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长粒子沉降特性及其在圆射流中运动的研究

王叶龙  
【摘要】:本文以数值模拟为主研究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纤维悬浮流场。 首先,用D2Q9格子模型研究了圆形和椭圆形粒子的二维沉降。对两个圆形粒子沉降的研究表明:沉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初始在后方的粒子会在前方粒子尾涡的作用下加速,当Re数从大到小变化时,沉降依次经历两个粒子交替领先、后方粒子取得领先位置并一直保持、前方的粒子一直保持领先等三种形态;初始相对位置及管道宽度的变化不改变沉降特性。对特定初始分布的两个长径比为3的椭圆粒子的沉降研究表明:在Re数很小的时候,两粒子相互的排斥小,两粒子在管道里不断旋转;而当Re数很大时,粒子会很快地到达稳定的沉降位置和取向;对两者之间的Re数,粒子在翻了一次或几次“筋斗”后,会稳定沉降或者出现反向转动,反向后可能会继续“翻筋斗”。对固壁条件和周期性壁面条件下多个椭圆形粒子的沉降的研究表明:两种壁面条件下,椭圆粒子的取向都趋于水平,某些时刻部分粒子出现与重力方向相反的速度;固壁条件下多根椭圆粒子的平均沉降速度大大小于周期性壁面条件下的平均沉降速度。 其次,采用D3Q15格子模型研究了圆柱状粒子在无限长矩形截面管道里的沉降,研究了单根、两根及多根时的情况。对单根的研究表明:沉降受惯性和壁面的影响;一般来说管道越窄,惯性越小,壁而的影响越大;在壁面影响小时,纤维转平;在壁面的影响大时,纤维的位置在中线附近振动,取向在竖直方向摇摆。对两根及多根纤维沉降的研究表明:纤维间发生频繁的相互碰撞,同时受水动力学作用及壁而影响,沉降过程复杂,在沉降过程中会不断有两两或者多根纤维形成的“倒T”结构的产生和消失;一般来说惯性大、浓度低时,整个沉降与单个纤维沉降的特性越相似;而惯性小、浓度高时,整个沉降与单个纤维的沉降差得较远。对两根纤维的沉降的试验发现了较稳定的“倒T”结构。 最后,用三维涡方法模拟了随时间发展的射流场,用Lagrange颗粒轨道模型模拟柱状粒子在圆射流场中的运动。研究发现:射流场具有很强的携带柱状粒子的能力。随着射流往下游发展,初始随机分布的粒子呈现出局部聚集的现象,并且逐渐出现最优取向。在小Re数流场和大长径比粒子的情况下,粒子位置分布更均匀,取向分布更随机。大St数的粒子位置分布更均匀,占优取向更明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浩,温景嵩;粒子间势力对单分散稳定系统粒子沉降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9年02期
2 习成,韦芜,李综;J(3100)是哪一族粒子?[J];科学通报;1975年01期
3 王浩,温景嵩;多分散低Peclet数稳定具势系统中粒子的沉降[J];大气科学;1999年04期
4 高崇寿;W粒子和Z粒子的发现[J];大学物理;1983年09期
5 李维冰,高歌;解决湍流圆/平射流异常现象的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1年03期
6 高崇寿;W粒子、Z粒子和诺贝尔物理奖[J];大学物理;1985年03期
7 王宇青;是“系统”而不是“粒子”——关于波函数描述中的一个提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8 徐荣栏,古士芬;磁尾粒子在晨昏电场作用下的散射与沉降[J];空间科学学报;1983年01期
9 王喜全;适用于大中尺度污染物输送模式的粒子干沉降参数化方案[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年02期
10 李华钟,冼鼎昌;粒子诗抄(续三)[J];物理;2002年05期
11 林建忠,林江,朱丽兵;气固两相圆射流场涡结构影响固粒扩散的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05期
12 张肇西;新粒子的发现[J];物理;1976年02期
13 刘大有;带有颗粒的圆射流冲击平板的计算[J];力学学报;1984年05期
14 高崇寿;粒子世界概要[J];科技导报;1994年02期
15 华明,唐洪武,王惠民;反向流动中圆射流流动特性试验[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16 姚仲祥;运动粒子对光的散射[J];大学物理;1988年04期
17 曹冲,吴健,朱明华,甄卫民,王胜利;南极中山站电离图所显示的高纬现象[J];极地研究;1995年01期
18 林建忠,王常斌,石兴;壁面约束对柱状粒子在牛顿流体中沉降影响的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19 刘士和,张德辉,万军;湍流结构对粒子运动的作用[J];水利学报;1992年10期
20 陈耿雄,徐文耀,师恩琦;极隙区粒子和电流的观测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霞;李培仁;陶玥;任刚;;降水云系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机载实测数据的对比及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2 王雨琳;;125I粒子对复发脑胶质瘤的应用及环境辐射监测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姚波;李挺;宁雪坚;范先基;王志祥;;组织间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王玉波;花丛波;;1例复发性舌癌病人行~(125)Ⅰ粒子永久性组织间种植治疗的护理[A];第三届全国铁路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师学明;沈姚菘;伍钧;;低能α粒子与中子耦合输运程序开发[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祝鸣兰;方卫琴;;~(125)Ⅰ粒子治疗脑胶质瘤15例的护理[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岑裕庭;;基于Hough变换与线性啁啾变换的粒子全息图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韩吉姝;张雪;周玉冰;宁杨;张皓;杨柏;;碲化镉超粒子的合成及其对铜离子和银离子的选择性检测[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芳;王录才;;泡沫铝渗流成形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10 危晴;;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锡粒子及其表征[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叶龙;长粒子沉降特性及其在圆射流中运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库晓珂;槽道和圆管中柱状粒子两相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陆威;细乳液技术制备不同形态的粒子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姜珊;金属离子修饰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赵泉;~(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6 陈伶利;生物功能化粒子/核酸探针技术快速检测病原菌及ATP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菁;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的染料可控掺杂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毕研平;基于旋转磁场的粒子分离系统[D];天津大学;2011年
9 余江;分形聚集生长过程的数值和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10 金正润;中国和韩国沙尘天气过程与气溶胶物理特性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晓艳;耦合超材料粒子电磁特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2 朱露;憎水性纳米金属粒子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3 李晶晶;电子墨水用阳离子型白色电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2年
4 白玉;蓝白电泳粒子的改性及其在电泳显示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剑;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聚(4-乙烯基吡啶)微粒子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高云霞;PVC增韧机理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7 单玉乐;类电磁机制算法研究和改进[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娟;用于携带钢粒子的钻井液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黄坤;磁性/介孔复合纳米粒子制备和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刘璐;PVP保护的纳米铂及金的环境安全性初探[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星海;科学家担心粒子实验吞噬地球[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何屹;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具有多种存在形式[N];科技日报;2010年
3 关鑫 孙理;I-125粒子植入可治疗手术不可切除肺癌[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宋光茂李舸;我国首次举办国际粒子放射治疗大会[N];人民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斌 吴晶晶;找了几十年的粒子,中美日可能找到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张楠;电子对撞机“撞”出新粒子[N];人民日报;2006年
7 泽雯;RKA与西门子合建粒子治疗机构[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付立;从大型强子对撞机看科学研究的风险[N];学习时报;2008年
9 张梦然;为了那个传说中的粒子[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朱广灵;粒子植入治疗肝癌[N];健康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