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质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在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图像处理、自动目标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被广泛于工业、国防、航空和航天等诸多领域。这篇文章重点讨论了如下的三个问题:
1.灰度等级少、对比度低的降质图像增强问题。图像增强是图像预处理的重要组成。通过不同的图像增强手段可以得到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增强图像。传统的图像增强方法有灰度变换、直方图修正、直方图均衡、图像平滑和维纳滤波。由于图像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对于这种类型的图像,与传统的图像增强手段相比,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图像增强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取得较好的增强效果。但是由Pal提出的经典模糊增强方法并没有改变图像灰度等级的上界,所以这种增强方法不适合于灰度等级少、对比度低的图像增强问题,并且这种经典模糊增强方法的隶属度函数值域不具有通常的规范形式,即[0,1]区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经典模糊增强方法和灰度变换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广义的迭代模糊增强算法。这种新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三个阶段,即图像滤波、模糊增强和灰度级变换,扩大了原始图像灰度等级的范围,在保留了原有模糊增强方法和灰度变换优点的同时,规范化了模糊增强环节中灰度隶属度函数的形式。同时为了结束迭代增强,基于图像灰度直方图分布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客观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图像增强方法比模糊增强和灰度变换方法更适合于处理灰度等级少、对比度低的图像增强问题。
2.具有方向可调节性的边缘检测器的设计问题。在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中,图像中的边缘包含了重要的图像信息,因此如何有效快速地提取图像中的边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边缘检测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图像分析和物体识别的结果。通常的边缘检测器只能有效检测几个特定方向的边缘,如果需要检测图像中各个不同方向的边缘,使用通常的卷积方法在计算上是十分费时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变换群理论提出了一种方向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这个滤波器与图像卷积的算法。这种自适应滤波器经过参数变换后的结果可以用一组固定的、有限数目的基滤波器的线性组合表示。当不同方向的滤波器与图像进行卷积时,计算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一个仿真实例表明这种用于边缘检测的自适应滤波器是有效的。
3.六轴机械手视觉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工件的自动识别和定位是实现加工工业现代化的前提,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本
11 摘 要
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设计和开发了六轴机械手的视觉系统,从硬件和软件方
面详细描述了这个系统的实现过程。在图像识别阶段,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图像分
割方法,即改进标号算法;还提出了一种有效确定图像中物体位置和方向的算法,
解决了物体方向表示的奇异性问题;为了确定图像上物体的绝对坐标,本文详细
分析了像素坐标系、图像平面坐标系和机械手参考坐标系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几
个与视觉系统应用有关的实际问题。最后的实际应用结果验证了视觉系统的实用
性。
|
|
|
|
1 |
陈建军,陈武凡;彩色图像的模糊增强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5年06期 |
2 |
汤仁彪;图象的模糊增强法[J];计算机工程;1984年03期 |
3 |
张世华,宋振明;一种基于模糊增强的图像边缘提取改进算法[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4 |
赵衍运,蔡安妮,孙景鳌;基于模糊的核医学心脏门控图像左心室边缘自动检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5 |
刘兴伟,殷国富,李双跃;自适应的模糊增强算法及其在工程扫描图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2001年01期 |
6 |
李新社;遥感图像的模糊边缘检测技术[J];微机发展;1998年05期 |
7 |
王晖,张基宏;图像边界检测的区域对比度模糊增强算法[J];电子学报;2000年01期 |
8 |
裴继红,谢维信;基于平滑性测度的直方图自适应模糊增强图像分割[J];信号处理;1999年S1期 |
9 |
熊伟,李生良;模糊技术在图象边缘提取中应用的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0 |
刘硕,秦宝生,周明全;模糊数学理论在彩色图像增强中的应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11 |
王明照,胡浩,杨杰;基于广义模糊集合的多级图像增强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04期 |
12 |
韩培友,董桂云,郝重阳;双线性广义模糊增强边界图像检测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2期 |
13 |
赵春燕,郑永果,王向葵;基于直方图的图像模糊增强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5年12期 |
14 |
王艳丽,陈哲;基于模糊和最小二乘的SAR图像线特征提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5 |
张世华,宋振明;图像模糊边缘检测算法的Delphi实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16 |
傅鹂;赵伟;向宏;杨伯菊;;基于模糊技术的指纹识别预处理[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34期 |
17 |
于秀云;一个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98年05期 |
18 |
鱼海涛;邵小强;;基于一种新模糊增强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19 |
张新荣,王积分,姚文庆;指纹图象的模糊增强[J];天津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20 |
韩裕生,邢继娟,边辉;一种复杂景物的模糊边缘检测方法[J];微机发展;1998年05期 |
|
|
|
|
|
1 |
周程;吴飞;庄越挺;;基于层次反馈机制的物体识别[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2 |
郭明玮;朱明清;赵宇宙;王建;陈宗海;;基于生物视觉的物体识别方法研究现状分析[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3 |
艾浩军;朱荣;张敏;李俊;方禹;王红霞;;基于SIFT尺度分量的两级匹配物体识别算法研究[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
4 |
鲁迪;姜志国;;基于图元检测的物体识别方法研究[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
5 |
翁得河;王慧贤;宋涛;;基于小波和模糊集的磁共振图像增强[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6 |
李弼程;郭志刚;文超;;一种图象多层次模糊增强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
7 |
张丽刚;谷峰;岑弘;李冠中;;基于过渡区的模糊增强边缘提取算法[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8 |
张旭明;徐滨士;董世运;吴毅雄;;图像模糊边缘检测改进算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9 |
杜建洪;梁子长;;车辆走向定位技术的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10 |
魏华;王志强;张运杰;;基于模糊熵的备择边缘细化方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