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Ⅱ类结构的冲击失效

卢文浩  
【摘要】:能量吸收结构(或者能量吸收装置)的失效模式以及吸能特性的研究是冲击动力学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在总结了能量吸收装置的研究现状和一些关键问题后,针对Ⅱ类结构以及由Ⅱ类胞元串接而成的Ⅱ类串接系统,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方法,就两种结构在冲击作用下的力学行为以及失效模式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了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1.研究了单个Ⅱ类结构(也就是一对有初始缺陷的预弯板)的冲击行为,并和Ⅰ类结构(对径受压圆环)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方法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在冲击能量一定的情况下,较小的冲击质量(相应有较大的冲击速度)会导致较大的冲击力和较小的最终变形,也就是说具有惯性敏感性。而Ⅰ类结构就没有类似的现象。这种惯性敏感性的原因在于,随着冲击质量的减小,消耗在轴向变形的塑性功逐渐增加,而消耗在塑性铰弯曲变形中的塑性功逐渐减少,最终留下较小的残余变形。 2.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由Ⅱ类胞元串接而成的Ⅱ类串接系统的冲击失效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冲击能量一定的条件下,改变冲击物的质量(也就是说改变冲击速度),系统将可能产生不同的失效模式,有前向渐进、反向渐进、双向渐进和随机发展等四种模式。同时,当冲击速度恒定不变时,我们也观察到了相同的失效模式。这些失效模式的发现对于研究冲击失效过程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3.由于有限元计算冲击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用理论的方法对于Ⅱ类串接系统进行了简化。根据单个胞元的脉冲相应来计算每个胞元的等效刚度,根据能量等效来计算每个胞元的等效质量,从而把原来较为复杂的系统简化成一串具有弹塑性行为的非线性弹簧-质量系统,有效地降低了模型的维数。和有限元计算相比,简化模型在冲击速度较低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行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上的研究结果为研究多胞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失效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能量吸收装置的设计也有重要的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凯欣;王景焘;王刚;陈千一;付峥;吴士玉;;时-空守恒元解元(CE/SE)方法综述[J];力学进展;2011年04期
2 徐松林;郑文;刘永贵;郑航;;冲击下花岗岩界面动态摩擦特性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3 张志春;强洪夫;高巍然;;SPH-FEM接触算法在冲击动力学数值计算中的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4 ;科技人才招聘[J];科技导报;2011年21期
5 马良浮;曾伟;王红松;;安庆Ms4.8级地震灾害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6 许强松;沈习宝;;智能算法在钢桁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7 王利平;白丽红;吴承霞;;基于ANSYS的电厂烟囱液压提模操作架结构分析[J];河南科学;2011年08期
8 蒋练军;张光富;饶坚;熊翠秀;邓跃龙;;具有梯度性质的电磁特异材料对电磁波反射的调控[J];材料导报;2011年1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前言[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魏建萍;;冲击动力学软件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4 许庆新;沈荣瀛;;带限位器的隔振系统冲击动力学仿真[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5 ;致谢[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万强;肖世富;张方举;何鹏;;螺栓连接结构冲击实验不确定性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杜志鹏;汪玉;杜俭业;张磊;;基于动力缩聚法的舰艇冲击响应数据扩展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孙洪军;华宏星;沈荣瀛;;舰船推进轴系冲击动力学仿真[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9 高凌天;刘凯欣;刘颖;;无网格方法在冲击动力学中的应用[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10 谷卓伟;申永明;林杭;;激光驱动带窗口飞片实验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吉;光滑粒子法与有限元的耦合算法及其在冲击动力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卞梁;高速碰撞中的SPH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于春水;正常膝关节非常见韧带和肌腱类结构的解剖和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4 付艳恕;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爆炸焊接冲击动力学问题研究及其实验制备[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建光;岩土类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在冲击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谢应茂;无序介质激光机理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许庆新;基于SPH方法的冲击动力学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黄鹏;金属及岩土冲击动力学问题的物质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王金国;管道悬索跨越结构抗震能力和健康诊断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浩;Ⅱ类结构的冲击失效[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军林;单层网壳结构的风振系数及风致弹塑性动力失效破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艳敏;复杂结构的冲击动力学分析与仿真[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秦东;基于XML的类结构完整性和一致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杜锦才;冲击动力学综合实验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陈强;基于多向损伤效应的拱支网壳动力失效及新型节点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董立新;CFRP增强梁的冲击过程模拟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卢锦波;飞机风挡材料本构关系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胡巍玮;有缺陷悬臂梁在阶跃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刚塑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刘三星;泡沫金属冲击动力学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燚 关宝起;敢向沧海搏浪高[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2 记者 徐瑞哲;比细菌还小的“胶囊”在沪诞生[N];解放日报;2007年
3 韩良华 储永强;市实验中学“两类结构”教学法在全国推广[N];宜兴日报;2010年
4 潘剑;在时间的河中徜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罗兵;数字解读中国肉类产业[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康琦;金象:“老”药店焕发新活力[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牛海健;商品采购IT应用初探[N];中国商报;2007年
8 汪道楷;专家建议出台政策保障农村房屋建筑质量[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上海市宝山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 黄云峰;导轨式爬架的安全性分析[N];建筑时报;2008年
10 崇峰;存储,未来要软硬兼施[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