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恺,韩坤,张学海,张俊虎,杨柏;具有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的窄分散发光微球的合成与表征[J];科学通报;2005年11期 |
2 |
吴兰亭,沈正荣,朱家蕙,金爱华,陶沁;DL—聚乳酸微球大鼠体内的降解[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4年02期 |
3 |
方宏清,朱厚础,胡良平;应用实验设计优化制备适于口服的聚酯微球[J];生物技术通讯;1999年01期 |
4 |
肖湘竹;赵国伟;陈梦雪;;壳聚糖固定化厌氧污泥微球的制备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7年04期 |
5 |
孟丽;聚合物微球控释抗原投递系统研究的发展概况[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5年03期 |
6 |
程光亮,程训民;T_3和T_4固相微球分离技术稳定性观察[J];同位素;1995年03期 |
7 |
许开天,赵树杰;PHB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
8 |
陈志华,陈荣华,何应,孔祥英,高杰英;聚乳酸微球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年02期 |
9 |
赵原璧;邱俊明;王晓莹;邱祖民;;抗肿瘤磁性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6年05期 |
10 |
李志洲;刘军强;;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1 |
宋存先,孙洪范,唐丽娜,冯新德;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嵌段共聚物的药物微球及控制药物释放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7年02期 |
12 |
辛嘉英,张复升,沈思远;一种壳聚糖免疫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J];甘肃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
13 |
王吉有,王立普,李乙钢,黄榜才,徐晓轩,张存洲,赵丽娟;介电微球对oxazine溶液荧光的调制[J];发光学报;2002年01期 |
14 |
雷涵,邓乐,朱文杰;亚微米生物功能磁性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在质粒DNA捕获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2年08期 |
15 |
郑秋君;作为肽疫苗载体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7年04期 |
16 |
周光兴,杨幼明,李笑天,时浩,吕美铭,赵为之,朱萍妹;妊娠晚期胎羊腹主动脉注射微球建立的胎儿窘迫动物模型[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8年03期 |
17 |
王吉有,徐晓轩,陆颖,张存洲;玻璃微球荧光的腔量子电动力学增强效应[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3期 |
18 |
李良,李国明,黎茂荣,容品加;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制备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9 |
尹承慧,侯春林,蒋丽霞,顾其胜;羧甲基壳聚糖作为植入可降解缓释微球辅料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3期 |
20 |
胡云章,李菁,刘国栋,胡凝珠;HBV壳聚糖微球疫苗鼻腔免疫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