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泡理论对空化模型的改进
【摘要】:空化流是液体中常见的一种气液相变流动。目前许多学者发展了不同的空化模型来模拟空化流,这些空化模型能够解释空泡流的基本特征比如云空泡的脱落等,但是还无法表达一些细致而重要的空化特征,比如空化初生因素以及云空泡脱落后泡的溃灭瞬变过程等,因此要从细观的角度研究空化的复杂瞬变过程,即进行空化机理的研究。本文在理论方面,从考虑泡间相互作用的Rayleigh-Plesset方程出发,得到多泡场中泡径演化规律;在数值模拟方面,基于流体体积法(VOF)在考虑表面张力、粘性等效应的条件下模拟了单泡、多泡以及泡群的溃灭过程。
首先,采用VOF界面捕捉方法数值模拟了单泡溃灭过程,着重分析了泡的体积及泡周围液体中压力的变化,并将相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多泡理论在单泡假设下的数值解与Rayleigh方程的解析解进行了对比,三者吻合地较好,从而验证了文中所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多泡理论的正确性。由于存在泡间相互作用,多泡溃灭过程中,无论是溃灭形态还是溃灭时间明显不同于单泡溃灭的情况。多泡情况(2泡、3泡)下在溃灭后期会出现指向中心的射流,并且泡的溃灭时间明显多于单泡的溃灭时间。同时对多泡在不同泡间距及不同泡数量的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可知:泡间距越小,泡间相互作用越大,溃灭的延迟效应越明显;泡的数量越多,泡间相互作用越大,溃灭的延迟效应越明显。最后从研究百个数量级的泡群的溃灭过程入手,着重研究泡群溃灭过程中的溃灭速率与压差和初始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单泡溃灭时间与泡群溃灭时间的比值进行分析,修正了现有的空化模型,得到空化模型的最终表达式。
|
|
|
|
1 |
潘森森;空化机理的近代研究[J];力学进展;1979年04期 |
2 |
肖天铎;深水缓坡突体和升台的初生空化数显解式[J];水利学报;1985年08期 |
3 |
夏维洪,孙景琴,贾春英;减压模型的初生空化相似律[J];水利学报;1985年09期 |
4 |
杨志明,李炜;关于消失空化的机理[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7年04期 |
5 |
郑国华
,黄炽元;计入水流阻力的等空化数曲线计算[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6 |
彭晓星,王力,潘森森;水中空气含量对旋涡空化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04期 |
7 |
吴建华,柴恭纯,郭子中;垂直汇流中空化长度的脉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04期 |
8 |
黄建波,潘森森,彭晓星;二维非恒定空化流的内部结构泡-液相互作用模型[J];水利学报;1993年03期 |
9 |
夏维洪;水质对空化初生的影响[J];水利学报;1993年11期 |
10 |
夏维洪;水质和空化比尺效应[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3年01期 |
11 |
倪汉根;初生空化数比尺效应的修正[J];水利学报;1999年09期 |
12 |
蔡树棠,刘一心;初生空化状态相似性问题[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5年11期 |
13 |
黄建波,倪汉根;初生空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比尺影响[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14 |
王正臬;;高坝泄洪道的幂函数反弧曲线[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7年03期 |
15 |
丁灼仪;有压短进水口门槽断面泄流空化数的估算方法[J];水力发电学报;1988年02期 |
16 |
刘雪东;刘佳阳;朱小林;刘文明;;结构参数对拉伐尔喷管空化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
17 |
黄彪;王国玉;王复峰;剧冬梅;高德明;;绕水翼非定常空化流场的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2年04期 |
18 |
刘艳;赵鹏飞;王晓放;;两种空化模型计算二维水翼空化流动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
19 |
高波;杨敏官;李忠;康灿;;空化流动诱导离心泵低频振动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6期 |
20 |
杨志明;初生空化与液体抗拉强度的关系[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