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进出境植物检疫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
【摘要】:
世界贸易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给我国的对外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此,在充分调查和研究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工作内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之上,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平台,研究和构建了基于网络的进出境植物检疫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通过信息、知识、技术、技能等的共享,实现网络远程培训和辅助决策,提高和改善对外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和水平。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
1 法律法规
包括了国际上与植物检疫相关的国际措施标准、我国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及对外签署的双边植物检疫协定和有关国际措施、标准、双边协议的英文文本等三大部分的内容,为植检工作人员学习和查询国际措施、标准、仂、议,利用国际准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进出口企业遵循法律规范贸易提供了依据。
2 检疫程序
对植物检疫程序的流程,包括进境、出境、过境植物检疫程序、植物除害处理、旅检和邮检、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展览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等七类的流程进行了研究和程序化,并以图示和文字的形式说明每一流程中针对每一类商品应遵守的法律或双边协议,以及相关法律文本的详细内容。
3 基础知识
该子系统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杂草的基础理论知识、检疫处理技术和管理办法,可作为提高检疫工作人员检疫技术水平的培训工具,为检疫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培训提供了生动的多媒体教材。
4 有害生物
收集和整理了迄今国家公布的一、二、三类有害生物中300个种(类)的详细信息。有害生物的信息包括学名、异名、英文名、中文别名、分类地位、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传播途径和检疫与防治等方面,并附有大量的实物彩图,可作为有害生物的电子图鉴,极大便利了检疫工作人员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和了解。
5 检索系统
从植物检疫实践的实际操作和执行出发,研究和开发了寄主和产地查询子系统和Lucid种类识别鉴定专家系统。寄主和产地查询系统利用Access数据库系统构建,实现对产地、寄主以及产地与寄主组合查询,使用户可以了解某一地区可能有哪些有害生物或在某一商品上可能有哪些有害生物或在从某一地区进口的某一商品上可能携带什么有害生物,进而预先了解这些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Lucid种类识别鉴定专家系统是利用合作单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有害生物信息技术与推广中心(CPITT)开发的多途径图文检索专家系统工具Lucid Professional v2.1研制而成的,可在寄主和产地查询后,对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一步鉴定至种的种类检索,其中配有大量的图文信息,以多途径的方式和专家导航的手段,帮助用户模仿鉴定专家,进行对国家
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鉴定。
6风险分析
根据FAO/IPPC2001年5月制订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研究建立了PRA的指标体系,
并利川*elpm语言开发了P*A分析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从有害生物和传播途径两种方式开
始,用户只需依照给定的顺序输入必要参数,便可自动跟随该程序进行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到
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定性的风险分析过程,根据给出的风险性大小得分,判断风险度,推荐应
对的管理措施。最后程序自动生成该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报告。
7测验
该十系统的测试题目包括检疫性昆虫、线虫、真菌、细虬病毒、杂草等有害生物和植物检
疫练合知识等七方面的题目。系统采用多项选择的方法,川户可自己查阅止确答案,从而帮助检
验学习效果,也有助下协助培训老师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度。
8检疫机构
检疫机构分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内检疫机构联系方式包括国内植检总局、直属局、分局的
机构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和传真五项内容,国外检疫机构则直接指提供该职能部门地址的网
站,用户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极人地增加了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
本论文完成的整个系统的内容己经网络发布,登陆则及匈四怕山的丛止欧止可测览详细内
容。
|
|
|
|
1 |
叶祖融;;人为传播病虫的几个环节和植物检疫问题上的“综合治理”思想——关于植物检疫的战略问题之一[J];植物检疫;1984年01期 |
2 |
李大乱;;要进一步做好植物检疫工作[J];河北农业科技;1989年06期 |
3 |
李祥;;湖北省植物检疫协会成立[J];植物检疫;1989年03期 |
4 |
;《植物检疫》第一批通讯员(顺序不分先后)名单[J];植物检疫;1991年04期 |
5 |
;1994年湖北省植物检疫工作回顾及有关问题的意见[J];湖北植保;1994年06期 |
6 |
陈玲庆,向子钧;湖北省认真贯彻新的《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J];植物检疫;1997年06期 |
7 |
田方,罗会兵,张绪宏;加强植物检疫保障农业生产安全[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年02期 |
8 |
周乐峰,林时迟;认真制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促进植物检疫事业发展[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年04期 |
9 |
周培建;加入“WTO”对我省植物检疫面临挑战与对策的思考[J];江西农业经济;2001年05期 |
10 |
蔡明,邢岩,王林,宋雅坤,江冬;辽宁省农业植物检疫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11 |
夏敬源;加强检疫法制建设,迎接WTO挑战[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11期 |
12 |
方志刚;我国口岸截获一、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情况评价[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3 |
朱延书,康宁;生物技术在植物检疫检测中的应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
14 |
张莉;加强对朝鲜进境物的植物检疫[J];植物检疫;2004年05期 |
15 |
王福祥;;亚太植保委员会战略规划特别小组会议在曼谷召开[J];世界农业;2006年04期 |
16 |
;2008年进出境植物检疫学术研讨会议在长沙召开[J];植物检疫;2008年04期 |
17 |
陶宏;;也谈对植物检疫工作的点滴看法[J];植物检疫参考资料;1981年02期 |
18 |
张忠民;;贵州省举办首期专职植物检疫员培训班[J];植物检疫;1985年03期 |
19 |
山本正宗;刘瑞祥;;植物检疫与蚧虫[J];植物检疫;1985年02期 |
20 |
季良;王汝祺;刘宗善;;为植物检疫研究的一生——怀念张志雍同志[J];植物检疫;199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