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肾素系及糜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施育平  
【摘要】: 背景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在某些城市和地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深入开展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的研究,已成为卫生保健的迫切任务。 已经知道,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糖尿病,冠心病的家族史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冠心病是一种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其中遗传因素,即易感基因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认识易感基因是全面阐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基础。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疾病的个体和家族易感性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冠心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关的遗传标记受到了特别的注意,不仅是因为它们作用于血管的自身平衡,而且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渐江大学博土学位论文 近来RAS基因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得到了一些结果,ACE基因l/D多态性由位于16 内含子中 287hP片段的存在①和缺失()组成,D等位基因的个体比 1等位基因有较高的血 浆和组织ACE活性,这可以提供拥有DD基因型的个体具有较高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 病理生理解释。许多研究试图证实这一观察,结果是有争议的。我们初期的研究提示ACE 基因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心肌梗死有关。 AGT基因是RAS的第二个成分,是与心脏病的进展有关的。多态性位于第2外显子, 由第 235个密码子编码的苏氨酸(T)转换甲硫氨酸(M)而来(M235T)与较高的 AGT浓 度及高血压有关。有研究显示TT基因型与冠心病有关,而且是独立于高血压的。 RAS的第三个成分是AT在基因。血管紧张素(Aug)的大部分作用是通过AT在介导的。 AT;R基因多态性位于 3’非编码区中的川 166—C位点的碱基替换。已有冠心病与 AT;R基 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报告。 近年发现人类心脏糜酶(CMA)促进心肌局部 Augl向 Aug 11转化,其作用比 ACE更 强。CMA基因是RAS的关键物质Aug 11的非ACE途径的主要成分,CMA旁路产生的 Aug 11的量不受ACEI的抑制。晚近有研究显示CM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挪动脉搭桥旁 路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提示进一步研究人类CMA基因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可能是重要和 有意义的。 基于在不同人群的结果不一致以及RAS及CMA基因多态性的种族特异性,本课题应 用分子遗传学技术,较大样本测定浙江地区汉族正常人、冠心病患者的ACE、AGT、ATIR 及CMA基因多态性频率。探讨RAS及CMA基因突变间相互协同或桔抗的关系以及它们 在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冠卜病患者353例,男性277例、女性76例,年④219.73(28-87)。病例选自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二医院的,C’内科病房或冠心病监护病房(CC)。病例附合世界卫生组织(WH)关于缺 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梗死患者162例,241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3 渐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if例正常人选自浙江地区汉族人群健康体检的随机个体,其中男性265名、女性146名, 年龄6led.9可38-84)。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胸片、标准12导联心电图、肝胆B超。 血尿粪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并除外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病史者。本研究人群个 体之间无血缘关系。 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时,分别对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旋支和左主干阻塞病变 程度迸行评价。各主要分支存在>50%狭窄定义为有意义病变,并根据累及支数定义为单 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累及左主干者计作2支病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 血管图象记录分段评价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直径比例被分为小于或等于25%,50%,75%, 90%,10o%。采用Geni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狭窄小于或等 于25%为1分,50%为2分,75%为4分,90%为8分,99%为16分,11%为32分。不 同节段冠状动脉评分系数按Genisini标准,每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最终积分为各分 支积分之和。 三、冠心病危脸因子及家族史调查 设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登记调查表,详细记录每一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生化 检查结果、危险因素及家族史: 冠心病经典危险因子按下述标准定义: *)高脂血症采用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为血清胆固醇po))220叫咖1或l和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LC)主14h叩州1或l和甘油三酯厂Q)15h沿皿现和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HD卜C)<Wgldl。 (2)肥胖采用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关于亚洲成年人诊断标准,为体重指数 旧Mi)325。BMI按体重伙gV身高(f讼式计算。 (3)高血压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llSH)的标准定义和 诊断。对未经药物治疗的病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柯若仪;;有关猝死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参加华北、东北心血管急症、猝死专题座谈会的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3年01期
2 华泽惠;何秉贤;蔡佩钦;李萱;李春山;汪师贞;;慢性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的向量图诊断(附五年随访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3 Kannel WB;吾柏铭;;Framingham26年随访研究中猝死的流行病学观察[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5年02期
4 高长斌,徐大钊,李冰虹,张龙生,陈宏勃;26年来冠心病发病及死亡情况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年03期
5 焦淑清;山莨菪碱治疗冠心病阵发性房颤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1988年01期
6 魏铭;;中西医结合研究冠心病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7 丁文惠,朱国英,邵耕,许玉韵,杜雪萍,张京华;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治问题回顾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1990年05期
8 胡琛;;血浆胆固醇与冠心病[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2年05期
9 薛富善;赵俊;;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若干问题[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2年01期
