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特征提取研究
【摘要】:
视觉的研究始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而立体视觉是我们的视觉系统的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对立体视觉的研究将对人类认识自我,改造客观世界等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机器人的研究,图象处理,仿生学等领域。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实验室已经在立体视觉相关的心理物理和诱发皮层电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RDS图对的对比度,亮度,复杂的视差区域,颜色等因素对CEP的影响的研究等。同时还发现可能存在视差深度信息相关的CEP特征发放N2波的存在,这在立体视觉相关的CEP的研究中还是第一次,虽然N2波的存在还需要进一步实验的证实,但已经有许多证据表明了它是视差深度相关的CEP发放。
本文对CEP研究过程中的软件和硬件环境进行研究和改进,同时通过改进CEP信号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实验者观察刺激信号寸的立体镜支撑系统,包括刺激的呈现,立体镜固定,受试者适应等模块,使得受试者能够舒适地通过立体镜观察CRT上的刺激信号或者宁丁印在纸上的刺激信号。同时还对脑电仪在电路水平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包括信号采集部分、信号放大部分和信号的显示部分等。
在软件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改进,包括CEP信号的采集,信号的处理和基于网络的实验室信息的管理。设计的总体思想是软件设计的模块化和实验相关软件的的集成;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实验的效率,提高软件的功能,易用性和健壮性等。其中实验室资源的管理部分是本文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创新点。通过管理系统,能够对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信号的分析处理以前主要应用平均叠加的方法处理大量CEP实验数据,还使用数字低通椭圆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等,数据的平均叠加的次数一般在120左右。本文通过小波变换和独立分量快速分析模式识别的方法对CEP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同时与数字低通椭圆滤波器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用小波对CEP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时,可以将数据的叠加次数从120降低到60次左右,且信号的质量要比以前的处理方法好;但是独立分量快速分析方法效果不很好。
|
|
|
|
1 |
郝颖明,朱枫;基于模型的立体视觉的优化方法[J];高技术通讯;2000年10期 |
2 |
宋林海,申晓秋;计算机立体视觉的建筑物三维测量方法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3 |
李超;孔德兰;;人立体视觉的发育[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6期 |
4 |
李虎保;舒硕果;;遥感数字影像立体生成研究[J];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
5 |
刘玉江;黄昌胜;;同名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概念与应用[J];城市勘测;2009年03期 |
6 |
邹明勤;立体视觉对篮球足球技术的影响[J];高师理科学刊;1990年02期 |
7 |
陈勇;;看东西有立体感是怎么一回事?[J];生物学通报;1991年04期 |
8 |
杨大为;夏建满;王琰;栾晓东;;基于立体视觉的CAD模型重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
9 |
金隼,曹立波,唐应时;汽车车身模型立体视觉测量系统[J];工程设计;1999年02期 |
10 |
刘战存;王彩芹;;惠斯通对物理学的贡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1 |
王凯旋;袁大钧;刘静微;;全息电视技术研究发展综述[J];科技广场;2009年09期 |
12 |
许传祥,石青云,程民德;立体视觉方法新进展[J];科学通报;1995年17期 |
13 |
封举富,石青云,程民德;基于二次曲线的立体视觉统一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Z1期 |
14 |
介鸣;黄显林;卢鸿谦;;基于立体视觉的月面地形重构[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
15 |
钱曾波,邱振戈,张永强;计算机立体视觉研究的进展[J];测绘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6 |
柯忠杰;;关于极线方程和本质矩阵的重要定理[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7 |
赵吉才;;眼睛会欺骗我们吗[J];科学世界;2004年02期 |
18 |
潘兵;谢惠民;李艳杰;;用于物体表面形貌和变形测量的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J];实验力学;2007年06期 |
19 |
许传祥,石青云,程民德;基于吴方法的立体视觉方法[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1996年02期 |
20 |
刘浩然;张文明;刘彬;;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实现物体三维测量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