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融合椎的选择对Lenkel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融合治疗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 LIV)对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 PSF)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研究了23例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在我院诊断为Lenke1型AIS并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依据远端融合椎选择椎体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A组选择“触及椎”(TV)作为LIV, B组选择非触及椎(下端椎或稳定椎)作为LIV,测量并记录每倒患者术前、术后随访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度、躯干偏移率(TS)、矢状面轴向垂线距离(SVA)、腰椎前凸角(LL)、LIV倾斜角度(LIVT)、LIV尾侧椎间盘开角(LIVA)等影像学参数,并计数两组中融合节段数、触及椎与稳定椎之间相差节段数。统计两组参数术前术后有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
A、B两组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分别为40.84±7.48°、50.00±16.73°,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后路融合矫形术后两组主弯均得到了有效的矫正,Cobb角分别为10.66±5.74°、17.57±8.50°,两组间矫正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术前术后A、B各组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A、B两组术前LIVT分别为17.61±4.33°、13.08±5.59°,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分别为4.35±2.14°、2.21±2.57°,两组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术前术后A、B组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同样对于LIVA术前A组、B组分别为3.26±2.10°、4.12±2.780,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手术后分别为0.551±0.53°、1.25±1.11°,两组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术前术后A、B组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而对于TS、SVA、LL、融合节段数等观察指标,两组内、两组间术前术后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触及椎能平均保留1.10±0.83个腰椎活动节段。
结论:
采用后路脊柱融合治疗Lenkel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无论是选择触及椎还是下端椎或稳定椎作为远端融合椎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矫正效果,选择触及椎能保留更多的腰椎活动节段。
|
|
|
|
1 |
李浪;远端血栓保护技术及其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4年12期 |
2 |
申珂;PercuSurge GuardWire Plus远端球囊保护系统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年03期 |
3 |
申珂;PercuSurge GuardWire Plus远端球囊保护系统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年02期 |
4 |
陈怀红;格林—巴利综合征远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J];临床荟萃;1994年18期 |
5 |
马根山,冯毅,罗丹,严金川,陈忠,沈成兴,丁建东,戴启明,George Promos;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4年10期 |
6 |
田伟;人工椎间盘技术预示了脊柱融合手术的终结[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7 |
朱锋;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马薇薇;;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后路CDH Legacy矫形内固定技术与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19期 |
8 |
张宏志;张永刚;张雪松;毛克亚;王岩;;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单胸弯[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09期 |
9 |
李明;王静杰;贺石生;赵永飞;方秀统;顾苏熙;谢扬;杨晓明;;胸腰段脊柱侧凸行后路选择性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年02期 |
10 |
李广学;路奎元;;机体对金属脊柱内置物反应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01期 |
11 |
张文明,徐印坎,刘正平,张文林,臧鸿声;桡骨远端Smith氏骨折的治疗(附46例分析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3年03期 |
12 |
宰春和,邵福源;成年远端型脊肌萎缩症2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年06期 |
13 |
徐卫国,陈安民,易成腊,孙淑珍;人工骨替代自体骨进行椎体前路植骨融合的研究[J];现代康复;2000年11期 |
14 |
蒋电明,安洪,谭富生,向国元,曾建成,裴福兴,胡云洲,屠重琪,黄富国,杨志明;桡骨远端骨肿瘤切除后腕关节功能重建方法的探讨[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2年02期 |
15 |
翟文亮,练克俭,丁真奇,陈长青,刘庆军,陈志伸,郭延杰;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年07期 |
16 |
高天君,史亚民,侯树勋,姚长海,孙彦;同种异体骨的制备及在脊柱侧弯矫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年21期 |
17 |
;远端穴位刺激的应答性变化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1期 |
18 |
李峰,唐接福,徐志刚,朱光明,满益旺;经前路椎管减压VentroFix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脊髓损伤[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
19 |
赵甜娜,韩金祥,王世立;成骨蛋白-1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5年04期 |
20 |
邓毅,邓忠良;LIM骨矿化蛋白与脊柱融合[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