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光传递矩阵表示与重构的高效真实感绘制技术

霍宇驰  
【摘要】:近年来,真实感图形绘制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真实感图形绘制的重要手段,全局光照明绘制技术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通过复杂的计算在位置、形状、材质、介质和光能辐射传输等方面模拟或逼近光的物理行为,构成了工业设计、影视娱乐、虚拟现实等需要高质量真实感图像的应用的根基之一。由于高精度的全局光照明绘制涉及庞大的计算量,人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算法尝试从不同思路来高效求解这一复杂问题。近年提出的大量光源全局光照绘制技术是其中非常有潜力的一个创新解决方案,它使用大量虚拟光源来模拟真实光源经物体多次反射后产生的间接光照效果,实现了高效率、可伸缩的全局光照明绘制,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自主调节绘制质量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然而,该技术在大量光源的收集、out-of-core场景的绘制和视点子光路的重建等方面存在重大挑战,仍然需要数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绘制一张高精度的图像。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大量光源全局光照明的高效计算问题,重点解决大量光源光传递矩阵和绘制点入射光场光传递矩阵的表示、采样和重建等难题,以高效地实现大规模、高质量的全局光照绘制。论文创新提出了四个新的绘制方法,即:使用稀疏采样结合矩阵分离的方法来加速非介质场景的大量光源绘制,使用自适应采样结合矩阵还原的方法来加速带介质场景的大量光源绘制,对入射光场构建光传递矩阵并进行稀疏采样与重构来加速入射光场的重建,以及借助GPU(图形处理器)的out-of-core(基于外存)绘制框架来实现大规模场景的大量光源全局光照绘制。这些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技术的不足,且效率提升了一个量级。论文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非介质场景大量光源高效绘制技。该技术创新将非介质场景大量光源收集问题转化为稀疏重建光传递矩阵元素的可见性函数问题,通过解耦光照和可见性计算来充分利用非介质场景可见性的局部耦合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我们的方法构造了一组可见性预测器,成功从稀疏的样本还原出所有矩阵的可见性,并引入矩阵分离方法,有效去除了稀疏的可见性误差,并还原出高频的阴影细节。该技术在保留光照细节的同时,极大加速了计算,绘制速度较现有方法提高了 7倍。·提出了含介质场景大量光源高效绘制技术。该技术创新将含介质场景大量光源收集问题转化为以虚拟点光源(VPL)和虚拟线光源(VRL)段为列、以绘制点和视线段为行的矩阵的列积分计算问题,为了挖掘介质间接折射的局部耦合性来加速计算,我们提出了自适应矩阵列采样与填充技术,仅使用稀疏样本就实现了含介质场景大量光源高精度高效绘制,相较于现有方法,效率提升了一个量级。·提出了绘制点处入射光场的高效重建技术。该技术创新提出采样光场的重要性度量来均衡离散光场,将入射光场重建问题转化为入射光场光传递矩阵的稀疏填充问题。利用相邻像素间相同入射方向的光照耦合性,自适应采样、稀疏填充并快速联合滤波入射光场光传递矩阵,实现了绘制点入射光场的高质量快速重建。与现有方法相比,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有很大提升。·提出了大规模场景大量光源高效绘制技术。该技术首先将含out-of-core几何和光源数据的大规模场景大量光源绘制问题转化为光传递子矩阵的规划遍历问题,进而根据矩阵元素和几何的空间局部性,自适应划分子矩阵和几何数据,将最小化数据传输的规划绘制顺序问题转化为图路径搜索问题来处理,首次实现了支持out-of-core光源和几何数据的大量光源并行绘制,将可支持的场景规模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比基于内存的CPU算法效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李伟伟;董杰;李海霞;张桂连;;多光源实时全局光照算法的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袁璐;;基于立即辐射度的实时全局光照算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年02期
3 苑立波;光源与纤端光场[J];光通信技术;1994年01期
4 戚爽;喻光继;;多级存储优化的大规模全局光照快速计算[J];测绘通报;2020年03期
5 徐翔;王璐;徐延宁;杨承磊;孟祥旭;;基于点的全局光照绘制方法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9年05期
6 孙济洲,吴奇,邢昌玉,GrimsdaleRL;一种求解全局光照的分层遮挡测试算法(英文)[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1998年01期
7 汪浩文;张捷;;全局光照下古建筑场景的仿真渲染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年11期
8 倪栋;;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中全局光照组合算法探析[J];数字印刷;2019年03期
9 徐庆,魏尊策,陈实,田欣梅,孙济洲;一种面向并行实现的全局光照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年03期
10 查雁南;;运用实时全局光照打造灯光模拟仿真软件[J];计算机时代;2016年06期
11 王辉;刘学慧;吴恩华;;利用球谐方法分散计算场景的全局光照[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7年05期
12 汪波;李毅;;基于预计算辐射传递的全局光照技术[J];计算机应用;2010年12期
13 孙鑫;周昆;石教英;;可变材质的实时全局光照明绘制[J];软件学报;2008年04期
14 刘逸凡;徐昆;;多光源绘制方法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0年01期
