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兔股静脉延迟移植内皮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王李华  
【摘要】: 自体血管移植在疾病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尽管与人工血管相比,有其优越 性,但远期仍有30%~40%的狭窄率,为业内专家所关注,因此如何防止移植血 管的狭窄也同时成为血管外科研究的热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1987年 研究证实是一种气态内源性生物信使,1992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分子。 研究表明NO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亦非常密切,NO能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 细胞(VSMCs)的分泌和该系统的迁移,阻止单核细胞及血小板(PLT)的粘附与聚集 等。在体内NO由NO合酶(NOS)催化左旋精氨酸(L-Arg)中的胍基氮原子合 成。而NO合酶普遍被分成组成型(cNOS)和诱导型(iNOS)。其中cNOS mRNA 的表达是依赖Ca~(++)和Ca~(++)M(钙调素)的,其浓度在血管中很低且较为恒定。而iNOS 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是受血流切应力的变化,致炎CD分子等诱导,一旦诱导因素 存在iNOS基因的表达的量高且持续时间长,而内皮素(endothelin,ET)作为与 NO相互拮抗的内源性分子,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本研究探讨移植已游离(但 未离断)的兔股静脉何时最佳即该段静脉局部的NO量高而持续时间长、ET量低, 以期最大限度地防止药物不能缓解的血管痉挛及远期移植静脉再狭窄。 本课题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该酶特异地将NO_3~-还原为NO_2~-,NO_2与 显色剂作用生成有色物质,检测吸光度大小代表NO水平。较之单纯测定NO_2~-作 为NO水平有更高准确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本课题以RT-PCR法检测的 主要是iNOS mRNA。应用上述实验的结果推断自体血管移植宜在游离血管的即 时,还是在完成游离后延时2、4、8、24小时进行为妥。供临床应用时选择。 一 1.实验对象 血清标本取自浙大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15只雄性新西兰兔30条后肢之股静 脉回流血液,兔重22009土2009。 2.实验分组和模型建立 15只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3只,6条后肢。 2刁 即时移植组:游离股动脉(FA),股静脉(FV后,即刻抽取近心端 F V血后 一切断 FA、F V一立即行 F V—PA间置移植术。 2.2 延迟 2小时移植组:游离 FA、FV后一缝合各层一2小时后抽取近心端股静 脉血一并同时行FV-FA间置移植术。 2.3 4、8、24小时组以延迟二小时移植组类推。 3.实验方法 3.1 血液抽取 2%戊巴比妥钠兔耳静脉注射麻醉达成后(以30~50mg/kg的剂量),同时游离 双侧股动静脉,抽取FV近心端血液3ml,均分成三份,分别用于检测ET、NO、 NOS基因表达变化。延时2、4、8、24小时的组分别在游离股V后的这个时点抽 取,并同法分成三份。 3二 ET标本取材 lml血液抽取后迅速注入含 10%EDTA二钠 15 u!和抑肽酶 20 ul的试管中, 混匀,4oC,3000rpm离心 10min,分离出血浆,放-70oC冷藏。测定前,使样本置 于室温或冷水中复融,再次4C,3000rpm离心smin,取上清测定。 3.3 NO标本取材 lml血液抽取后,注入含 10%EDTA15 nl的试管中,混匀,4℃,3000rpm离 心 10min,分离出血浆,置-70oC冷藏。测定前使样本室温下复融,再次4oC,3000rpm 离心smin,取上清测定。 3.4 iNOS DNA标本取材 lml血液经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出白细胞,离心后生理盐水洗涤白细胞 2次, 得到白细胞沉淀,置-70oC冷藏。 2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3.5 检测 ET;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NO: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iNOS基因:以RT-PCR法半定量测定。 4.统计学处理采用SAS-PC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判定有统计学意 义。 5.实验结果 5l 所有取材均为有效标本。 5.2 ET含量的变化为:即时组为(275.7470士门.4009)u mol几,延时二小时组为 (40.1183t6。1109)umol/L,延时4小时为(423.9867士5.1791)umol/L,延时8’J’ 时为(381.4500土5.1203) u mol几。延时 24 ’J’时为(279.4017113,0889) u mo凡。即 时组与延时2、4小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与延时组sh比较有 统计学意义,即时组与24小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NO含量的变化为:即时组为(ZI石575士1.4209)u mol几,延时二小时组 (11.2023士0。8761)umol/L,延时4’J’时组(11.2450士1.0419)utnol/L,延时8’J’时 组(2.7917if。0445)umol/L,延时24 ,J’时组O、2833士l.0968)umol&。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李华,郑树森,余耀生,潘松龄,申桂娟,张鸿坤;兔股静脉延迟移植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的意义[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2 杨军;董淑云;汤健;苏静怡;唐朝枢;杨晔;石湘芸;;影响离体灌流大鼠主动脉释放内皮素的因素探讨[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2年02期
3 王蓓蓓;;内皮素:一种新的血管收缩物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2年02期
4 路晓红;;早产合并羊膜腔感染妇女羊水中内皮素-1,2水平升高[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2年06期
5 于昕,周爱儒;内皮素与肿瘤[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3年05期
6 黄裕新,许才绂,王庆莉,王连昌,张少玲;正常人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7 黄惠君;尿中内皮素的初步探讨[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年02期
8 谭盛;内皮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年03期
9 王云彦,张庆林,江玉泉,冷冰,刘玉光;内皮素与脑卒中[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年03期
10 任晓葆,何振平,冯华芳,段恒春,杨衡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浆和胰腺组织内皮素的变化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11 汪艳芳,王光公,蔡梅;高血压病的胰岛素与内皮素变化[J];医师进修杂志;1997年10期
12 刘声茂,苗里宁,回学军;降压药对肾性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3 关瑜,张梦玺,袁洪,杨季,王建刚;内皮素及细胞因子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14 陈良海,罗兴林,李刚;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年03期
