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液氮发动机理论与实验研究

元广杰  
【摘要】: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两大问题,能源与环境。为此,人们不断寻求高效、节能的清洁汽车动力。液氮发动机的储能介质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其运行中不会引入重金属等二次污染;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净化器;其最具吸引力的特点是液氮发动机可以对工业副产品之一的液氮进行优化利用。 本文以液氮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其工作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福特基金第三期项目“气动汽车发动机探索性研究”(No.50122115)、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压缩空气发动机研究”(No.021101759)、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液氮发动机理论与实验研究”(No.20020335079)为依托,在以下方面对液氮发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一、循环优化分析:采用经典热力学研究了等压再热与等容再热对循环功的影响;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深入研究了恒温热源一恒温冷源和变温热源一恒温冷源液氮发动机朗肯循环、布雷顿循环和斯特林循环的优化和对比;着重研究了工质导热率与热机换热器总导热率之比对循环性能的影响、高温侧换热器导热率与低温侧换热器导热率之比对循环功率的影响等内容;得到了一些对循环和系统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 第二、效率分析平台:首次建立了液氮发动机效率评价平台,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用液氮发动机开式朗肯循环效率进行了分析,将换热器与发动机对效率的影响区分开来;对液氮发动机开式朗肯循环与液氮制取制冷循环复合循环的效率进行了分析,更加深入的探讨了液氮发动机的经济性;分析了液氮发动机循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并进行了(火用)损失分析;整体上揭示了液氮发动机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三、工作过程建模和优化:结合实验数据,首次建立了应用于液氮发动机的变质量过程热力学缸内进气、膨胀、排气过程数理模型。首次采用变质量系统热力学原理探讨了通过对进气温度与缸内残余质量温度的控制有助于实现准等温膨胀的可行性;首次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对具有压降不可逆液氮发动机开式朗肯循环进行了工作过程分析,研究了漏气和压降对液氮发动机效率和功率的影响关系。通过对液氮发动机进气道流动的仿真证明了液氮发动机进气道流动过程具备激波产生的条件。首次将激波理论应用于液氮发动机进气过程,理论上证明了通过激波理论稳定进气量和实现缸内进气稳定高压的可行性。 第四、实验研究:首次对液氮发动机速度特性、负荷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基于运行工况的液氮发动机控制策略提供实验依据;首次对进排气相位对液氮发动机经济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旋转阀进排气机构创新设计;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液氮发动机缸内膨胀变质量系统热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人在上述工作中的创新贡献在于: 1、建立了液氮发动机效率分析与评价平台。 2、建立并实验验证了液氮发动机缸内过程变质量系统热力学数理模型。 3、理论上证明了激波在液氮发动机进气道中应用的可行性。 4、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对液氮发动机循环进行优化,并对具有压降的不可逆开 式循环进行了分析优化。 本文研究成果证明,液氮发动机采用布雷顿循环更能实现工质与变温热源之 间的热力学匹配,可以实现更好的功率特性;准等温膨胀过程的实现是提高液氮 发动机朋效率的重要途径;液氮潜热可用能的利用将大大提高液氮发动机效率和 做功能力;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和变质量系统热力学的模型可以对液氮发动机循 环和结构设计提供更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液氮发动机,数理模型,有限时间热力学,变质量系统热力学,激波, 流场仿真,循环优化,性能实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闫洪波;刘恩佐;赵蓬勃;刘霈;;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磁滞数理模型研究进展[J];机床与液压;2021年21期
2 陶汉斌;;盘点小量近似 建构数理模型——鉴赏2021年1月浙江物理选考压轴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年25期
3 蒲勇健;舒畅;;房价、收入与金融机构的数理模型研究[J];特区经济;2013年06期
4 张锦宏;姜骞;;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数理模型[J];中国商贸;2010年04期
5 张国锋;毛北行;杜虎兵;;风险决策的情绪数理模型[J];工业工程;2021年05期
6 范新磊;;“高薪养廉”有效性和局限性的数理模型分析[J];管理学刊;2011年02期
7 陈海勇;姚先国;;资本充足监管与银行破产概率的数理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8 何天淳;;建立加气砼直观数理模型的探索[J];昆明工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9 郎敦钰;李家胤;裘道源;;迴旋管用电子枪阴极区数理模型的探讨[J];电子管技术;1982年06期
10 陈林根,孙丰瑞,陈文振;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新进展[J];自然杂志;1992年04期
11 佘时飞;;数理模型中的经济学含义探讨——一个消费行为理论视角[J];中外企业家;2017年04期
12 史忠美;;对黑龙江省体彩排列3的数理模型分析与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2年05期
13 公茂刚;王学真;;粮食安全数理模型:一个分析框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4 陈林根,孙丰瑞,陈文振;热电制冷和泵热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15 陈林根,孙丰瑞,陈文振;朗肯循环装置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J];汽轮机技术;1992年02期
16 吴锋,胡亚联;斯特林制冷机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J];大学物理;1992年03期
17 陈丽璇,严子浚;有限时间热力学——现代热力学理论的一个新分支[J];自然杂志;1987年11期
18 徐耀鉴;;高地应力数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地质与资源;2008年03期
19 孙丰瑞,陈林根,龚建政,陈文振,赖锡棉;一类不可逆热泵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性能[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20 官永彬;张应良;;农民收入的经济数理模型与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白暴力;白瑞雪;;马克思宏观经济数理模型的系统构建[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6)[C];2016年
