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Hf,Zr)NiSn基half-Heusler高效热电合金的结构及输运机制

谢涵卉  
【摘要】:热电材料能通过材料内电子与声子的输运过程实现热能与电能间的直接转换,可实现工业、生活废热发电以及取代传统的制冷剂制冷模式。利用热电材料的塞贝克(Seebeck)效应和帕贴耳(Peltier)效应制造的温差发电/制冷器件结构简单、体积小、无噪声、反应快,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面临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热电材料为能源转换及废热再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由于工业废热温度较高,因此开发高温化学稳定的热电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Hf,Zr)NiSn基half-Heusler高温热电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悬浮熔炼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纯相试样,对体系的结构缺陷及电声输运性能进行表征和物理建模,阐明其优异电学性能的本征特性,并通过固溶降低晶格热导,提高材料的热电优值。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同步辐射粉末X射线衍射研究了ZrNiSn中的本征点缺陷无序。Rietveld分析显示,在ZrNiSn中存在Ni占据间隙位的反位结构无序,在退火过程中,该缺陷不能被消除。电子态密度图也表明间隙位存在电子态密度。退火前后样品的的热导率、电导率及Seebeck系数没有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说明ZrNiSn中最有可能存在的缺陷是过量的Ni占据间隙位的原子无序,而不是通常认为的Zr/Sn反位缺陷。2)研究了ZrNiSn化合物热电输运的本征特性及原子尺度无序对载流子散射的影响。通过在ZrNiSn中进行Sn位的Sb掺杂,在较宽范围内调节载流子浓度,通过SKB(Single Kane Band)模型对电子输运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体系有效质量m*~2.8±0.2m3,最优载流子浓度范围约3-5×1020cm-3优化掺杂的ZrNiSn在1000 K时zT达到0.9。未合金化的ZrNiSn合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为μ∞T-0.5,是典型的合金散射现象。考虑合金散射、声学声子散射、光学支极化散射,对电子的迁移率进行分析,发现本征点缺陷显著影响电子输运机制。该体系具有低的变形势Edef~5eV和合金散射势Eal~0.5 eV,能补偿较大有效质量造成的迁移率下降,从而使得体系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光学支极化散射对电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载流子浓度区域,在高载流子浓度下(1020cm-3),由于电荷屏蔽作用,其对电子的散射可忽略不计。对声子输运过程的分析发现体系本征缺陷对热导率的影响较小,Umklapp过程是主导的声子散射机制。3)通过Zr位固溶Hf,增强声子点缺陷散射以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固溶引入的点缺陷会带来额外的载流子散射,造成体系迁移率下降。我们发现Hf/Zr合金化并没有对MNiSn(M=m,Zr,Ti)体系的迁移率造成损失,这主要是因为:a)HfNiSn的有效质量m*~2.4 me,小于ZrNiSn体系,当在Zr位引入Hf时,体系的有效质量随着Hf含量的上升逐渐减小,导致迁移率随Hf含量增加而增加;b)拟合得到的Hf/Zr合金势Eal~0.1 eV,远远小于体系本征缺陷造成的能量波动。相比过量Ni占据间隙位的缺陷,引入的Hf/Zr无序的质量与应变波动都不明显,Hf/Zr点缺陷造成的局部势能起伏可能被本征缺陷屏蔽,因此其对电子输运过程的影响十分有限。于此同时,Hf/Zr无序对声子的散射作用十分明显,所有合金化的样品的晶格热导率都呈现出点缺陷散射占主导的现象。由于Hf/Zr固溶在有效降低晶格热导率的同时,并没有造成迁移率的损失,体系依旧保持着优异的功率因子。最终Zr0.2Hf0.8NiSn0.985Sb0.015样品在1000 K时zT值达到1.1。4)在M位Hf/Zr固溶的基础上,在Ni位引入Pt掺杂,进一步降低材料的热导率。Ni/Pt点缺陷能有效增强声子的散射过程,降低材料晶格热导率。400K时,仅5%的Pt含量就能将基体(Zr0.2Hf0.8NiSn0.985Sb0.015)的晶格热导率降低近40%。同时,Ni/Pt点缺陷也对电子产生散射,降低了材料的迁移率,利用SPB(SingleParabolic Band)模型拟合得到电子散射势Eal~0.5eV。由于迁移率下降,材料的电子热导也随之下降。因此,在引入Ni/Pt点缺陷时,材料整体热导率下降快于迁移率下降,热电性能得到提高。5)对p型ZrNiSn、ZrCoSb基合金的成分及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在ZrNiSn中Ni位引入4%的Co掺杂时,材料室温Seebeck为正,体系由n型转变为p型。以ZrNi0.98Co0.12Sn为基体,在Zr位引入Y掺杂,Y含量到达12%时,体系的电导率不再上升,同时Seebeck系数下降。在ZrNiSn中,无论是Co还是Y,掺杂效率都较低,不能使体系达到最优载流子浓度。在ZrCoSb体系中,通过在Sb位进行Sn掺杂,能有效调控载流子浓度,得到p型热电材料,其最优掺杂浓度为约10%Sn掺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固体所在高通量筛选高性能half-Heusler热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年12期
2 王怡心;马勤;贾建刚;高昌琦;张瑄瑄;;Half-Heusler热电材料性能优化策略及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年S1期
3 王拓;陈弘毅;仇鹏飞;史迅;陈立东;;具有本征低晶格热导率的硫化银快离子导体的热电性能[J];物理学报;2019年09期
4 蔚翠;朱铁军;肖凯;金吉;沈俊杰;杨胜辉;赵新兵;;快速凝固法制备ZrNiSn基Half-Heusler热电材料的微结构[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6期
5 昂然;赵怀周;;热电材料及应用物理编者按[J];物理学报;2021年20期
6 崔教林,周邦昌,赵新兵;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设计与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3期
