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合并重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大潮而产生的迅速的社会变革息息相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行动指针,以调整、合并为实质内容。1992年至2001年间,共有597所高校合并组建为267所高校,净减330所。
这场席卷大江南北的高校大合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特别是1998年前后,一批巨型大学的相继诞生,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了强烈的震憾,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
这些年来,高教理论界和许多从事高校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就高校合并问题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为合并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也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是,总的来说,对我国高校合并的研究既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也缺乏系统的梳理。
本论文就高校合并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广泛搜集相关文献和统计资料,借鉴和吸收这一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观点,借助广泛的问卷调查,并将浙江大学合并组建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以寻求对我国90年代高校合并改革过程和特点的一种阐析性的认识,把握高校合并改革的实质和全貌,深入思考合并后资源整合、成效评价、多校区管理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作者的判断、见解和建议,力图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成果。论文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论文的研究意图和研究方法进行概要说明,综述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不同观点之间的论争。
第二章对研究相关的概念作辨识,为此后的论述过程作必要的铺垫。
第三章展现了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我国两次大规模高校合并调整的历史图景,较为系统的论述可以帮助我们对两次改革有较为具体的、明晰的、直观的认识,从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基本方向迥然不同的两次改革是如何发生与发展的。
第四章将视野扩展到英、日、美、德、澳等各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关注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高校合并现象,使我们对高校合并有一个更为立体的观照。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高校合并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高等学校合并重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活动并非我国所独有,一定规模的高校合并改革必定与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
治、科技、社会发展的状况相联系。可以说,高等学校合并活动是历史框架和时
代背景下的独特的反应。
第五章论述了我国这场大规模高校合并的动因与公众态度。一是从政府的
宏观视角以及高校的微观视角对动因作了条分缕析:二是以实证的方式了解和分
析高校师生对高校合并所持的态度。
第六章主要讨论政府在高校合并中的作用。高等学校的组织属性、高校与
政府的关系、政府干预高校合并的合理边界是本章关注的焦点。
第七章分别从资源论的角度以及能力观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高校合并后的资
源整合机制及其策略问题。高校是资源的集合,合并后高校的整合即是资源的整
合,高校又是个特殊的能力体系,合并是高校能力的演化过程。本章还对磨合期
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证分析。
第八章对合并后高校的文化融合问题做专门的调查研究。以四校合并后的
浙江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校区文化的差异性、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差异的变
动情况,进而提出合并高校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第九章论述了高校合并的预期效应与风险。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效应、
组合协同效应和体制变动效应等几方面可概括为高校合并的预期效应。高校合并
改革同样存在风险,本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深入分析了合并对高校可能带来的
各种负面影响。
第十章讨论高校合并的成效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合并成效评价中存在的种
种困难,提出了衡量的几个准则,作为讨论合并成效问题的思维框架,着重对影
响合并成效的因素作了详细的实证分析。
第十一章为本论文的结尾,概述研究的初步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政策建
议着重于合并后多校区高校管理效率以及民办高校合并重组问题,此外,针对浙
江大学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融合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