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
【摘要】:
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思想基因,今天我们任何时候谈中国哲学思想都不可能脱离开儒家这个“思想派别”。而就儒家哲学自身而言,汉代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则在其发展变迁与走向定型的历史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说谈中国哲学不能不谈儒家,那么,谈儒家也不能不谈董仲舒。董子无论其人抑或其学,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争议也极具魅力的“问题”。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视野,借助现象学诠释学的文本阅读思路,对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了一番尝试性的个体解读。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
一、绪论:简略蠡析了董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研究现状,并阐述了董仲舒学说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可能性以及对其文本的解读态度问题。
二、第一章:阐述了董仲舒政治哲学的“隐微性”。从董仲舒对儒家经典《春秋》的文本理解,分析了董氏“历史的生成性理解”的解经视野,及其对《春秋》书写作为一个政治事件的微言解读。
三、第二章:论述了董仲舒对现世价值理念的历史性言说。以董氏对儒家人性论“性”、“善”的逻辑辩证为起点,阐说了董氏对儒家“德政”思想的树立,及其对作为国家正义之“仁”的论证。
四、第三章:论述了董氏政治哲学对现世价值根据之“形而上”的诉求问题。阐释了董仲舒对儒家政治哲学终极根据之再诉求的个体努力,及其对以“天”为核心的儒家生存论图景世界的哲学构筑,以及其“天人感应”思想对生存论哲学视域的话语越界问题。
五、第四章:论述了董仲舒对世俗政权合法性的“历史性”证成。阐说了董氏以“严郊大义”为起点努力树立神圣政治伦常(“君权天授”)的政治理念,以期塑造一种国家伦理宗教的政治神话的现世情怀,以及这种现世关怀在汉代带来的“开放政治”与儒学的制度化。
六、余论:论述了董仲舒对儒家传统革命精神的继承与拓展,以及儒家的“书写”革命在董氏政治哲学中走向话语专制的历史性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