15 尹一平,王元汉;传递矩阵法的ξ误差分析[J];岩土力学;2002年05期
16 纪运景,卞保民,贺安之;不同光源对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3期
17 徐庆,孙济洲,段忠毅;面向撞击点的密度估计全局光照算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18 马义伟,宋仁伟;热管换热器热传递矩阵及热管换热器传热效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二峰;徐耀坤;刘伟涛;陈平形;;主动调制光源用于提高关联成像质量[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2 孙建鹏;李青宁;吕永高;刘士强;;曲线桥弯扭振动的传递矩阵[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3 侯民贤;邝江涛;熊凯;叶关荣;;脉冲光源检测分析系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江重致;孫慶成;簡瑋廷;Ivan Moreno;謝志欽;林孟佳;蕭書立;李宣皓;;扩散片用于光源腔体的穿透效率计算模型[A];海峡两岸第十七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0年
5 林政毅;彭耀祈;潘東成;洪榮木;柯正浩;林建憲;;立体封装多轴向光源设计与制作[A];海峡两岸第十八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1年
6 郭羽;左勇;吴李鹏;马世帮;;光学助降器模拟光源[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刘剑平;杨龙;;半导体光源——二十一世纪的光源[A];海峡两岸第七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0年
8 潘旭辉;牟同升;;光源的闪烁效应及闪烁的测量方法[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超中;;光源标准与灯具设计[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秦自强;;高亮度LED燈具在個人随身配備上的應用設計[A];海峡两岸第十二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5年
11 施将君;肖智强;李必勇;刘军;刘进;;高能轫致辐射光源参量及测量原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12 刘慧;肖文宾;;关于光源颜色温度标定方法的讨论[A];海峡两岸第十四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7年
13 张小华;林昕;杨正名;柴国生;;一种新型红外辐射光源[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4 马承柏;;“一带一路”下,来自LED光源省的产业新思考[A];海峡两岸第二十五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8年
15 刘慧;;脉冲光源时域测试系统的研制[A];海峡两岸第十一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4年
16 李中;严慈;;国际光源诊断技术的进展[A];海峡两岸第十二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5年
17 刘洋;陈育明;龙奇;左春兰;陈大华;李维德;王爱群;;无汞光源的调研和探讨[A];海峡两岸第十二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5年
18 苏伟;曹春艳;;分光光度计光源的调整[A];内蒙古医学会第一届医学工程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9 胡能忠;鍾承勳;許耕源;林詩豪;;不同色溫對警覺度影響[A];海峡两岸第二十二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5年
20 曾兴;;浅谈舞台灯光与电视灯光对光源品质的不同要求[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霍宇驰;基于光传递矩阵表示与重构的高效真实感绘制技术[D];浙江大学;2017年
2 任重;基于预计算的交互式全局光照明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李瑞瑞;反射、折射、焦散的全局光照加速绘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周鹏;基于光线跟踪的真实感全局光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袁泉;基于腔外射频调制的频率可控光源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6 朱炜;密集波分复用光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刘江;发光二极管生物光源及其医学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洪梅;水下非均匀光场的目标探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臧天阳;微纳结构光场调控及精密位移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10 蔡亚楠;紧聚焦矢量光场的产生、表征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0年
11 刘伟伟;自加速光场和阵列光场的研究及在光捕获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2 毛磊;空间结构光场生成及其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3 周志良;光场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4 刘博阳;三维光场显示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
15 李远航;三维光场显示实时编码与渲染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