2 王绪本;郭勇;曹辉;简兴祥;何兰芳;;城市灾害生命救助中的声波与振动数理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钱存华;张琳;;数据库备份的数理模型[A];江苏省数量经济与管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陈飞虎;杨志新;廖曙光;张泉;;冷量分配单元(CDU)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及算例[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9年
5 盛发家;黄河峡;谭慧俊;;背景激波干扰下激波串自激振荡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孟宇鹏;;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干扰与激波运动问题[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杨剑挺;朱雨建;詹东文;杨基明;;激波汇聚诱导点火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韩伟强;朱呈祥;尤延铖;施崇广;;二阶弯曲激波理论的推导与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范晓樯;熊冰;李腾骥;;脉动反压引起激波串振荡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张赋;翟志刚;罗喜胜;;柱状汇聚激波斜劈反射现象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1 谢文佳;潘沙;田正雨;张冉;;一种低耗散格式的激波稳定性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2 蒋海军;阎超;;两级入轨飞行器激波间干扰绕流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3 岳连捷;徐显坤;龚鹏;张新宇;陈立红;;三面压缩进气道三维激波相干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4 龙桐;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杨基明;;柱状汇聚激波的参数测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5 司廷;翟志刚;龙桐;罗喜胜;杨基明;邹立勇;谭多望;;柱状汇聚激波的型线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6 褚佑彪;王国蕾;陈立为;陆夕云;;高超声速激波-激波干扰的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7 曹文斌;李桦;李伟;罗凯;;数值模拟中激波不稳定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8 王显圣;司廷;罗喜胜;;界面初始密度分布对反射激波-气柱相互作用影响的数值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9 翟志刚;司廷;邹立勇;罗喜胜;杨基明;;重气体球形界面中激波聚焦的数值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0 龙桐;王明虎;司廷;罗喜胜;;环形激波的生成及其参数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广杰;液氮发动机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肖丰收;若干典型高超声速激波干扰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谢文佳;激波捕捉方法的数值稳定性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9年
4 李明;曲面激波诱导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
5 郝宇飞;无碰撞激波中的离子动力学和结构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杨忠炜;非稳态垂直无碰撞激波中的粒子加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常思源;无粘可压缩流动的非结构网格激波装配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
8 李季;高温非平衡效应下的激波干扰与激波反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翟志刚;运动激波作用下气体界面不稳定性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梁煜;激波冲击下多模、多层和多相界面的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苗晓南;柴油机余热驱动的液氮发动机复合系统循环优化及缸内流动仿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刘远;搅拌摩擦焊摩擦大变形体定态行为研究及数理模型建立[D];湘潭大学;2019年
3 祝盛;液氮汽车换热器的建模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伟;圆柱形汇聚激波在空气/氦气界面上的折射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赵琪;激波和界面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张君鹏;激波强度对多边形界面演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吴艳;时间尺度上变质量系统的对称性理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8 程旭;基于电磁效应的电磁流体环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9 张振波;基于FLUENT离心力场作用下油液分离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10 刘畅;某型调节阀动态流场仿真及优化分析[D];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9年
11 姚统;光耦合胶体三相射流抛光流场仿真及工艺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12 宋涛;清扫车除尘系统流场仿真及其结构优化[D];山东大学;2019年
13 齐沛瑶;机液复合驱动式管道清洗器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4 戴旭杰;余弦光—液耦合喷嘴射流抛光内外流场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15 许启琪;环境规制下绿色技术创新数理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15年
16 王建辉;有限时间热力学循环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7 郭文娟;轻/重界面上强激波非定常折射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8 赵芬;IGBT模型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9 黄涛;基于纹影法的柴油喷雾诱导激波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20 杨凯中;超声速进气道运动激波结构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