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复合光电导材料及其单层光导体的研究
【摘要】:
有机光电导材料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高技术材料之一。随着信息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呼唤着光谱响应速度更快、光谱响应范围更宽、光敏性更高以及成本更低的有机光电导材料与之相匹配,显然,常规的单一材料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化和低维化是提高材料基本性能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有机光电导材料复合化与低维化的研究,以满足上述要求,就成为当前国际上有机光电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之一,同时有机光电导材料的复合化和低维化的研究必将有助于发现许多新现象和新效应,有助于阐明有机材料的光电导机理,建立完善的有机光电导理论,为高性能有机光电导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复合化和低维化出发,通过光电导功能复合和纳米化等手段,制备新型高效的多种有机半导体复合光电导材料体系及其相应的有机单层光电导体,研究复合化与低维化给有机光电导材料体系带来的一系列新现象和新效应,并初步探索相关的复合原理和光电导机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合成了芴酮基偶氮(F-Azo)与噁唑基偶氮(O-Azo)两种光敏性优良的偶氮化合物,并以此制备了芴酮基偶氮/酞菁氧钛和噁唑基偶氮/酞菁氧钛复合光电导材料体系及其单层光电导体。研究发现这两种复合材料体系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450~850nm)均有光谱响应,光谱响应范围得到了拓宽,并在该波长范围内都有优良的光电导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光电导性能协同增强和互补效应,该复合材料体系中酞菁向偶氮发生的部分定向的电荷转移是光电导性能协同增强和互补效应产生的物理起因。
2.通过改进的液相直接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粒径在40~60nm的噁唑基偶氮微粒,并将噁唑基偶氮纳米材料与碳纳米管复合,制备了偶氮/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体系。研究发现该复合材料体系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470~800nm)均有光谱响应,光谱响应范围得到了拓宽,并在该波长范围内的光电导性能有大幅度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偶氮/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引起的光生材料与传输材料之间接触面积迅速增大,以及复合材料中偶氮向碳纳米管发生
鱼鱼人圣盛士全位查文___一_一___.。二有热烹手体天合志鸣房.然料蕉共平层奋等件硕然鑫
的电荷转移是偶氮/碳纳米管纳米复合光电导材料体系的光谱响应范围拓宽和
光敏性能显著增强的主要物理起因。
3.成功合成了以化学键合方式连接的四氨基酞著锰一碳纳米管分子内复合
光电导材料体系,并用FTIR、UV-vis、TEM和XRD等手段表征了其化学结构
和聚集态结构。研究发现该复合光电导材料体系的光电导性能在500一760nm波
长范围内都有大幅度提高,例如679nm波长激发时,该复合材料的光敏性是同
等条件下酞著锰的4倍,是四氨基酞背锰/碳纳米管简单物理共混材料的8.5
倍。研究发现四氨基酞著锰和碳纳米管之间的电荷转移是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光
敏性的物理起因。
4.研究和制备了三类新型的有机复合单层光导体器件,包括偶氮/酞莆复
合单层光电导体系、偶氮/碳纳米管纳米复合单层光电导体系和以化学键合方
式连接的四氨基酞着锰一碳纳米管分子内复合单层光电导体体系,它们的最高光
敏性分别达到0.95、1.11和1.19(lux·s)一,,并摸索出一套有机复合单层光导体的
制备工艺和配方,为新一代有机光电导体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储备。
5.设计和制备了新型的有机小分子(四氯苯醒)共升华可控p型掺杂有机
光电导材料(酞普镍)体系。研究发现掺杂后的有机光电导材料的电阻率明显下
降、光谱响应范围变宽、失去电子能力减弱以及掺杂和被掺杂分子之间发生了一
定程度的电荷转移,表明共升华可控掺杂是改善有机半导体材料光电导性能的一
种有效手段,为有机光电导材料的高性能化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
|
|
|
1 |
戴霞,刘福生,李康,孙岳明;酞菁类光电导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4年08期 |
2 |
李峰;;美国研制出高性能光电导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3期 |
3 |
袁宁儿;吉昂;;光电导材料硒、砷、碲的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J];分析试验室;1988年08期 |
4 |
;感光原理、材料及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2期 |
5 |
汪长春,胡建华,府寿宽;掺杂C_(60)的PVK及其共聚物的光电导性能[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6 |
汪长春,舒昶,府寿宽,蒋克健,陈红征,汪茫;侧链上带有C_(60)基团的聚苯乙烯的光电导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8期 |
7 |
汪长春,府寿宽;C_(60)与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光电导性能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9年03期 |
8 |
汪长春,陶征洪,胡建华,府寿宽;C_(60)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光电导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5期 |
9 |
汪长春,府寿宽;NVC/BA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掺杂C_(60)体系光电导性能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9年03期 |
10 |
赵红磊,徐宝财;酞菁类化合物的开发及应用[J];化学教育;2000年01期 |
11 |
汪长春,府寿宽;C_(60)与n-乙烯基咔唑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光电导性能[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2 |
李笃信,王继雯,杨慕杰;有机光电导材料—苯乙炔的合成[J];影像材料;1992年04期 |
13 |
关锦文;;光导体在静电复印机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06年04期 |
14 |
裘朱熙;;非银感光材料(I)[J];化工新型材料;1981年06期 |
15 |
陈孔常;;有机光导电体和电子照相[J];染料与染色;1991年05期 |
16 |
李笃信;薄改梅;张艳春;;用常压乙炔法合成10-乙烯基吩噻嗪[J];应用化学;1996年03期 |
17 |
施敏敏;陈红征;汪茫;杨士林;;低维度光电导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1期 |
18 |
梁子材;谢美丽;;光电导性聚合物的进展[J];功能材料;1983年03期 |
19 |
汤国虎;;纳米硫化铜粉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
20 |
徐铸德,陈万喜,冷拥军,许小平,李文铸,汪茫;富勒烯掺杂有机光电导材料的光电导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