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HHT与SVM的气液两相流双参数测量

孙斌  
【摘要】: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电力等领域,其参数的测量对于国民经济、生产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相流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参数较多,检测相当困难。流型、空隙率是气液两相流中非常重要的参数,而且测量比较困难,还影响两相流其它参数的测量。本文采用文丘利管作为测量装置,对文丘利管差压信号与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与模糊推理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实现了对气油、气水两相流典型流型的识别;通过分析差压信号的波动成份、平稳成份与空隙率的关联,提出了基于HHT与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结合的空隙率估计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提出了基于HHT的差压波动信号滤波方法。该滤波方法利用HHT的带通滤波特性,实现对泡状流、弹状流、塞状流、混状流差压信号有效滤波,滤波后可以很好的保留两相流差压信号的非线性特征。 2.提出了利用HHT进行两相流差压信号的时频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流型信号的边界谱、瞬时能量可以分别在频域、时域内对信号进行研究。而通过信号的Hilbert-Huang谱,能够同时在时频域分析信号的变化情况,也就是可以清楚了解信号在不同时刻频率成份及其强度。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分析不同流型下信号的特性。 3.通过对不同流型差压信号的HHT结果的研究,发现信号不同频率范围能量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定量描述这种差异,定义了不同频率范围(不同模态)信号所占的能量比作为特征变量,通过对不同频率能量比的分析,提出了基于HHT的流型识别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流型图。根据建立的流型图,建立模糊推理规则,从而实现对流型准确客观的识别。特别是对过渡区的流型识别更加具有意义。 4.经过HHT后信号大体上被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不同的固有模态,代表信号的波动成份,另一部分是残差,反映信号的平稳成份或趋势项。通过分析发现波动成份与空隙率有很大的关系,而残差与流量关系很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HT与SVM的气液两相流空隙率估计方法。通过对不同管径的气油、气水两相流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空隙率的估计具有很高的精度,且受实验条件影响小,易于实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邢兰昌;耿艳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分相流量测量[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7年04期
2 孙斌;周云龙;关跃波;洪文鹏;;气液两相流压差波动信号小波去噪中阈值规则的确定[J];信号处理;2006年01期
3 蔡晋辉;张光新;周泽魁;;气液两相流图像中黏连气泡分割技术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2期
4 金宁德;何晓飞;罗彤;;气液两相流电导传感器测量波动信号的Wigner-Ville分析[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12期
5 冀海峰;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电容测量方法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6 周文兴;邓一兵;周抗寒;王伟荣;尹永利;;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量方法微重力环境应用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10期
7 王磊;傅三富;冀海峰;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基于非接触电导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系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8 张问银;金宁德;;基于改进Canny算子的气液两相泡状流图像分割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年08期
9 王春梅;;质量流量计在气液两相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1期
10 张东衡;唐志航;叶鸿明;沈永增;;一种气液两相流气相参数图像检测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年05期
11 曲延鹏;陈颂英;李春峰;王小鹏;滕书格;;低压大流量自激脉冲清洗喷嘴内部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4期
12 刘红;解茂昭;王德庆;;液态金属中气体射流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3 韩舒飞;陈国慧;刘继平;;气液两相流液位调节器内部流场二维数值模拟[J];热力发电;2008年02期
14 施艳艳;董峰;谭超;;两相流测量中环形电导传感器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7期
15 李强伟;黄志尧;丁浩;李海青;;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油气两相流流型状态监测[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16 薛婷;曲伟杰;孟欣东;张涛;;气液两相流中改进图像互相关测速的完整实现[J];光电子.激光;2010年06期
17 浦兴国,浦世亮,袁镇福,岑可法;气液两相流速度及粒径分布激光干涉测量方法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10期
18 杨茹;徐建伟;潘立登;刘辉;李成岳;李建伟;;气液两相鼓泡床双电阻信号的小波消噪处理[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9 张友波;杨静;周祥;唐平;田雅军;;气液两相管流工艺计算软件的研制和应用[J];油气储运;2006年10期
20 杨勤;冯进;罗海兵;张先勇;;重力式气液分离器的内流场CFD模拟[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伟;;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时间移动窗的两相流流型快速辨识策略[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2 冀海峰;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气液两相流系统的小波软测量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3 孙斌;周云龙;王强;;气液两相间歇流压差波动信号的Wigner谱分析[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池恒;金宁德;;气液两相流流型分形标度表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树立;赵实;王素华;;气液两相流压力波在弯管中的传播[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郭盈;李永光;李崇详;陈亮;马立新;;误差反传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漩涡信号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7 吴春亮;詹杰民;;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的离散气泡数值模拟[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万甜;程文;刘晓辉;;曝气池中气液两相流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池恒;金宁德;;气液两相流流型分形标度表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罗彤;金宁德;王金祥;;基于混沌动力结构突变检测方法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斌;基于HHT与SVM的气液两相流双参数测量[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磊;基于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龙军;基于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岳伟挺;基于文丘里管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马龙博;油水两相流量测量研究及在三相流量测量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6 孙志强;基于涡街特性的流动分析与参数检测[D];浙江大学;2007年
7 许燕斌;基于电阻成像技术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庞力平;气液两相流联箱中流量分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9 姚秋萍;动载作用下管内气(汽)—水两相流动及其沸腾换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栋;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D];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多孔孔板气液两相流动态差压信号的时频分析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2 魏鸣;基于两种常规仪表的湿气流量测量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强;基于小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气液两相流流型智能识别方法[D];东北电力大学;2007年
4 于跃飞;金属基体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微/细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程旭丽;气液两相流流型在线识别系统[D];东北电力大学;2006年
6 王岩;欠平衡钻井气液两相流动态模拟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杨春娣;曝气生物滤池中曝气方式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贾宁洪;网格自适应在两相流数值计算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严谨;井筒气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羡巨智;高扬程、多起伏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水锤防护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邢传凯;光明仪表厂两种产品获国家专利[N];铁岭日报;2010年
2 山东 孔军;差压变送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N];电子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