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谱遥感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机理与方法研究

张金恒  
【摘要】: 氮素是水稻营养三要素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它在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叶绿素和酶等物质的生物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水稻氮素营养水平不同将在水稻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上引起相应的变化。水稻缺氮时叶片数量减小、叶片发育不充分、叶肉细胞小、叶片老化、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淀粉和糖等含量上升,氮素营养过剩不仅造成水稻贪青徒长、产量下降,还会造成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氮素管理,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十分有意义。氮素管理最终将取决于土壤或作物氮素状况的精确评价,因为作物生长反映了所有氮素源的全氮供应,所以作物氮素状况是适时诊断作物氮素有效性的较好指示器。 传统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植物组织的实验室化学分析。这些分析方法从采集大量的样本、烘干、称重、研磨直到使用有潜在危害性药品进行测试,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传统的野外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方法主要有肥料窗口法诊断水稻氮素营养和根据叶色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方法。肥料窗口法不能量化追肥量,还需要常规测试,叶色诊断法不能区分作物失绿是由于缺氮引起的还是由于其它因素引起的。叶色诊断法不仅受到人们对颜色的判断能力差异的影响还受到品种、植被密度,导致土壤氮素状况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作物胁迫等因素影响。 植物遥感诊断技术涉及到各种植物化学成分的估测,特别是高光谱高分辨率及其巨大数据量的特点使得这一技术在植物的精细分类、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和农田水肥状况的分析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植物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征及参数提取的研究成为高光谱遥感技术最精华和核心的部分。 地面多光谱遥感数据监测大面积水稻氮素状况是有潜力的,并且地面多光谱数据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研究又为卫星遥感监测大面积水稻氮素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利用高光谱遥感的独特性能,将水稻高光谱反射率及窄波段光谱 中文摘要 反射率与水稻氮素营养的实验室化学分析相结合,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 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研究水稻光谱遥感诊断氮素营养的机理。由于 从高光谱窄波段的角度与氮素营养之间建立的关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 作物品种之间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本研究在水稻氮素营养光谱诊断方法的 研究上避开了单纯使用高光谱连续波段或者窄波段的方法,从以下方面进 行研究: .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反射光谱一阶导数的红边斜率与叶绿素含量相 关,日一卜绿素含量又与氮素含量相关;反射光谱一阶导数的红边位置与叶面 积指数相关,口一1·面积指数也与氮素含量相关,因此反射光谱一阶导数的两 个特征参数:红边斜率和红边位置问接地与氮素含量相关,然而这些相关 关系的稳定性受品种、生育期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基于这一原理,本文综 合考虑水稻上下两功能11一卜片反射光谱一阶导数红边位置和红边斜率,提出 了诊断氮索营养新的植被指数,暂命名为“红边肩夹角植被指数”(Rededge eurve 52飞。uxder Angle vegetation Index),简称RSAVI。初步证明了该植被 指数对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环境条件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比较理 想。 .由于叶片反射光谱不仅受到n一!片化学组分的影响,还受到叶肉细胞结 构、水分、叶片表层蜡质等多种物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基于矿物质光谱特 征连续统去除法的原理及其在植被光谱研究中的一些特点,本文将这种方 法引入到水稻鲜n一卜片光谱反射率诊断氮素营养的研究中。研究表明在不同 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之间,鲜叶片连续统去除的特征参数 一一吸收谷整体面积(A)与氮素营养之间的相关性较为稳定,该特征参 数不仅能定性评价氮肥水平,并且还可以定量评价水稻氮素营养。 .由于高光一潜窄波段与氮素营养相关性不稳定,因此本文还从叶片宽波 段角度出发探索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方法,研究表明在不同品种、不同生 育期、不同生长环境下存在诊断氮素营养稳定性较好的具有新含意的宽波 段组合植被指数。 .基于水稻叶片反射光谱研究得出的某些方法在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研 究中具有可行性,这些研究也为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新仪器的开发提供了理 论依据,但是这些方法只局限于地面研究。是否可以发挥卫星遥感的优势, 将其应用于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首先任务是进行地 面模拟试验,寻找基于冠层光谱反射率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最佳新组合宽 中文摘要 波段植被指数。初步证明了TM4/(TM3*TMZ),TMS/(TMZ*TM3), (TMI*TM4)/(TMZ*TM3),(TMI*TMS)/(TMZ*TM3),(TMI*TM4*TM7)/ (TMZ*TM3*TMS),(TMZ一TM4)/(TMZ+TM4),(TM3一TM4)/(TM3+ TM4),(TM3一TMS)/(TM3+TMS)用于预测氮素营养比较理想。 概而言之,本次研究提出了“红边肩夹角植被指数”(Red edge curve shoulder Angle vegetation Index简称RsAvl),初步证明该植被指数在不同 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环境条件下预测氮素营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学伍;(?)辉北;黄永;彭霞;陈永华;;甜橙氮素营养研究总结(1977—1986)[J];西南园艺;1988年01期
2 李金才,裘昭峰;氮素对小麦茎秆大维管束和穗部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3 张增全;顾金炎;周爱农;;褐稻虱与水稻的氮素营养关系[J];上海农业学报;1992年03期
4 张克俊;;苹果树的氮素营养和施肥技术[J];农业知识;1995年11期
5 张建国;氮素营养对甜菜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6 冯玉龙,姜淑梅,敖红,王文章;长白落叶松氮素营养及与生长的关系[J];木本植物研究;1999年04期
7 成灿土,邬飞波,黄一青,金珠群,许馥华;氮素营养对短季棉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及纤维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1999年01期
8 李金才,魏凤珍;氮素营养对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1年02期
9 汤丽玲,张晓晟,陈清,张宏彦,李晓林;蔬菜氮素营养与品质[J];北方园艺;2002年03期
