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两相流不同流型空泡率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空泡率是两相流研究领域重要流动参数,其测量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两相流体其它参数的测量精度。电容法是利用气液介电常数的不同来测量两相流动空泡率的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好,对流场无干扰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两相流动的实时测量。低温流体作为一种特殊工质,在航空航天、空分、超导等领域中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液氮等低温流体与常规流体相比物性差别大,测量更为困难,相关研究较少。为研究不同流型的低温两相流的空泡率的动态特性,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研制了一套测量液氮/氮蒸汽两相流空泡率的装置:针对低温流体液氮/氮气(LN2/VN2)两相流特点,传感器采用外置式双曲面板结构式电容,通过有限元模型对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电容采集电路包括高精度、集成式电容数字转换器和信号传输系统。2.标定了空泡率测量装置:搭建了可视化的绝热两相流实验平台,并采用不同方法对LN2/VN2的空泡率测量装置进行标定:1)理论计算了流量与空泡率的关系,对分层流动的空泡率进行标定2)采用图像法对不同流型的空泡率进行标定。3.开展不同流型的空泡率动态特性研究:利用搭建的可视化绝热两相流实验平台,得到了LN2/VN2的多种流型下空泡率数据,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了不同流型的空泡率曲线频谱特征,初步得出不同流型下空泡率曲线规律。
|
|
|
|
1 |
李刚;袁益超;刘聿拯;;进口参数对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最大出口压力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2008年06期 |
2 |
张炳东;刘丹;王栋;;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等干度分配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3 |
李常伟;曹夏昕;孙立成;金光远;;摇摆对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摩擦压降特性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年03期 |
4 |
宿成基,曹欣荣,孙建成;测量液—固两相流流量的梯度相关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5 |
曹国凭;张耀宗;陈举烽;;气、液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水头损失的实验研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6 |
燕芳;李文涛;;气/液两相流相关法测速系统的仿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3期 |
7 |
何成;郑莹娜;李扬;;气-固两相流动态测试综合实验平台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05期 |
8 |
范江,曲德斌,张子香;两维两相流数值模拟的有限元与边界元解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2期 |
9 |
周云龙,陈听宽,陈学俊;蒸发管内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线性分相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5年06期 |
10 |
王弥康;管内两相流沿程摩阻压降与单相摩阻系数[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
11 |
周云龙,洪文鹏,赵雪峰,孙斌;并联蒸发管内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线性分相模型[J];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05期 |
12 |
孙保民;赵勇纲;赵智勇;史忠权;;新型气~固两相流体平均流速测量仪的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2年06期 |
13 |
唐紫英,赵衍武;两相混合流体流量系数K_v计算的新方法[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4 |
韩庆邦;徐杉;谢祖峰;葛蕤;王茜;赵胜永;朱昌平;;Scholte波与含泥沙两相流介质属性关系的分析及仿真验证[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
15 |
张永利,邰英楼,徐颖,王来贵;王营子矿煤层中水煤层气两相流体渗流规律的研究[J];实验力学;2000年01期 |
16 |
王栋,林宗虎;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分流分相测量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17 |
吴小俊,袁亚雄,张小兵,杨均匀;两相流体力学的一种新模型──连续介质—动力学混合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年S1期 |
18 |
吴小俊,曹奇英,刘同明,袁亚雄,张小兵,杨均匀;基于相函数守恒关系的两相流基本方程研究[J];船舶力学;1999年04期 |
19 |
白博峰,郭烈锦,陈学俊;空气水两相流压力波动现象非线性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
20 |
王树众,王栋,林宗虎;竖直环形通道内的两相流摩擦阻力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