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盐控制释放玻璃的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
控制释放玻璃(CRG)是用途广泛的控制释放材料。本文研究磷酸盐CRG的
释放动力学特性及其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控制释放水处理剂的技术可行性。
磷酸盐玻璃的组成决定其化学稳定性,构成影响磷酸盐CRG释放速率的内部
因素。采用表面失重法测定样品在30℃去离子水中的溶解速率,研究化学组成影
响磷酸盐CRG化学稳定性的规律。结果表明,二元磷酸钠CRG的化学稳定性以
40Na_2O·60P_2O_5玻璃为最好;在此基础上,引入适量的CaO或Al_2O_3,能使化学
稳定性显著改善;而引入B_2O_3或SiO_2,都使化学稳定性降低。样品的红外吸收光
谱分析结果说明,当磷酸盐CRG的化学稳定性得到改善时,玻璃网络结构中[PO_4]
四面体上非桥氧与金属离子的结合键及[PO_4]四面体之间由桥氧构成的P-O-P链的
强度增加。
介质性质和环境条件构成影响磷酸盐CRG释放速率的外部因素,磷酸盐CRG
的溶解机理决定其释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25Na_2O·25CaO·50P_2O_5玻璃在水溶液
中均匀溶解,溶解反应的活化能约为79kJ/mol;溶解速率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迅
速增大,随溶液碱性的增强而缓慢降低。溶液中的聚磷酸盐和二价金属离子对磷
酸盐玻璃的溶解过程,分别产生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磷酸盐CRG在水溶液中的
溶解释放,是一个反应控制的传质-反应过程。对溶解机理的探讨表明,玻璃表面
水化层的形成和移动速率取决于水分子在玻璃内部的扩散、渗透速率,水化反应
的实质是钠离子从磷酸盐网络上发生离解反应,玻璃的溶解是通过水化层中磷酸
盐网络的P-O-P链断裂实现的;玻璃-水界面上聚磷酸盐与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反
应,是溶液中聚磷酸盐浓度和溶液的水质硬质影响磷酸盐CRG溶解速率的主要因
素。
水解反应是影响聚磷酸盐水处理剂缓蚀阻垢性能的重要因素。SHMP的静态
水解试验和25Na_2O·25CaO·50P_2O_5玻璃的溶解-水解试验的结果表明,水解反应的
活化能在90~100kJ/mol之间;随溶液水质硬度的增大,水解反应加速、活化能降
低。磷酸盐CRG的连续释放可显著降低溶液中聚磷酸盐的水解率,温度对水解反
应速率的影响比对溶解反应的影响更大。采用“房室模型”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药
物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可以证明采用控制释放投药方式有利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
统中水处理剂浓度和水解率的稳定控制,实现真正的稳态操作运行。
循环冷却水中型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磷酸盐CRG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缓
蚀阻垢性能,可以满足《GB 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对敞开式
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质处理效果的要求。在工艺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可实现聚
磷酸盐浓度和水解率的稳定控制。连续排污以控制浓缩倍数是保证磷酸盐CRG水
处理剂的稳定释放、实现水处理剂浓度的稳定控制,并减轻水解反应危害的重要
前提。
磷酸盐CRG作为载体可实现无机抗菌离子的控制释放。当Ag_2O含量不超过
n 浙江人学博I:学位论义
一
4 mol%时,磷酸盐Ag-CRG的溶解速率随A&O引入量的增大而降低。银离于溶
液平皿抑菌试验和旋转挂片试验的结果表明,银离子具有良好、持久的抑菌和杀
菌作用,在水中的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 SX 10’‘mg/L;增大溶液中的银离子浓度使
碳钢挂片的腐蚀速率增大,而微量聚磷酸盐能有效抑制银离子对碳钢的电偶腐蚀、
获得良好的缓蚀效果。试验证明,AgCRG可以同时稳定释放出聚磷酸盐和银离子,
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和缓蚀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用磷酸盐CRG可制成具有缓蚀.阻垢.抑菌作用的多功能
控制释放水处理剂,利用CRG的均匀溶解和匀速释放,实现自动恒速投药,具有
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可大幅度减轻水质监测和投药操作的工作量,在中
小型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光学材料 光学玻璃[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4期 |
2 |
黄文旵,D.E.Day;氮化磷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的研究[J];玻璃与搪瓷;1988年03期 |
3 |
管青;含银玻璃的电性能[J];玻璃与搪瓷;1980年02期 |
4 |
;磷酸盐玻璃绿色滤光片的三防试验[J];光学精密工程;1978年04期 |
5 |
钱达兴,周萘,黄文祷,吴知方;示踪元素钐对磷酸盐玻璃微球性质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1999年02期 |
6 |
汪山,夏欣鹏,程继健;磷酸盐玻璃缓释型阻垢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玻璃与搪瓷;2000年01期 |
7 |
;必须重视锅炉水处理工作[J];劳动保护;1978年01期 |
8 |
;水处理服务站[J];劳动保护;1979年10期 |
9 |
张澄信,陈志和,钱勤;D354—FC弱碱离子交换树脂水处理工艺性能[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91年01期 |
10 |
曹昌年;在静电场作用下工业水的性能变化与分析[J];工业水处理;1992年01期 |
11 |
高宝玉;王淑仁;;PACS在净化油田污水中的性能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年02期 |
12 |
潘功胜;PLC-5/40在化肥厂水处理装置上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4年06期 |
13 |
王民权,马立新,樊先平;磷酸盐玻璃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浓度效应研究[J];玻璃与搪瓷;1996年02期 |
14 |
Jagtoyen M.,Laferty C.,Kimber G.;水处理用新颖活性炭材料[J];新型炭材料;1997年01期 |
15 |
;第三届中国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暨研讨会[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3期 |
16 |
汪山,程继健,陈奇;磷酸盐玻璃型阻垢剂的性能评估及溶解机理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0年06期 |
17 |
陈一鸣,刘玉荣;膜分离技术在我国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实例[J];化工装备技术;2000年01期 |
18 |
任建新,张保成;膜技术和环境保护中的水处理(英文)[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
19 |
;上海研制出天冬氨酸水处理剂[J];化学工程师;2001年05期 |
20 |
王仁忠,杨金永,刘辉,周纯刚;合格水质量是延长锅炉寿命的重要保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