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优化
【摘要】: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 [L.] Merr.)又名马尼拉,是一种优良的暖季型草坪草,被广泛应用于暖温带及过渡地区。因其无法产生种子,故在自然界通过匍匐茎进行无性繁殖,无法采用杂交育种等传统方法进行遗传改良。因此,转基因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等生物技术在沟叶结缕草育种、抗性和观赏性改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试验以继代了8年的沟叶结缕草匍匐茎所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生长调节剂(BA和ZR)及其浓度(0.00、0.05、0.10、0.20、0.40mg/L)组合、不同氨基酸种类(L-Pro、 L-Arg、 L-Glu)、不同固化剂种类(Phytagel. Gelzan、 Agar、 Carrageenan、 Agargellan)、不同接种大小(1、2、3、4mm)、不同培养容器(柱形瓶、三角瓶和培养皿)以及不同辐射剂量(0、20Gy)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以优化沟叶结缕草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条件。同时,对愈伤组织再生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以更深入了解其再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沟叶结缕草胚性愈伤组织再生率随着生长调节剂的改变而发生明显改变,随着生长调节剂浓度从0.00提高至0.40mg/L,胚性愈伤组织再生率在2.5%-70.0%之间变化。低浓度(0.05mg/L)的BA能够刺激愈伤组织再生,而随着BA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再生率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在未添加BA的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率随着ZR浓度的提高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在含有0.05mg/L的BA和ZR培养基中,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率达到最高(70.0%),且平均总不定芽数最多(109.5)。
2.含有500mg/L L-Glu培养基上其再生率(18.0%)与对照组的再生率(30.0%1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添加同浓度L-Arg和L-Pro显著抑制了愈伤组织的再生(p0.05),其中在含有L-Arg的培养基上再生率及再生力最低,分别为8.0%和74.5%
3.在含不同固化剂的再生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力差异并不显著。Agargellan上的胚性愈伤组织显示最高的再生率(39.0%),Agar及Carrageenan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再生率分别为32.0%、27.0%,与Agargellan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常用的Phytage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再生率仅为19.0%,此外,无论是Sigma公司还是CP Kelco公司,所产的Gelzan都显示出较低的再生率(分别为21.0%、12.0%)。
4.试验结果显示,当胚性愈伤组织接种直径分别为1mm、2mm、4mm时,再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1.0%、19.0%、18.0%,与接种直径为3mm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率(68.0%)具有显著性差异。
5.试验在柱形瓶中观测到最高的再生率(64.0%),与三角瓶(7.0%)和培养皿(13.0%)中的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三者再生力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6.辐射剂量为20Gy时,胚性愈伤组织具有更强的细胞分裂能力,膨大至5mm的愈伤组织小块能达到95.0%,远远大于未经辐射的胚性愈伤组织(80.0%)。但其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率(20.0%)显著(p0.05)低于未经辐射处理的愈伤组织(71.0%)。
7.电镜扫描显示沟叶结缕草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属于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其过程与狗牙根等暖季型草坪草的发生相似。电镜观察发现,胚性愈伤组织结构紧密,细胞较小,细胞内含物丰富,细胞代谢旺盛,且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存在很大差异。
|
|
|
|
1 |
苟文龙,张新全,白史且,石振田;沟叶结缕草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2年03期 |
2 |
李亚,刘建秀,向其伯;结缕草属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2年02期 |
3 |
谭志坚,刘清益;结缕草属草坪草在中国的名称与应用[J];四川草原;2002年01期 |
4 |
齐春晖,鲍维宝;结缕草开发前景看好[J];中国花卉园艺;2002年17期 |
5 |
徐礼根,谭志坚,谭继清;美国结缕草品种来源和应用区域[J];园艺学报;2004年01期 |
6 |
金洪,韩烈保;结缕草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7 |
马春晖,韩建国,孙洁峰,张泉,陆冠军;施氮肥对播种和分栽结缕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09期 |
8 |
谷奉天,刘振元,崔卫东;山东结缕草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年01期 |
9 |
刘建秀,郭海林,朱雪花,高鹤,孙振元;结缕草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J];草地学报;2005年03期 |
10 |
张学勇;杨允菲;王兆明;;辽东半岛不同生境天然结缕草种群冬眠构件的结构[J];草业学报;2006年03期 |
11 |
郭海林;刘建秀;朱雪花;宣继萍;;结缕草属植物杂交育种及其杂种鉴定——同工酶的变异分析[J];草业学报;2006年06期 |
12 |
胡化广;刘建秀;宣继萍;何秋;程晓丽;郭爱桂;;结缕草属植物的抗旱性初步评价[J];草业学报;2007年01期 |
13 |
宋俊芳;金芳;孙吉雄;郭奇梅;于永明;;兰引3号结缕草组织培养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7年05期 |
14 |
王加真;夏更寿;李建龙;王艳;;高盐胁迫对沟叶结缕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年06期 |
15 |
张文婷;刘富强;王华田;陈才业;于文胜;唐昭俭;宋黎;姜成平;;城市绿地植物萱草和结缕草的抗旱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
16 |
夏更寿;王加真;;高盐胁迫对沟叶结缕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17 |
王志勇;袁学军;郭海林;刘建秀;程晓丽;周志芳;;结缕草属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研究[J];草地学报;2009年01期 |
18 |
黄锦文;陈冬梅;郑红艳;骆娟;林文雄;;暖季型结缕草对低温响应的生理生态特性[J];中国草地学报;2009年01期 |
19 |
张学勇;张绵;都华;毛伟伟;何哲;黄金东;;酸胁迫及其缓解对结缕草种子萌发及胚生长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20 |
张鹂;桂金山;方程;;结缕草赤霞素和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片段的克隆[J];草地学报;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