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朱宁希  
【摘要】: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化疗仍是治疗白血病 的主要手段。近20余年来,随着抗癌新药的发现、支持疗法的改善、造血干细胞移 植的开展等,白血病的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多数白血病病人的治疗仍以失 败而告终。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MDR)是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MDR,也称交叉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某一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 其它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抗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国内外学者对MDR的发生机制进 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了不少机制:药物转运蛋白过度表达、细胞解毒功能增强、 药物的作用靶点改变、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细胞抗凋亡机制的形成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MDR发生的机制相当复杂。可以说,在抗癌 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最终导致肿瘤死亡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改变都可能使抗 癌药物的作用效果受到影响,导致耐药性的形成。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形成极少 由单一机制介导,而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目前已知的多药耐药 机制还不能完全解释肿瘤的MDR现象,尚存在未知的机制。因此,尚待进一步研 究阐明。 识别、分离、鉴定耐药细胞和敏感细胞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是阐明MDR发生机 制的重要手段。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是一种 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新方法,它应用抑制性PCR原理,可选择性地扩增两组组织或 细胞样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从而使差异表达基因得到有效的分离,具有简便 易行、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SSH已在肿瘤相关基因的分离和鉴定中取得了 成效。 耐药肿瘤细胞株的建立是研究MDR发生机制的重要途径。浙江大学肿瘤研究 所建立的两种耐药细胞株K562/DOX和K562/VCR,对多种化疗药都具有不同程度 的抗性,是典型的MDR细胞。以往的研究发现,mrl基因和Pgp在这两种细胞 中高表达,是这两株细胞产生MDR的主要机制,但P-gp的表达尚不能完全解释其 MDR现象。因此,对这两株耐药细胞的进一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其MDR发生机 制,更重要的是可能为白血病MDR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线索。 本课题先用SSH技术分离、克隆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OX)及敏感细胞 株(K562)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对克隆到的一些基因作表达和功能方面的进 一步研究,以期发现白血病MD K发生的新机制。 第一部分 K562八 和K562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建立的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OX对多种化疗药物 具有耐药性,是典型的MDR细胞株。以往的研究标明mdrl基因和P-gp在这株细胞 中高表达,是其MDR发生的主要机制,但不是唯一机制。 采用钻H技术,分离K562和K562/DOX细胞间差异表达(K562/DOX细胞高表达) 的基因片断,并通过T/A克隆方法将差减杂交产物转化大肠肝菌,共获得了200余 个克隆。对其中80个克隆进行扩增,提取质粒鉴定,发现73个克隆有插入片断。 通过用K562和K562/DOX细胞的CDNA为探针对这73个克隆进行斑点杂交筛选,证 实其中14个克隆在K562/DOX细胞中高表达。对这14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 并通过Iniamet与Genbank的已知基因序列比对,这14个克隆代表了门个己知基 因,分别是: l.线粒体基因(Human lrTlll:oc,-.--Mndria gCne,complete po) 2.NADH脱氢酶亚单位 2基因(Human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2,NDZ) 3.电位依赖性阴离于通道3(VDAC3)基因(Human voltage-dependent aulon channl) 4.S3核糖体蛋白基因(S3 ribosoma pfoteirsS3rp) 5.核糖体蛋白(L7a)基因(Human ibosomal ptein L7a) 6.铜/p超氧化物歧化酶侣OD)基因(Human Cu/Zn s-de dismutase) 7.干扰素诱导基因 l-su(Humanl-su gCne rom interferonlnducible gCne — —ly) 8.血红蛋白 zeta基因(Human he。lobin zeta) 2 9.s期激酶激活剂基因(Human aCivato Ofs…ase inase) 10.白血病相关磷蛋白基因(Human fenk而a-associst6d…os…。以饥*n) (LAPI)(staben)) 11.My023基因 以上基因产物中,除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线粒体与肿瘤耐药的 关系较明确外,其它基因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但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基因可能与肿瘤MDR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可能代表了多药耐药的新机制。 这些基因有可能分别在MDR发生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起作用,比如线粒体为Pgp 提供更多的ATP、Cu/ZnSOD阻止化疗药物对DNA的损伤作用、S3tl)加速损伤 DNA的修复等等,与P-gp一起最终导致了K562/DOX细胞MDR的发生。 第二部分 S3rp、NDZ和My023基因在不同白血病细胞株中表达的研究 在 1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武开;李玉莹;姚血明;黄礼明;姚宇红;;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清对K562/A02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及核周因子κB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2 张伟;陈宝安;鲍文;程坚;孙燕;成杰;张敏;张晓敏;陈岩;;高压氧联合阿霉素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3 汪国琴;;“白血病”我不再怕你[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4 曹银洁;;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J];山东医药;2011年30期
5 关俊明;闫玉生;郭琳琅;白义凤;;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新耐药基因的探索[J];广东医学;2011年08期
6 夏景洋;陈建江;;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1期
7 赵祝香;陈惠玲;魏树全;赵子文;叶惠芬;;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7期
8 王旭;吴志鹃;陈枫;黄永茂;钟利;向成玉;陈庄;;外排泵acra/acrb基因与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4期
9 赵静;李辉;杨洪毅;;河南地区首次发现存在OXA-58型β-內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9期
10 刘丽萍;梁慧;王莉;韩彬;张薇;彭国均;胡红焱;;插入序列ISAba1及IS1133在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6期
