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冰蓄冷空调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和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吴杰  
【摘要】: 冰蓄冷中央空调这一在电力需求侧移峰填谷的重要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峰谷电价不同政策而重新崛起。冰蓄冷虽然能够节省运行费用,但是目前实际运行策略以主机优先为主,并没有达到运行费用的最小化。唯有采用优化控制才能真正实现运行费用的最小化,其前提是提前24小时准确地预测冷负荷。本文以建设银行杭州分行大楼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作为实例研究对象,主要探索了空调负荷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这一新方法,并且对优化控制的运行费用和COP与传统的主机优先控制的运行费用和COP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本文建立了空调负荷日期类型的识别和分类的自组织特征映射(SO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首次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理论揭示了空调负荷日期类型的分类关系。 详细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原理以及对BP算法的各种改进方法。论述了BP神经网络在应用中的问题,包括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的两种方法:规则化方法和训练早期停止方法,以及各种数据预处理方法和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确定问题等。 建立了温度24小时提前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使得24小时提前逐时温度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从改进ASHRAE计算方法的0.6663℃降低到了0.4512℃,平均相对误差从2.02%降低到了1.36%。 在研究一个统一的日冷负荷预测模型来预测周一到周日所有日子的日冷负荷的基础上,针对工作日和假日分别建立了日总冷负荷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工作日负荷预测,其平均预测误差是3.21%;对假日负荷,其平均预测误差是5.96%。 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空调逐时负荷的24小时提前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根据对日冷负荷类型的SOM分类结果,通过在内部一共采用8个子神经网络模型使得逐时负荷预测平均绝对误差降低到了80.64kWh,期望相对误差降低到了3.27%。 建立了空调逐时负荷的24小时提前预测多点输出动态模型,更进一步提高了负荷预测的精度,使得逐时负荷预测平均绝对误差降低到了65.07kWh,期望相对误差降低到了2.60%。文献调研表明,多点输出动态负荷预测模型,迄今还未有见到报导。 建立了优化控制运行费用最小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计算表 明,在冷负荷小于融冰供冷功率时,优化控制就是融冰优先供冷,也就是融冰单 供冷,与主机优先比较可节约运行费用24%一45%。在冷负荷大于融冰供冷最大功 率时,又分两种情况:总冷负荷小于融冰供冷最大功率加一半的单主机满负荷时, 优化控制是保持主机供冷负荷系数为0.5,通过调节融冰来改变冷负荷,此时与主 机优先比较增加能耗13一20%,节约运行费达9.2一11%;在冷负荷大于融冰供冷 最大功率加一半的单主机满负荷时,优化控制就是融冰优先,通过蓄冰槽满负荷 运行,调节制冷主机来调节冷负荷,此时比主机优先控制仅增加能耗O一13%,但 能节约运行费O一9.2%。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昌;关于冰蓄冷空调的几点浅见[J];暖通空调;1996年03期
2 蒋爱华,黄竹青,邹新远;冰蓄冷空调与电网调峰[J];制冷;2002年01期
3 邢水泉;冰蓄冷中央空调计算机控制系统[J];制冷学报;1998年02期
4 崔文富;冰蓄冷空调节电技术的应用[J];建筑创作;1995年01期
5 陆伯和;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应用背景和前景[J];制冷技术;1995年04期
6 彭碧蓉,陈冰泉;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计算机控制[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敖漉,吴祥生,曾淼,张显本;冰蓄冷空调在重庆的发展前景[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8期
8 王长庆;冰蓄冷及其经济性分析[J];节能技术;1999年03期
9 黄章星;国际大厦常规空调与冰蓄冷空调方案比较[J];暖通空调;1997年05期
10 吴喜平;冰蓄冷空调与工程实例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9年02期
11 崔文富;冰蓄冷空调节电技术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1995年03期
12 薛祥,王晓峰;南通中级人民法院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情况及经济性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3年03期
13 胡家喜;户式冰蓄冷空调的应用及经济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年04期
14 高祖锟;冰蓄冷空调─—现代空调节能新方向[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5 潘雨顺;国内外应用冰蓄冷空调的广阔前景与发展趋势(续)[J];制冷与空调;1997年01期
16 丁云飞,冀兆良;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7年01期
17 黄震震;冰蓄冷空调与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对比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年01期
18 潘家海,张蓉蓉;冰蓄冷空调和低温送风技术在建行杭州市分行办公大楼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年01期
19 姬长发,王美;小型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方式分析[J];流体机械;2005年04期
20 李振江,李明红,岳红;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江;孙德兴;冯国会;;基载负荷较大类建筑水、冰蓄冷空调的经济比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2 蔡路得;马友才;王天毅;;武汉华美达天禄酒店冰蓄冷空调工程[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3 叶金元;徐自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冰蓄冷空调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4 莫若厥;;常规制冷与冰蓄冷空调运行经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5 王于虎;李百公;王红朝;;嘉旺城龙岗项目(酒楼部分)冰蓄冷空调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6 王荣;;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冰蓄冷空调冷源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7 贾晶;张力峰;;上海市检测中心冰蓄冷工程简介[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潘雨顺;梁莉蓉;;冰蓄冷空调的设计方法及发展方向[A];第九届全国冷水机组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华乃元;孙刚;吴有筹;殷毓珍;李宁;丁红梅;;金陵之星大酒店冰蓄冷空调工程简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林忠平;;冰蓄冷空调装置负荷侧设计的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杰;冰蓄冷空调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和系统优化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石磊;基于负荷预测在线修正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优化运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3 叶水泉;蓄冰盘管传热性能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李明海;空间站热泵—蓄冷组合排热系统及其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福伟;冰蓄冷空调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2 黄帅;二元冰流动特性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曹红奋;冰蓄冷空调的应用与技术经济分析[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4 倪雪梅;冰蓄冷节能控制方案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刘华;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设计软件开发[D];浙江大学;2003年
6 刘玮;采用负荷预测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优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吴广庆;冰蓄冷诱导式低温送风的设计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李海军;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设计软件及冰盘管传热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何军;建筑节能与冰蓄冷空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明友;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营销定位及风险规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岗;冰蓄冷空调在京大有前途[N];中华建筑报;2002年
2 夏湘;燃气 地温 冰蓄冷[N];中华建筑报;2003年
3 记者 马生泓;我国首台板式制冰蓄冷空调比传统产品节能40%以上[N];中华建筑报;2010年
4 记者 成静;板式制冰蓄冷空调成功运行[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陈晓潮;浙江:冰蓄冷节能空调带来实惠[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秦宜德;冰蓄冷中央空调缓解用电危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孙华丹吴红梅;见识“冰蓄冷”空调[N];新华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彤薇;我最大冰蓄冷区域供冷项目开工[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莉赵叶苹;热带海岛的“制冰”工程[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记者 朱健;格力两项最新技术亮相中国制冷展[N];南方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