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图像检测系统
【摘要】: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兴起了一种新的移动数据业务——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MMS支持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从而给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但同时,MMS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如:信息的过滤、信息所含内容的分析、信息的分类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涉及多媒体短消息和图像的内容分析两部分技术,它们分别代表了第三代移动通讯和数字图像处理两个领域中的前沿。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无线网络图像型短消息检测系统。本论文系统研究了该系统所涉及的网络及图像处理方面的理论及技术。
在网络方面,本文详细阐述了MMS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并且以此基础,搭建了MMS运行的仿真环境。在此仿真环境中,我们研制了对短消息进行过滤和分类的系统MMMC。本文详述了MMMC的功能和结构。在数字图像处理方面,本文对图像分类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描述如下:首先,提取图像的多种视觉特征(如:颜色、纹理等),经融合得到一个高维矢量描述;然后,对该高维矢量描述作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分析,以获取其中的主元,降低维数;最后,以降维后的矢量描述为基础,用于图片的分类系统。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 通过对与移动通讯技术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的收集、阅读和深入分析,提出了对MMS消息进行阻断和路由的研究思路和可能采用的研究方法,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搭建了一个图像型短消息的仿真环境。
■ 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是图像分类技术中的相关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个对彩色图像进行自动分类的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该方法融合了多种图像的底层视觉特征,在实用的角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图像型短消息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无缝地接入现有的移动通讯网络,并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彩色图像分类器。实验的结果表明,该分类器在分类的准确性及执行速度上取得了良好地折衷。
|
|
|
|
1 |
任建峰,沈云涛,郭雷;基于多类神经网络机的自然图像分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2 |
张好;王士林;李生红;;基于内容图像分类技术中的特征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6年11期 |
3 |
张颖彬;孟嗣仪;刘云;;基于SVM的相关反馈图像分类和检索方案[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年08期 |
4 |
张华;张淼;孟祥增;;基于外部信息源的WWW图像语义提取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年04期 |
5 |
邢慧强;王国宇;;SVM用于基于块划分特征提取的图像分类[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13期 |
6 |
冀翠萍;孟祥增;;基于内容的图像分类体系[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07期 |
7 |
葛寒娟;邱桃荣;王剑;卢强;李北;刘韬;聂斌;;一种基于相容信息粒原理的图像分类方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8 |
赵炳爱,范晓虹;直方图在图像分类快速算法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3年05期 |
9 |
潘建刚,赵文吉,宫辉力;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0 |
冯霞,黄亚楼;基于压缩直方图的图像分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1 |
王一达;沈熙玲;谢炯;;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综述[J];遥感信息;2006年05期 |
12 |
赵凯;李春平;;一种基于粗糙集的图像分类方法[J];微计算机应用;2007年05期 |
13 |
李海峰;杜军平;;颜色特征的图像分类技术研究[J];智能系统学报;2008年02期 |
14 |
李含光;吴小季;;基于脊波变换和SVM的MSTAR图像分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6期 |
15 |
刘斌;陆华;刘国涛;;遥感数据的粗糙集表示及分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6 |
朱义明;;基于Hadoop平台的图像分类[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17 |
谭衢霖,邵芸;雷达遥感图像分类新技术发展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1年03期 |
18 |
孙蕾,耿国华,周明全,李丙春;用于医学图像分类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年11期 |
19 |
赵永强;潘泉;张洪才;;基于变精度粗集的分类方法[J];计算机科学;2004年03期 |
20 |
于子凡;杜贵君;林宗坚;;图像盒子维数特征计算方法改进[J];测绘科学;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