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山地果园生态工程技术示范推广模式研究
【摘要】:
丘陵山地是我国南方开发潜力最大的土地资源之一,在丘陵山地上种植果树是最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目前,南方丘陵山地果园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如生态组分单化、生态环境恶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果园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有效措施之一是实施系统的生态工程技术。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利用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及其生态工程研究的有关成果,综合多个课题、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开展了南方丘陵山地果园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研究、示范的主要区域在安吉山湖塘小流域、德清高峰水库小流域和景宁800m左右高山果园生态系统,措施以果园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模式构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推广为主线,以生态工程技术为先导,探索出了一条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工程、生物措施合理配置的果园生态新路子,营造了一个生态良性发展的果园复合生态系统。并根据市场需求,引入名优特新品种,采用配套的生态工程技术发展果园生态产业,提高了丘陵山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利用效率,实现了果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并在浙江省及南方丘陵山地推广、辐射累计达13333hm~2,产生经济效益近亿元;通过了两个省级课题鉴定,其中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的《丘陵山地高效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及产业化研究、示范和推广-安吉、德清、景宁生态工程模式研究与示范》课题成果获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效显著。
主要研究成果: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并优化了一套丘陵山地果园生态工程技术体系,包括:(1)防护林营建工程技术;(2)节水工程技术;(3)保水治沙工程技术;(4)地力培肥工程技术;(5)土壤侵蚀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丘陵山地严
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国内首创了集生物和工程措施为一体的“小流域一套种(旱
稻或绿肥)一多级集水沟渠一多级沉沙池一储水灌溉一回土肥田”技术体系,使泥
沙流失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该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总结并推广了3种丘陵山地果园复合生态系统模式:(1)果树一旱稻;(2)
果树一绿肥(牧草);(3)果树一绿肥(牧草)一畜禽。实践表明,这些模式具有良
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带动并培育了1个产业化示范点:在海拔SO0m左右的景宁山区,示范推
广了上述技术和模式,带动当地实现了果树生态化、集约化种植,4年后面积近
667hm2,实现了产业化。这是浙江省乃至长江以南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果
树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其生产的砂梨果品2002年通过了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认
证,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砂梨果品,2003年7月又被评为
浙江省十大优质早熟梨并获得金奖。
4、创新并强化了1套农业推广模式与方法:“连锁辐射”农业推广模式与方
法。其中,在加强建立一级辐射点方面,探索性地实行了4种不同的合作及推广、
应用模式:股份制模式、研究所+产业化组织模式、农业企业化模式和扶贫推广
模式。既达到了科技推广、科教兴农的目的,也拓宽了科研推广的途径和方法。
结果表明,上述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对南方丘陵山地果园及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