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蒯大秋,马一太,何绍书;变浓度容量调节空调系统的机理与试验研究[J];制冷学报;2004年02期 |
2 |
杨昭,刘志刚,吕灿仁,马一太;混合工质变浓度容量调节特性及节能机理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1期 |
3 |
刘利华;陈光明;王勤;;空气源热泵变浓度与定浓度系统的仿真与比较[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9期 |
4 |
刘东方;陈光明;;三元混合工质用于变容量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09年04期 |
5 |
杨昭,马一太,赵三元,张少凡;热泵空调系统工质变浓度容量调节方式试验研究[J];暖通空调;1998年06期 |
6 |
杨昭,马一太,吕灿仁,李丽新;一种新的变浓度容量调节系统及其动态特性和参数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7 |
秦蔚,李美玲,蔡祖恢,吴磊;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环状流型下强制对流蒸发传热的分析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8 |
裴秀英,刘咸定,李树林,郭涌洲,管明道,陈海亮;混合工质R32/R134a替代家用电冰箱工质R12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1999年02期 |
9 |
何雅玲,吴明,陶文铨,陈钟颀,潘雁频,王小军;混合工质脉管制冷机性能的数值模拟[J];热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
10 |
蒯大秋,马一太,何绍书;混合工质匹配性能的热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
11 |
洪峰,刘利华,陈斌,王勤,陈光明;一种新型变浓度容量调节热泵系统的性能预测[J];流体机械;2004年08期 |
12 |
陈光明,侯虞钧;基于最小传热熵增的混合工质最佳组成[J];低温物理学报;1996年04期 |
13 |
徐敬东;R22替代物的分类和概述[J];制冷与空调(四川);1999年02期 |
14 |
李廷勋,王如竹,郭开华,樊拴狮;制冷/供热中应用混合工质制冷剂的研究现状[J];流体机械;2001年06期 |
15 |
陈光明;张丽娜;陈斌;;混合工质变浓度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6 |
许名尧,吴沛宜;氮-烃类二元低温混合工质的工作机理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
17 |
沈东;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114热物性的确定[J];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18 |
郑学林;船舶制冷空调装置的R22的替代展望[J];机电设备;1998年02期 |
19 |
陈国邦,甘智华,G.Thummes,C.Heiden,余建平;混合工质脉管制冷的热力学性能预测[J];低温工程;2000年04期 |
20 |
鞠飙,何茂刚,刘志刚;可燃性混合工质制冷剂的爆炸极限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