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氮磷化学计量随环境变化的代谢生态机制
【摘要】:氮元素和磷元素对植物的生长代谢至关重要,两者浓度是检测植物个体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代谢变化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发现,植物代谢速率与植物氮、磷元素化学计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定量关系,同时前者与环境变化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近期研究表明,植物个体代谢率受环境可供资源的限制,其具体的变化可能与生物体代谢中酶促反应速率和底物间浓度变化规律相似,即植物个体代谢率随环境资源之间的变化规律服从米氏方程。研究发现植物氮、磷化学计量与植物生长代谢之间存在明显的定量关系,但是其在环境变化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定量规律?目前关于此类的研究仍旧极少。
本论文侧重以植物代谢为纽带将植物化学计量与环境变化联系起来,建立更为合理的定量规律,通过综合大量研究成果,提出关于植物化学计量随环境梯度的定量变化规律的假设。通过搜集已发表论文的数据和野外采样所得数据两方面分析植物化学计量随水分、温度及土壤盐分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验证假设。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
(1)植物氮、磷元素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2)植物氮、磷元素随环境变化的代谢生态定量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植物代谢率为中间变量,推导建立了植物氮磷化学计量随水分、温度的定量变化方程。分别通过搜集已发表论文数据和野外采样数据分析,对定量方程进行了初步检验验证。
(2)不同植物氮磷化学计量随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方程具有普遍一致的形式,植物磷元素和氮元素存在非线性的变化关系,服从米氏方程;
(3)由于代谢参数差异,不同植物的氮磷化学计量变化规律也具有不同的参数。
|
|
|
|
1 |
蒲瑞丰
,黄谦鑫
,齐小高;甘肃化学计量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02年04期 |
2 |
薛晓佳;;加强与技术中介机构合作 实现化学计量事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潮;2003年06期 |
3 |
傅崇说;;铜-氯离子-水系反应的化学计量分析[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
4 |
张文丽;化学计量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5 |
李文润,耿华,姚江宏,阮永丰;近化学计量组分掺铒铌酸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J];人工晶体学报;2003年04期 |
6 |
骆进保;以等电量定律代替当量定律进行化学计量[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7 |
钟广涛,陈子昂,洪剑峰;元素稀释原理(一)[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
8 |
李钢,金大勇;化学计量系数对B-Z反应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9 |
陈连仲,沙亚琴;反应堆中子活化-亚化学计量分离法测定阿尔泰山冰雪样品中痕量Cu[J];核技术;1982年04期 |
10 |
董晓蕾;王元忠;张金渝;金航;张霁;;植物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4年06期 |
11 |
王荣;杨玲媛;王敏;邓近平;颜志成;汤少勋;周传社;谭支良;;基于挥发性脂肪酸化学计量模型体外预测山羊瘤胃甲烷产量的精度[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5期 |
12 |
张国建;吴义伯;刘春佳;罗学涛;;控制热解气氛制备近化学计量SiC纤维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13 |
刘超;王洋;王楠;王根轩;;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氮磷化学计量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
14 |
朴河春,刘丛强,朱书法,朱建明;贵州石灰岩和砂岩地区C_4和C_3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对N/P比值波动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5年05期 |
15 |
郭子武;陈双林;杨清平;李迎春;;密度对四季竹叶片C、N、P化学计量和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
16 |
蒋利玲;何诗;吴丽凤;颜远烽;翁少峰;刘静;王维奇;曾从盛;;闽江河口湿地3种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J];湿地科学;2014年03期 |
17 |
郭子武;陈双林;杨清平;李迎春;;雷竹林土壤和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林地覆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2年20期 |
18 |
岳泷坤;;薄膜组分和性能同蒸发器结构关系的探讨[J];兵器激光;198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