7 来忠红;马健;朱景川;赵荣达;;TiFeSb基Half-Heusler热电材料的制备与热电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08期
8 金吉;朱铁军;刘晓华;赵新兵;;Ag/Sb比对(GeTe)_(85)(Ag_ySb_(2-y)Te_(3-y))_(15)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9 张晖;杨君友;张建生;吴进;陈辉;;热电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5期
10 郑文礼;刘炳灿;李志文;田强;;热电材料研究进展[J];物理通报;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热电材料[A];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柳伟;李涵;唐新峰;;Sn/Si比优化结合Sb掺杂协同调控Mg2Si1-xSnx化合物的电-热输运性能[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热电材料及其应用[A];2009中国材料研讨会会议程序和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聪聪;岳瑞瑞;徐景坤;;导电高分子热电材料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朱铁军;;热电材料中的本征点缺陷[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6 雷霆;;n-型高分子热电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掺杂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菁青论坛摘要手册[C];2020年
7 赵文俞;桑夏晗;魏平;聂晓蕾;朱婉婷;张清杰;;热电制冷向热电磁制冷变革的关键材料研究进展[A];中国稀土学会2020学术年会暨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绿色开发与高效利用大会摘要集[C];2020年
8 朱品文;李璐;杨雪;;高压在热电材料研究中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来风;周敏;;低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莫基彬;赵鹏飞;霍凤萍;武伟名;徐桂英;;热压制备ErxY14-xFeyMn1-ySb11热电材料及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1 梁大鑫;庞广生;;纳米热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2 杨君友;张建生;朱云峰;刘正来;;多尺度热电材料的性能测试及表征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3 王雷;贾小乐;王大刚;;聚噻吩/碳纳米管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与热电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4 张丽娟;张波萍;葛振华;李敬锋;;Bi_2S_3/AgBiS_2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15 陈柔刚;杨君友;朱文;;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16 赵新兵;;热电材料中的纳米效应与纳米热电材料制备技术[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17 王为;张伟玲;巩运兰;郭鹤桐;;电化学技术研制一维铋纳米线阵列结构热电材料[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8 陈光明;;导电聚合物/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复合热电材料[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19 蒋阳;苏煌铭;仲洪海;余大斌;;新型高温氧化物热电材料及其热电转换性能的研究[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0 唐定国;赵文俞;周洪宇;朱婉婷;;Zn_4Sb_3In_δ热电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9分会:应用化学[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涵卉;(Hf,Zr)NiSn基half-Heusler高效热电合金的结构及输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2 付晨光;高优值half-Heusler热电材料的能带工程与声子工程[D];浙江大学;2016年
3 苑昆鹏;超高压力条件热电材料热电输运特性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
4 陈永金;先进硫系材料的应用及其电子显微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9年
5 薛骏凌;多元化合物的稳定性及电热输运等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杨建;Zn_4Sb_3和Bi_2S_3基材料热电传输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7 刘虹霞;Ⅰ-Ⅴ-Ⅵ_2族材料热电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1年
8 丁光前;新型二元和三元热电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闫艳慈;黝铜矿和黄铜矿体系热电输运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9年
10 沈星辰;新型银基热电材料的晶格动力学及电热输运研究[D];重庆大学;2020年
11 蔚翠;新型热电材料half-Heusler合金和Zintl相的制备和性能优化[D];浙江大学;2011年
12 魏杰;若干块体及低维热电材料输运性质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13 余骏杰;NbFeSb基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与器件集成[D];浙江大学;2020年