11 刘维高;;氯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21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4期
12 周晔;张健群;杨毅;邵涓涓;贾明;万久贺;贾士杰;;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3期
13 杨晓丹;王丹;孙红坤;唐青;乔文;;曲古菌素A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4 黄玉婷;黄俊辉;朱铭;;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裸鼠移植瘤耐药逆转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2期
15 周彦;姜建东;徐燕;;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及ompK36膜孔蛋白基因突变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6期
16 毛俊俊;张英;;COX-2表达与肿瘤多药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17 胡玉琴;蒋学华;于志瀛;陶勇;黄美兰;;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1期
18 王宏;刘理礼;崔立春;张贺龙;;层黏连蛋白受体参与缺氧诱导胃癌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7期
19 吕华荣;王峻;吴星;戴学元;裴永恩;雷霆;;苯妥英钠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实验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20 高云阁;王社论;张瑞萍;雷琰;张军学;易勇;翟树森;宋立松;周学慧;;老年肿瘤患者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凯文;郑洪霞;齐静;侯丽;左明焕;陈信义;孙颍立;许元富;邵晓枫;杨纯正;;浙贝母碱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沈红强;张玲燕;汤永民;宁铂涛;钱柏芹;石淑文;杨世隆;徐卫群;;ABCG2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分析及其意义[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盛立霞;;K562/MDR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融合诱导P170蛋白特异的CTL应答[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冬云;陈信义;刘瑞娟;;单味中药成分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基础研究评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冬云;陈信义;刘瑞娟;;单味中药成分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基础研究评述[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费新红;许小平;陈莉;高磊;;小鼠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李冬云;陈信义;刘瑞娟;;中药复方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基础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常城;孔佩艳;陈幸华;刘红;彭贤贵;;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pHi改变及形成机制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晓秋;韩英;赵阿津;;脉冲磁场对白血病细胞HL60/ADR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A];第九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10 朱健铭;姜如金;吴康乐;王建敏;;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亲缘性分析[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宁希;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陈莉;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逆转策略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朱兴虎;急性白血病凋亡因子及多药耐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周晓冬;腺样囊性癌多药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5 田彦璋;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参与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天晓;逆转肿瘤MDR的新药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吉刚;TRAIL逆转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介导Jurkat细胞耐药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石琳熙;酪丝缬肽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赵燕秋;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10 郭杨;肺癌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会月;丹皮酚逆转人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ADM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潘宏宇;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3 尚东浩;蛋白激酶C(PKC)与肾细胞癌多药耐药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4 姚学清;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5 闵婕;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及多药耐药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祝建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在梗阻性黄疸肝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梅朝蓉;溴泰君联合加温逆转MCF-7/ADM细胞株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杨波;顺铂诱导人口腔腺样囊性癌多药耐药的形成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9 包明红;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耐药逆转剂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10 朱丽波;大蒜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 P-gp、GST-π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羊;中医治疗白血病的三个切入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衣晓峰 李晓丽;肠癌多药耐药判断有新说[N];健康报;2003年
3 论坛;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有新发现[N];北京科技报;2002年
4 陈汉桥;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山东 副主任医师 黄衍强;预防白血病从身边做起[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钟丽英;治白血病单方[N];民族医药报;2005年
7 记者 朱玉丰;白血病有先兆吗[N];医药导报;2005年
8 武汉协和医院 石威 (医学博士);白血病和装修房子的关系[N];家庭医生报;2009年
9 记者冯立中 通讯员颜理海;四因素致白血病患儿难以坚持治疗[N];健康报;2009年
10 记者 夏茂盛;捷科学家发现白血病诊断新方法[N];光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