10 彭月;魏虹;朱韦;高喜明;;作物氮素营养状况的高光谱遥感估测技术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1 柏彦超;王娟娟;倪梅娟;史春霞;周明耀;钱晓晴;;水分及铵、硝营养对水稻幼苗氮素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年01期
12 褚丽丽;张忠学;;氮素营养与水分胁迫对大豆产量补偿效应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13 张炳忠;金潜华;;液体氮磷混合使用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1979年09期
14 张殿忠,汪沛洪;水分胁迫与植物氮代谢的关系 水分胁迫时氮素对小麦叶片氮代谢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15 林国栋;;甘蔗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素营养的关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16 张耀栋,张春兰,高祖民,夏柏其,罗小红;甜椒氮素营养研究[J];土壤通报;1990年05期
17 杨宏敏,陆引罡,魏成照,钱晓刚,王伟;应用~(15)N示踪研究烤烟对氮的吸收及分布[J];贵州农业科学;1991年05期
18 沈其荣,沈振国,刘兆普,沈康;盐胁迫下氮素营养对大麦苗吸收K~+、Na~+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2年05期
19 周阮宝;谷丽萍;周嘉槐;;强化后期氮素营养对提高水稻结实率及改善米质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年03期
20 吴良欢,陈峰,方萍,陶勤南;水稻叶片氮素营养对光合作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199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白由路;卢艳丽;王贺;杨俐苹;;基于光谱分析的玉米氮素营养诊断[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旱地作物氮素营养生理生态》出版发行[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国英;王立国;黄瑞虹;吴立芝;;梨园氮素营养状况的测定[A];全国第四届梨科研、生产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玉明;;马铃薯氮素营养与施肥[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5 陈日远;黄丹枫;宋传珍;刘厚诚;孙光闻;;氮素营养与芥蓝菜薹品质形成的关系研究[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康启兵;;茶树氮素营养及其生理生态学效应[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松恒;夏国华;郑炳松;黄坚钦;;缺N对一年生山核桃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狄廷均;朱毅勇;徐国华;沈其荣;;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对铵硝营养的响应差异[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魏道智;宁书菊;赵敏;陈晓飞;张洪平;;水稻生育后期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剑叶叶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邓扬悟;管闪青;张屹东;黄丹枫;;甜瓜胞液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M-GS1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研究[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世芹;喜树幼苗氮代谢和喜树碱代谢对不同氮素营养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金恒;光谱遥感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机理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朱娟娟;玉米氮素营养无损诊断及水氮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龚振平;春大豆氮代谢机制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李映雪;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品质监测[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李奕林;不同水稻品种根际土壤硝化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Muhammad Naveed Tahir;关中平原夏玉米氮素营养和生物物理特征遥感估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赵宏伟;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9 冯伟;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小麦氮素营养及生长指标监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纪瑛;氮磷钾肥对苦参生长和生物总碱的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明;氮素营养对旱地小麦光合效率的调控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2 周小生;茶树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3 唐强;基于时空序列的小麦冠层氮素营养诊断及长势参数监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柏彦超;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的部分生理特征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5 赵溪竹;白桦幼苗对CO_2倍增和氮素协同作用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曹敏;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大豆植株氮素测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石磊;红干椒穴盘育苗本土化基质筛选及成苗生理的基础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8 何承刚;氮素营养对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9 李庆江;水稻地表覆膜栽培体系中氮素营养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艳玲;氮素对黄瓜霜霉病病生理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惠能;尿素施用要科学 两要一可三不宜[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2 成叶;生产绿色食品常用微肥[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3 ;刘振刚:科学追肥不容忽视[N];吉林农村报;2008年
4 大龙;西瓜施肥有“七忌”[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5 毛国强;水稻穗肥施用技术[N];楚雄日报(汉);2007年
6 王平武;花生的科学施肥[N];湖北科技报;2006年
7 梁山;开发速生槐 缓解草场压力 重振畜牧业[N];中国特产报;2007年
8 湖南 罗芒生;浇花慎选水[N];中国花卉报;2003年
9 记者 朱广菁;开发微生物肥料亟需政策支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王玉堂;西瓜施肥注意七忌[N];农民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