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视频编码中质量、复杂度和码率控制

陈国斌  
【摘要】: 数字视频是多媒体的重要标志,也是多媒体信号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成分。但数字视频内在的高带宽特性限制了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为有效利用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必须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ISO/IEC和ITU-T分别制定了MPEG-x和H.26x系列标准以便于对数字视频的处理、传输和存储。除最新的H.264外,这些标准都是基于联合MC-DPCM/DCT的视频压缩框架,即采用运动补偿预测和离散余弦变换分别消除视频信号的时域和空域冗余。 视频编码是在码率、质量、处理复杂度、容错性能和交互性等约束条件下的多维优化过程。本文主要从实时视频应用角度,对混合MC-DPCM/DCT视频编码中的处理复杂度、码率控制和差错控制这三方面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众所周知,视频处理是多媒体计算中运算开销最大的部分,它的计算复杂度远大于其它媒体(文本、语音、音频、图形和静态图象)。对于实时视频应用环境,视频编码以往大多由专用设备完成。但随着通用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主频的提高、面向视频处理的指令集出现,使得更为经济、灵活的软件编码成为可能。本文系统分析了MC-DPCM/DCT视频编码原理,从算法和实现这两方面探讨了降低视频编码复杂度的方法,首先重组了编码器结构;接着对编码过程中的关键模块进行优化。特别地,针对移动视频通信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高性能运动估值算法;然后将与处理器硬件结构相关的方法引入了优化过程,提高了数据的处理并行性和访问效率;最后使用查找表或汇编优化对关键模块进行加速。 其次,在码率控制方面,码率—失真(R-D)分析和码率控制在视频编码和视频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R-D模型中,码率R和失真D都看成量化步长的函数,而且失真评价函数一般在象素域或空域中进行。本文在压缩域或DCT域建立了一种失真函数模型,它能够对编码复杂度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预测。在此基础上,针对TM5模型中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BR码率控制算法,它解决了TM5中缓冲区不一致性问题,并增强了算法对场景切换的适应性。对于VBR码率控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面向实时视频编码应用的单通道VBR码率控制算法,它避免了多通道VBR算法的多次编码或预分析的开销,减小了量化步长波动,可提供稳定的视频质量。 最后,在视频通信系统中,由于传输信道中噪声或网络中拥塞影响,传输差错和数据包丢失是不可避免的。与普通的数据传输不同,视频通信受严格的延时限制,不能通过重传机制保证无差错的传输。预测和可变长编码的使用也使得码流对误码或数据包丢失更加敏感。本文在分析MC-DPCM/DCT压缩视频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误码检测方法,并详细讨论了编码端的误码容错、传输层差错控制、解码端的失真屏蔽以及编码器和解码器交互的差错控制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田野;刘钊;;基于内容复杂度的视频编码码率控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6期
2 翟娟娟,李晓辉,吴小培;自适应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策略的研究[J];通信技术;2003年05期
3 陈岚;李晓辉;;改进的宏块层视频码率控制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10期
4 杨东升,黄天,余松煜;一种基于视觉特性的H.263视频编码控制策略[J];计算机与网络;1999年07期
5 林刚,刘泽民;ATM网中可变比特率小波视频编码和码率控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0年01期
6 周璇,谭径微,余松煜;一种适用于H.263的码率控制策略[J];计算机与网络;1999年07期
7 邓航,申崇江,余松煜;基于视觉特性的H.263码率控制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8 许磊;王汇源;;一种改进的运动估值块匹配准则[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08期
9 沈兰荪,田栋;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J];电子技术应用;2001年01期
10 李冬梅,温淑鸿;MPEG视频编码中的码率控制原理及算法[J];电视技术;2003年01期
11 黄小红,陶猛;基于TM1300视频编码盒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4年04期
12 陈建乐,刘济林,王兴国,陈国斌;单通道视频编码的可变码率控制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3期
13 薛向阳,吴立德;一种提高H.261编码性能的实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7年06期
14 李甬,王洪玉,李宏东,李洁冰;一种用于极低码率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11期
15 吕艳琳;陈清华;;基于可分级编码的码率控制算法分析和改进[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6 代锋;张勇东;林守勋;;引入Foveation视觉模型的MPEG视频码流码率转换[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年12期
17 谢正光;包志华;徐晨;章国安;张士兵;杨永杰;;视频编码预处理算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9年12期
18 薛向阳,周强,吴立德;基于复杂运动模型的运动估值算法研究[J];通信学报;1998年03期
19 贾志科,崔慧娟,唐昆,冯重熙;H.263活动图像编码器码率控制研究[J];通信学报;1999年07期
20 张鹏,庄奕琪;H.263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算法及硬件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辉;;基于DCT系数分布特性的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策略[A];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炎水;孙季丰;王嘉辉;;基于改进的比特分配模型的MPEG-4码率控制新方案[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梁宇钒;王景中;;视频编码软件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方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李春辉;袁春;;基于可扩展视频编码和网络编码的P2P流媒体系统[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5 张雄;毕笃彦;熊磊;;MPEG-4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与视频图像分割[A];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一届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汪胜前;章琳;方志军;杨寿渊;;基于Curvelet变换的视频编码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高攀;彭强;刘祥凯;;基于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率失真优化编码模式选择[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8 许鹏飞;罗建书;;基于模糊-C划分的矢量量化及其在视频编码中的应用[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9 郭红星;韩卫芳;田婷;程立;;突出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贺文伟;张玉玲;;H.264中运动估计算法的研究与改进[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斌;视频编码中质量、复杂度和码率控制[D];浙江大学;2003年
2 严涛;多视点视频编码及码率控制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蔡述庭;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源高效的视频信号压缩关键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国玫;分布式视频编码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国玫;分布式视频编码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江山;基于变换的视频编码与率失真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7 张冬冬;三维小波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黄爱爱;可伸缩视频编码快速算法与质量优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戴声奎;视频编码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明;视频编码率失真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玲;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策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杨恒;面向H.264/AVC的运动估计和码率控制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孙哲;基于MPEG-4的运动估计和码率控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崔玲玲;基于DT网格的视频编码中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戴虎;基于H.264/AVC的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宇;H.264码率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张移兰;H.264中运动估计和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文尧;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7年
9 舒予;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陈昊曦;基于免疫算法MPEG-4的视频编码器的研究与软件实现[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汝波 贺学金;碟机常用视频D/A转换、视频编码集成电路维修资料[N];电子报;2007年
2 长佑;视频编码新规格MPEG-4[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3 艾思平翻译;视频编码软件CCE SP2操作指南(7)[N];电子报;2009年
4 王伟;3DAV中的多视点视频编码及解码端视点绘制研究 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 李炜;探寻视频编码技术发展的足迹[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6 记者 徐建华;我国先进音视频标准制定更具开放性[N];中国质量报;2009年
7 艾思平翻译;视频编码软件CCE SP2操作指南(10)[N];电子报;2009年
8 艾思平翻译;视频编码软件CCE SP2操作指南(20)[N];电子报;2009年
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信息产业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秘书长、组长 黄铁军 高文;视频编码有绝招[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艾思平翻译;视频编码软件CCE SP2操作指南(16)[N];电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