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α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中作用右上肺癌伴阻塞性肺炎被误诊为肺结核1例病例报告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流阻塞和气道炎症尤其小气道炎症为主要病变特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参与了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TNF-α生物学功能与COPD发病机制的关系作一综述。
1 肿瘤坏死因α的来源及其主要的生物活性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由激活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产生,为17KD亚单位多聚体,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通过连接不同的TNF细胞膜受体(TNFRs)而发挥多种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分布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分为TNFR Ⅰ(分子量为55KD)和TNFRⅡ(分子量为75KD)两种。在各种体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称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它们是在细胞因子(如TNF-α)的诱导下,由蛋白酶裂解从细胞膜受体脱落的胞外部分,TNFR Ⅰ、TNFR Ⅱ分别脱落形成sTNFR75、sTNFR55。Takabatake等人研究发现:血浆TNF-α的水平与sTNFRs正相关。TNF-α除了对肿瘤细胞有特异的杀伤作用外,低浓度TNF-α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激活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某些功能,诱发炎症反应;适量TNF-α对机体有免疫调节作用,但过量TNF-α以内分泌方式作用与全身可产生免疫损伤。
|
|
|
|
1 |
王晓峰;;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3年07期 |
2 |
吴红艳;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年01期 |
3 |
许荻,李子林,李文峰,崔庆林;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肺部真菌感染[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
4 |
陈素文,陆晓伟,刘素球,李慧敏;探讨COPD患者的忧郁与日常生活功能的相关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
5 |
王永;张峰;杜莉;刘勇;;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6 |
杨斌;杨慧;;中医温法与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7年12期 |
7 |
刘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5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23期 |
8 |
潘丽娟;毛毅敏;孙瑜霞;;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7期 |
9 |
陈小英;;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
10 |
何礼贤;;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一次发作呼吸衰竭后的病程[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5年07期 |
11 |
樊万福,候健,江国筹,刘善达;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诊断的探讨[J];广东医学;1985年02期 |
12 |
杜卫星;;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伴发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来信[J];天津医药;1985年12期 |
13 |
杨汉勤,黄翠瑶;2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理分析[J];北京医学;1988年05期 |
14 |
吴莪如;汪渝;沈寒放;;高频喷射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衰的疗效探讨[J];四川医学;1988年02期 |
15 |
林升焰;周其林;刘少滨;林雪贞;徐云琴;游兰姬;;一次法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测定值的比较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1989年06期 |
16 |
孙正明;康晓明;王峻;李敏;;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脉图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年06期 |
17 |
林杰;任彩娟;褚函祎;戚华铭;陈华;山根兴;方维珍;张洪娣;钟锦秀;;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
18 |
尹梅祥,杜志恒;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治疗观察21例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
19 |
范龙宝;;α—干扰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10例临床观察[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
20 |
徐凤珍,郑翠霞,王爱华,刘玉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时潮气量改变[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