个大小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10 于新刚;尉世俊;;日韩砂梨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果农之友;2006年05期
11 ;栽培日韩砂梨的技术要点[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8年07期
12 王家珍;李俊才;刘成;蔡忠民;沙守峰;;16个砂梨品种的引种筛选试验[J];北方园艺;2008年10期
13 张东;舒群;滕元文;仇明华;鲍露;胡红菊;;中国红皮砂梨品种的SSR标记分析[J];园艺学报;2007年01期
14 ;国家种质圃有偿征集砂梨种质资源[J];农家顾问;2007年07期
15 李美桂;谢文龙;谢钟琛;施清;李健;;早熟砂梨矿质营养适宜值研究[J];果树学报;2008年04期
16 张琳;谭晓风;周建;何小勇;袁德义;胡姣;龙洪旭;;7个砂梨品种S基因型的确定及1个新S-RNase基因的分离鉴定(英文)[J];林业科学;2008年10期
17 王志华;王文辉;丁丹丹;王宝亮;徐成楠;;砂梨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09年10期
18 夏玉静;;梨优良品种制汁性能研究[J];中国果业信息;2010年02期
19 吴炼;于晓英;熊兴耀;黄笛;;砂梨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23期
20 胡钟东;乔玉山;王三红;姚泉洪;章镇;;砂梨脂氧合酶cDNA片段克隆与RNAi载体构建[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鹏;魏闻东;苏艳丽;;红太阳果实花青苷含量、pH和SSC变化及相关性研究[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2 李慧;盛宝龙;丛郁;蔺经;李晓刚;杨青松;王中华;常有宏;;砂梨RuBisCO小亚基基因cDNA的克隆和分析[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3 刘安成;李慧;王亮生;庞长民;;不同干燥方法对石榴果实花青苷的影响[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年
4 张光伦;李兴军;刘镕山;;生境对苹果着红色的生态生理和形态解剖效应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5 李彦慧;冯晨静;陈书明;杜绍华;李向应;杨建民;;SO_2胁迫对紫叶李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柳蕴芬;段艳欣;刘成连;原永兵;;光照对红肉桃果肉糖酸及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胡桂兵;王惠聪;高飞飞;陈大成;;套袋过程中荔枝果皮内色素的变化动态[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华君;王少敏;赵红军;魏钦平;束怀瑞;;果实套袋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9 王庆菊;吕福梅;沈向;;四种李属红叶树种叶片花青苷提取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志雄;曾杨;潘建平;薛海军;邱继水;余坤;;早熟砂梨品种——“粤引早脆梨”[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波;红色砂梨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分离及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乔玉山;砂梨果实成熟软化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冯守千;红梨着色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陈静;花青苷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及番茄花青苷结构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鲁敏;苹果SSR标记在梨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许锋;银杏GbPAL和GbAN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ALA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王淑芬;心里美萝卜色素合成规律研究及萝卜花青素调节基因的克隆[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8 郭淑杰;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作用靶基因分离和连黛片治疗术后胃癌大肠癌的初步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9 李春雨;自然突变基因分离体系的初步建立与苹果柱型突变体类型的鉴定[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王海华;水稻WRKY89和WRKY52基因的分离与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涛;砂梨果醋酿制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彭文莉;湖北省砂梨栽培品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计玮玮;高温强光诱导砂梨叶片光抑制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崔海荣;砂梨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其果皮色泽性状的定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徐奡婧;徽州雪梨果实品质及品种资源遗传演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6 褚军;立地条件与砧木对砂梨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变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7 杜艳民;早酥红色芽变果实PbMYBR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兴国;穗醋栗果实中花青苷积累及有关因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9 路娟;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郑鹏华;砂梨休眠期花芽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甘霖 张鹏;“汉水”砂梨:培育致富品牌 擦亮城市名片[N];经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一粟 本报通讯员 刘金环;创新让生物工程与山间地头对接[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一粟;成果转化是一个全链条衔接的过程[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4 仝伯强 孙加顺;黄金梨的“黄金”前景[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5 张朝良;睢宁县万吨优质梨被预购一空[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6 李苑田;中国北极蓝莓[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赵县林业局 曹爱敏 郭贞 高立欣;抓好梨树春季管理[N];河北科技报;2011年
8 记者 潘咏;朱培坤牵手牛津大学[N];深圳商报;2010年
9 刘令智;促使红富士苹果着色有“六招”[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柳启沛;关注保健食品[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