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
【摘要】:
本文运用消费经济理论,采用定量实证分析方法,对江西农村居民消费变动的特征与规律性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与探讨,以期获得有益的研究成果,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供理论与政策依据。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需求方面看,消费对经济具有直接与间接拉动作用;从供给方面看,消费能够创造出生产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从而创造出社会生产力;从均衡(稳定)性角度看,消费又起着“自动稳压器”的作用,防止国民经济大幅度地波动;从结构方面看,消费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变迁的根本动因,可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地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江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在波动中提高的,从历年江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比较中,发现其属于滞后的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尽快使之过渡到同步型消费模式。
江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从纵向上考察,明显改善,而从横向上进行考察,发现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同收入组的农村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差距正在显著扩大,但是最高与最低收入组的居民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并不像其它类商品那样明显;第二,城乡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食品类、交通通讯类的消费差异较大;第三,平原、丘陵、山区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在消费水平与结构方面的差异很小;第四,不同家庭规模中,4-6人家庭规模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在许多消费品上表现出较高的消费水平;第五,与浙江比较,浙江农村居民在消费水平与结构上明显高于江西,但在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上,江西农村居民明显大于浙江,反映出江西农村居民在此类消费上的负担较重。总的来看,江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结构尚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
为了深入地了解江西城乡居民的消费投向、基本消费需求、收入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本文采用可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利用纵向时间序列和横向横截面的数据,对江西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进行了数量分析。纵向时间序列(1990~2000年)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江西农村居民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镇居民;第二,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在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它等方面大于1,反映出他们对这些类商品的需求旺盛。横截面数据(2000年)的分析显示出:第一,2000年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其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其在居住、医疗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地低于其它类项目;第二,2000年江西城镇更低收入组(约占城镇人口的6.75%)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年城镇的基本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低于农村基本消费支出的户数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
为18%,表明这些居民需要社会救济。第三,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同期城镇居
民,其中农村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表明开拓农村耐用工业
品市场的难度较大;第四,农村居民在交通通讯、居住、衣着、文教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收入弹性较大,而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农
村居民的居住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反映出农村居民对住房投资的偏好仍未改
变;第五,对城乡居民价格弹性的分析表明,城镇居民在各大类商品上对价格的反应都
要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对交通通讯、食品、衣着、文教娱乐等方面的价格变化反
应强烈;第六,对互价格弹性的计算表明,城乡居民的食品价格变动后对其他七大类商
品需求量的影响最大,说明稳定食品(或农产品)的价格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本文借鉴了西方消费经济理论与方法,实
证分析了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因素对江西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带来的影响。研究的主
要结论是:第一,江西城乡居民的消费对现期收入的敏感性很强,说明居民的消费主要
取决于现期收入,但从分时期来看,现期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力相对下降了许多;
第二,城乡居民的消费对持久收入的敏感性强,且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力高
于城镇居民近10个百分点,计算结果还显示出近5年来江西城乡居民持久收入的增长
速度都呈递减态势,这表明增加城乡居民持久收入,对于增加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特
别是增加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对消费的扩张效果更为明显;第三,农村居民的消费示
范效应增强且大于城镇居民;第四,江西城乡居民的消费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很弱,这
说明试图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将是不明显的;第五,江西城乡居民的消
费具有明显的适应性价格预期,这可以解释这几年我国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而城乡居民并
没有表现出强烈的购买行为的现象。
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亦很大,本文着重从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公共产品的
供给制度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定性分析表明农村城镇化具有收入、消费、资源配置效应,
定量分析则表明城镇化的消费效应是显著的,这表明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于增加农
村居民的消费有着积极意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对消费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它
|
|
|
|
1 |
沈平,郭长华;浅析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J];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07期 |
2 |
贾涛;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制约因素[J];山东电大学报;2000年04期 |
3 |
乔敬图,彭建强;增加收入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根本途径[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5期 |
4 |
李小胜,李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兼议启动农村消费的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
5 |
蒋团标,李勇齐;农村居民消费展望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
6 |
李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7期 |
7 |
戴天岩,谢治邦,卢惠霞;对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和投向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06期 |
8 |
王广深;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居民消费分析[J];农业经济;2002年10期 |
9 |
许咏梅;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分析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2年04期 |
10 |
严水清
,方建平;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的调查[J];浙江金融;2003年05期 |
11 |
陈艳,陈利昌;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
12 |
刘文华,王琦;近期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何超过城市[J];调研世界;2004年06期 |
13 |
李锐
,项海容;不同类型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63期 |
14 |
傅家荣;湖北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5 |
唐德祥,章晓英,许晓冬;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的现实特征与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5年11期 |
16 |
曹杰;张立学;;河北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拟[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3期 |
17 |
王常君;;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1期 |
18 |
朱高林;;J字形消费是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态势——以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9 |
岳志勇;潘振华;;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原因及建议[J];河北金融;2006年03期 |
20 |
于乐;陈明华;黄瑞宝;;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张的对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