10 刘铭;王晶;;高血压、冠心病与血脂关系的配对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2期
11 赵继承;蒯立珃;;气功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1993年02期
12 黄培志;;连续胸部捶击治疗冠心病病人的室性心动过速[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93年02期
13 刘长生;;巯甲丙脯酸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47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3年05期
14 张开滋;;孪生兄弟同患下肢动脉闭塞症、冠心病和胃癌[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3年01期
15 徐斌;;对A型行为研究中争议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3年06期
16 张汉玲;老年高血压对冠心病的影响230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1996年01期
17 邹萍;;冠心病的调养[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8 韩亚男;李鼎;;中药外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Z1期
19 胡惠君,鲁洋,马春临;冠心病的辩证分型[J];中医函授通讯;1999年02期
20 王有国;;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J];药物与人;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康;;冠心病中成药的合理选择[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苏航;金积昌;贾连旺;;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可达灵片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志英;;冠心病的疗法[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4 陈一江;倪世美;;冠心病心动过缓的病机探讨[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5 庞永诚;刘明;龚瑞芸;陈斌;魏丹霞;杨汝文;;111例冠心病五项炎性因子变化的对比研究[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方洁;路志正;高荣林;张瑞麟;;调脾胃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与临床探讨[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袁肇凯;田松;谭光波;毛以林;黄献平;卢芳国;胡志希;李杰;孙贵香;杨涛;;长沙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丽华;何鑫;李昕;徐兵;张莉;张明香;史桂霞;全勇;;临床药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全程药学监护[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9 赵菁;胡大一;丁荣晶;李学斌;张萍;王龙;郭继鸿;王伟民;王晓青;俞晓军;王宇明;;心血管内科门诊戒烟服务效果分析与简化管理流程[A];第15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勇;;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82例[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育平;肾素系及糜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的关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张源明;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3 金修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背向散射积分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在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中的诊断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程爱娟;ApoAI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5 刘宏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Cypher DES和Taxus DES治疗冠心病疗效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6 马晓昌;冠心病心绞痛冠脉病变及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溶血磷脂酸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7 张颖;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冠心病胰岛素敏感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8 侯爱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微灌注的冠脉造影评价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王嵩;邪毒内侵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清热解毒法的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王珺楠;脂联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的临床及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勇平;心安宁防治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王亮;70岁以上老年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与其主要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关系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刘洪;复原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血液TXB2、6-Keto-PGF1a、NO、ROS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4 蔡宏文;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关系探讨[D];浙江大学;2005年
5 张晓明;吸烟者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郭晓红;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郭丽敏;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李中原;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9 姜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的Ⅱ期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罗玮敏;益肾活血胶囊治疗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冠心病诊疗误区[N];健康报;2004年
2 王开珍;冠心病的合理用药[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冠心病[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颜德馨治疗冠心病的经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古飞;小心吸烟引发冠心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李文;从心肾入手治疗冠心病[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桑德智;尿酸高易得冠心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8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陆宗良;血脂康调整血脂防治冠心病成共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彭博;认识冠心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10 余志平;“细胞粘合因子”可致冠心病[N];医药经济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