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体型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振响应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轻质高强材料被广泛使用,同时出现了大量复杂体型的双塔或多塔建筑结构形式,这对高层建筑抗风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针对单体高层建筑的风振研究较多,而对于复杂体型多塔楼高层建筑风振研究较少,本文结合萧山国际商务大楼工程,对具有复杂体型的双塔高层建筑三维风荷载以及风振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双塔楼建筑进行了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在试验结果表达形式上,采用了表面积分法,提出了三维风载合力,便于工程应用。研究了不同风向角下顺风、横风和扭转向的三维风荷载作用,分析了有多塔楼相互干扰的群体体型系数以及局部体型系数。为双塔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提供了合理的风载取值。
在双塔楼风洞试验基础上,采用刚性模型表面风压积分法对双塔高层建筑气动力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顺风、横风和扭转方向前三阶模态力谱,并与单体、简单截面高层建筑模态力谱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各阶振型模态力互谱特性以及顺风—扭转和横风—扭转之间各阶模态力谱相关性。
应用模态法分析了在邻近塔楼干扰下无弯扭耦联振动的复杂截面塔楼高层建筑风振位移及加速度响应,讨论了顺风、横风和扭转响应随结构不同特性的变化,并对顺风—扭转和横风—扭转加速度响应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推导了高层建筑在质心和刚心偏心时的三维风振响应公式,讨论了复杂体型双塔建筑在不同偏心情况下对总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偏心时高阶振型对风振加速度响应的贡献,讨论了偏心时平动—扭转相关性对总加速度响应的影响,最后对复杂体型偏心双塔高层建筑进行了时程风振响应分析。
|
|
|
|
1 |
赵松林;;高层建筑的等效设计风荷载与风振响应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22期 |
2 |
益德清;李冰河;;复杂体型高层建筑宽度的合理计算[J];浙江建筑;2006年05期 |
3 |
张敏;楼文娟;何鸽俊;沈国辉;陈水福;;群体高层建筑风荷载干扰效应的数值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1期 |
4 |
刘劲松;裘涛;王翠坤;刘军进;;某复杂体型高层建筑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07期 |
5 |
梁枢果;高层建筑耦联风振响应分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6 |
哈莉娅·达力列汗;高层建筑风荷载及其抗风设计[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
7 |
金虎;楼文娟;沈国辉;;X型超高层建筑的三维风荷载及风振响应[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8 |
李安勇;陈镕;薛松涛;唐和生;;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高层建筑横风向振动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8年10期 |
9 |
李正良;王承启;赵仕兴;魏奇科;刘红军;;复杂体型高层建筑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5期 |
10 |
范存新,薛松涛,陈镕,张毅;考虑风-结构-土耦合作用时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分析[J];力学季刊;2004年02期 |
11 |
唐娟;王国砚;;复杂体型高层建筑风压分布及干扰效应数值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8年02期 |
12 |
熊海贝,朱伯龙,陆雪平;高层建筑复杂体型设置防震缝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6年03期 |
13 |
;科技简讯[J];建筑科学;1993年04期 |
14 |
梁枢果,夏法宝,邹良浩,李辉民;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5期 |
15 |
范存新,陈镕,薛松涛;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
16 |
苏国;陈水福;;复杂体型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及周围风环境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06年08期 |
17 |
夏宇;;高层结构顺风向风振计算与分析[J];四川建筑;2009年06期 |
18 |
孙作海;;高层钢结构抗震研究[J];民营科技;2011年06期 |
19 |
唐意;严亚林;金新阳;;高层建筑风荷载相干性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11期 |
20 |
孙炳楠,周强,唐锦春;高层建筑和风作用的耦合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