14 付红;含过渡元素金属碲化物的设计与热电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5 付钰豪;无机功能材料电子—声子及声子—声子耦合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6 黄海华;理论探索新型二维半导体热电材料[D];吉林大学;2020年
17 孙雅静;二维材料电子结构及热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18 徐钊君;面向制冷和发电应用的(Bi,Sb)_2(Te,Se)_3热电材料:制备和性能优化[D];浙江大学;2017年
19 陆晓芳;低维纳米相复合碲化物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20年
20 李宜筱;面向空间核电源应用的高温热电材料和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聪聪;Half-Heusler合金热电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20年
2 郑雯丹;典型中高温热电材料热电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
3 谢小东;N型Ti_2FeNiSb_2基双half-Heusler的有效掺杂及热电性能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4 邓衍帅;基于机器学习的half-Heusler型热电材料的设计和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5 江霞;块状材料TcX_2、FeAsS和二维材料α-Te热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段慧娟;锡基材料的热电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7 王瑞峰;类金刚石结构Cu_2GeSe_3材料的热电输运性质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18年
8 骆晶晶;两种材料的热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王文华;β型锑烯热电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内蒙古大学;2017年
10 白凤仙;EuBSb(B=Ag,Cu)基Zintl相化合物的结构与热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1 周秀衡;三元硫属化合物热电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12 霍太昌;Cu_2ZnSnSe_4热电合金的制备与物性调控[D];山东大学;2021年
13 马健;新型Half-Heusler化合物基热电材料计算设计及其热电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4 袁波;P型ZrCoSb基half-Heusler化合物热电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7年
15 钟琦;新型半导体材料热输运和热电性质的研究[D];烟台大学;2021年
16 王东洋;ZrNiPb基Half-Heusler体系电子结构和热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17 陈超然;黄铜矿结构CuGaTe_2材料的热电输运性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9年
18 胡璐珩;填充型CoSb_3基热电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20年
19 王静;YbMg_2Bi_2基热电材料的掺杂改性及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
20 潘燕;热电材料硫族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王春;高性能热电材料研发获得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2 记者 闫洁;“声子液体”助热电材料实现突破[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黄辛 汪海;我学者在热电材料研究方面获新进展[N];科学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沈春蕾;脱去厚重“外衣” 探索新型热电材料[N];中国科学报;2013年
5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冯春;深圳先进院在纳米尺度热导测量领域获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7年
6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周慧;新方法大幅提升热电材料转换效能[N];科技日报;2017年
7 ;热电材料及其应用[N];科技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薛飞;“热变电”时代或将不再是传说[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宋育欣 实习生 党鹏;郭鑫: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N];吉林日报;2019年
10 记者 林莉君 通讯员 万丽娜;打开提高热电材料“热变电”效率新门[N];科技日报;2015年
11 记者 刘霞;掺杂稀土让热电材料转换率提高25%[N];科技日报;2011年
12 王小龙;新型热电材料可将汽车废热转为电能[N];科技日报;2011年
13 本报记者 何屹;微波技术可低成本制备热电材料[N];科技日报;2011年
14 任红轩;纳米热电材料获重大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5 任红轩 记者 束洪福;我科学家在纳米热电材料上获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04年
16 华凌;创新型热电材料转换效率创世界纪录[N];科技日报;2012年
17 记者 吴长锋;我研发出具有超低热导率的热电材料[N];科技日报;2018年
18 本报记者 江耘 通讯员 周炜;铌钴锑合金真正成分“曝光” 有望成星际旅行新材料[N];科技日报;2018年
19 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只有在深圳,我才敢如此“冒险”[N];深圳商报;2019年
20 通讯员 李丹 本报记者 甘晓;新分子“派”出大本事[N];中国科学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