15 任建功,宁英远,朱秀贞;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心钠素及内皮素的变化——附60例临床检测[J];新医学;1998年12期
16 彭新生,徐钟源,陈友明,龙朝仪,赵志毅,冯家桦;大鼠脊髓损伤后内皮素含量的变化[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8年03期
17 李瑶宣;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结果分析[J];广西医学;1998年04期
18 邱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与肾脏疾病[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年01期
19 姜明来,姚彦萍,朱凌楠,王晓东,高宏,宋战平,王魁彬;胸水内皮素检测对鉴别结核性与癌性胸水的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0 李国文,尤晨,占世坤,胡秉诚,沈建康,濮春华,胡锦清;颅脑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改变对脑水肿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广聚;王海萍;孙巧玲;柳刚;;内皮素-1与血管紧张素Ⅱ在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机制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陶新曹;柳志红;倪新海;何建国;张健强;熊长明;刘峻豪;;大内皮素-1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夏德全;李师彬;武文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4 叶晶;魏庆宇;张萍;朱晓明;;ET和NO失衡对哮喘大鼠发病机制的影响[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袁文俊;林丽;许宏;邱景伟;;急性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内皮素-1机制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卢红;林丽;严晓红;王媛;任安经;;内皮素-1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苏珂;龙艳;胡永玲;;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邱志亮;李金英;张芬;沈良兰;王琛;;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影响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陈秀洁;许晶莉;姜志梅;高晶;郭岚敏;庞伟;;脑性瘫痪患儿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隆钙素基因相关肽改变的研究[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强翔;王彩云;贺金莲;王琳娜;张茶英;钟惠菊;文格波;;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内皮素表达的影响[A];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斌;内皮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血压大鼠中的心血管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2 段义民;内皮素-1基因表达与应激性溃疡关系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阮利红;正常孕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测定及其在妊高征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齐敏;内皮素受体A反义寡聚核苷酸抑制大鼠移植血管内膜增殖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5 陈晓慨;同种大白兔颈动脉移植后血管形态及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唐超;丹参酮IIA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系统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耿嘉;麦地参肾消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学实验及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范秀珍;半边莲生物碱和山梗菜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向阳;高血压患者偶联因子6、脑钠肽1-76变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10 王建洲;内皮素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李华;兔股静脉延迟移植内皮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胡雪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耿晓非;内皮素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神经机能连联系不能的可能作用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4 翟文敏;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与中医病机关系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吴慧;光疗对早产儿血ET、NO影响及临床意义[D];暨南大学;2005年
6 丁海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7 梁文郁;荆花胃康胶丸对实验大鼠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刘美含;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改变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建伟;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T、ET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胃肠病变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白香顺;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同己;内皮素在DR中起重要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龚怡 印红霞;颅内血管移植架桥一次排除两枚“瘤弹”[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记者 生焰明 李玉成;内皮素是脑血管病“晴雨表”[N];健康报;2000年
4 张超群 范晓莉;肥胖患儿的内皮素及血脂水平升高[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记者 刘云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参七汤可抑制大鼠缺血心肌内皮素的升高[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高思敏 时仲省 刘春阳;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失衡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帮凶”[N];大众卫生报;2000年
8 王振岭周文平 范俊利;寒凉抗蛇毒中药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庄愉;达芦生坦 治疗心血管疾病新希望[N];医药经济报;2002年
10 李向兴 余敏;抚平伤痛 力塑完美[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