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的公平性研究
【摘要】:
TCP/IP网络提供的数据报传输是“Best Effort”服务。然而随着Internet商业化进程的加快,用户对服务质量有了新的需求。基于“Best Effort”服务原则在未来的许多年内将继续得到整个Internet社团支持这样一个假设,本文认为在适当Overprovisioning网络带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对带宽的公平分配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通过增加应用对网络环境的动态适应能力,使它们能够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因此,本文在两个方面对TCP/IP网络中的公平性问题展开研究:
第一,网络如何对在其中流动的用户数据流提供保护和约束,使用户从网络接受的服务,不依赖于网络中其它用户的合作程度。第二,网络如何提供及时的,准确的关于网络使用状况的信息给用户,使他们有机会调整自身的网络使用行为,公平地获取所需资源。
针对数据传输过程中带宽分配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两种公平的带宽分配策略及算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MBLUE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活动队列管理算法,它的目标是平均公平性。MBLUE使用数据报丢弃的频率和队列空闲程度来管理网络拥塞;它只维护一个先进先出队列,以较少的数据流状态信息,在不同流之间公平地分配网络带宽。
MBLUE在ns2模拟试验中表现的性能证实了提高网络服务公平性两个重要原则的有效性,为用户公平的带宽分配研究奠定了基础。
2.基于用户公平性概念,本文提出了用户公平的带宽分配策略,并且设计了相关的算法UFQR。
网络资源分配的用户公平性意味着,不仅是用户的接入,而且包括传输中的带宽资源分配,都应该与用户所支付的费用相适应。
本文使用用户期望的服务满意度来表征一个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用户期望的服务满意度通过预约与实际使用的比值来表示,方便了数据报的标记以及网络核心在资源分配时的算法设计,使用户公平的带宽分配成为可能。
本文把用户期望的服务满意度作为主要的管理指标,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活动队列管理算法UFQR,使拥塞时瓶颈连接处的带宽资源分配能够按照用户的预约体现出公平性,实现了对不同用户数据流的保护和约束。该算法在网络边缘根据用户数据的流速和在ISP处的预约,计算并标记每个数据报,在网络内部的路由上对数据报进行管理。UFQR“边缘—核心”的功能分布符合Internet端到端的设计原则,以较小的代价保证了公平性,并且整体上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算法可以采用分阶段数据报标记和丢弃的方法,向用户及时准确地反馈网络的使用信息。对于适应性的用户数据流,源端的用户因此能够较早地接收拥塞信息,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减少数据报的丢失:对于非适应性数据流,在标记阶段过后,使用数据报丢弃的方法,
直接限制其通过,达到控制的目的。由于结合了用户的使用信息,网络的反馈对于不同的用
户是有区别的:超过平均服务水平将得到负向的反馈,而低于平均服务水平的用户却是正向
的反馈。这样,结合用户端到端的努力,使网络带宽资源在所有用户之间公平地配置.
本文对用户公平的带宽分配策略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从网络资源定价的角度说明了该
方法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本文通过nsZ模拟试验分析,证实了UFQR算法公平分配网络带宽的性能。在相同预
约或不同预约两种情况下,对于用户的适应性或非适应性数据流,证实其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都保持在0.9以上,高于Diffsery能够达到的水平.
|
|
|
|
1 |
曾 斌,戴余良,邢继峰,黄志军;基于流的数据报加密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2年04期 |
2 |
王鹏;;基于IPV4的IP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J];时代教育;2017年11期 |
3 |
王永刚;;一种网络数据报数字标识方案的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4期 |
4 |
黄海于,郑高群;块校验条件重发多数据报协议及其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5 |
吴德本;IP层的特点及下一代IP[J];电信技术;2002年04期 |
6 |
陈彦,夏勤,顾冠群;无线数据报协议实现研究[J];数据通信;2001年01期 |
7 |
于富强;TCP/IP协议中数据报格式详解[J];电视技术;2003年05期 |
8 |
李忠伟;王瑞和;房军;;无线随钻测量系统的数据报协议[J];石油学报;2011年05期 |
9 |
高庆锋;李春林;;基于TCP/IP协议网络数据报的截获并篡改的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安全;2007年04期 |
10 |
李腊元;局部网际数据报传输协议分析[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2年05期 |
11 |
徐建,李善平;用户公平的活动队列管理[J];电子学报;2004年03期 |
12 |
沈沉;宋彦锋;杨芳;;微型复合网络实时数据报交换系统[J];自动化仪表;2018年02期 |
13 |
朱平;;加息说明什么?[J];证券导刊;2007年11期 |
14 |
苏群;;IP数据报重组算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8年06期 |
15 |
王云;陈燕;德秀丽;邵子健;;IPv6技术分析及与当前IP协议的差异[J];警察技术;2007年04期 |
16 |
林静;构建基于IPSec的虚拟专用网[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7 |
刘其成,高坚,李凯里;基于Java数据报通信技术的聊天室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2年08期 |
18 |
朱重,吴国新;IP压缩及其在IPSec VPN实现中的作用[J];数据通信;2002年04期 |
19 |
杨阳
,黄灿;Java应用技巧讲座(三)——UDP数据报在单播模式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