16 高超;悬浮光场显示光学系统优化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
17 赵波;矢量光场的实时表征及偏振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21年
18 王浩宇;硅基超表面光场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19 李凡星;随机散射光场在相位恢复和相干衍射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20年
20 伍俊龙;基于光场成像的三维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桂连;室内实时全局光照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姜松;包含光泽材质复杂场景全局光照明的高效绘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宋青;水下非均匀光场光源波长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桂梅书;真实感全局光照算法的研究:从离线到实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5 高涛;基于辐射度和光探测器的动态实时全局光照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6 汪诗豪;实时渲染中全局光照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7 梁毓麟;参与性介质单次散射高效绘制方法[D];山东大学;2019年
8 杨永奇;基于体像素全局光照算法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9年
9 周文言;全局光照绘制中的蒙特卡罗采样与复用算法[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10 张晓东;虚拟现实中大规模场景VCT全局光照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11 张泉;实时全局光照渲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12 陶成之;混合现实中的实时全局光照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13 贾洁;基于Metropolis的真实感渲染方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8年
14 钱宇环;屏幕空间环境光遮挡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15 魏萍;点云全局光照渲染方法的优化与扩展[D];山东大学;2014年
16 王理川;虚拟现实系统中全局光照实时渲染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7 刘广珑;数字光源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18 匡修娜;光源氏的子女教育论[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9 闫志;面向可编程着色器的多光源加速算法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年
20 柳宗扬;适用于虚拟家装的光源仿真和系统交互[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付碧强;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计划明年完工[N];东莞日报;2020年
2 记者 刘万生;科学家利用大连光源发现最小水滴[N];中国科学报;2020年
3 通讯员 王永进 记者 郝晓明;“大连先进光源”启动预研 未来可给原子“拍电影”[N];科技日报;2018年
4 记者 吴长锋;“合肥光源”实现恒流运行[N];科技日报;2018年
5 记者 张佳星;下一代“大连光源”亮度将提高1万倍[N];科技日报;2019年
6 记者 刘万生 通讯员 孙洋;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正式立项[N];中国科学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吴长锋;合肥先进光源:探索微观世界的最亮“慧眼”[N];科技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甘晓;大连光源:探秘微观世界[N];中国科学报;2018年
9 记者 刘万生 通讯员 孙洋;大连光源正式运行[N];中国科学报;2018年
10 记者 刘万生 通讯员 孙洋;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合作协议签约[N];中国科学报;2018年
11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马学涛;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启动建设[N];中国科学报;2019年
12 本报记者 温才妃;于瑾: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源[N];中国科学报;2019年
13 本报见习记者 高雅丽;特种LED光源的“中国路径”[N];中国科学报;2018年
14 记者 陈启亮;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东莞动工[N];南方日报;2019年
15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赛君;“合肥光源”实现恒流运行[N];合肥晚报;2018年
1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人类探测微观世界 利器出鞘[N];中国青年报;2017年
17 记者 李珂;LED光源研发取得新突破[N];福建日报;2012年
18 本报记者 珂凡;新疆阳光事业“光源”短缺[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19 本报记者 姚虔之;“智慧光源”全球“设擂”[N];扬州日报;2010年
20 ;新型白色OLED光源问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