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研究及实测分析
【摘要】:静压桩具有桩身质量易于保证和检查,价格相对较低,以及施工工效高、无泥浆和噪音污染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特别是软土地基上各类建筑中广泛采用的桩型之一。但静压桩也有其相对缺点,那就是它属于排土置换桩,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静压桩挤土效应带来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本文在Vesic孔扩张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Tresca材料和Mohr-Coulomb材料具有初始孔径的孔扩张理论统一解析解;对于具有软化特性的Tresca材料,假设软化曲线为双曲线型,推导了孔扩张理论的统一解析解。
2.探讨了柱孔扩张时初始孔径率、软化系数对Tresca材料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规律。孔扩张过程中,随着初始孔径率的不断增大,塑性区半径、径向位移、径向应力及最终扩孔压力不断减小;随着软化系数的不断增大,径向应力及最终扩孔压力不断增大。
3.探讨了柱孔扩张时初始孔径率、软化系数对Tresca材料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规律。随着初始孔径率的不断增大,超静孔隙水压力不断减小,影响半径也不断减小;具有软化特性的Tresca材料,塑性区超静孔隙水压力主要决定于软黏土的软化系数、塑性区半径以及破坏时的孔隙水压力系数等;随软化系数的不断增大,塑性区超静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弹性区超静孔隙水压力则与软化系数无关。
4.对三里亭南区R10组团沉桩工程实测土体水平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作了分析,得到一些具有工程意义的经验和规律。
5.在三里亭南区R10组团沉桩工程实测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基础上,分离出单桩沉桩时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并对单桩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实测值、理论值作了对比分析。
|
|
|
|
1 |
宰金珉,王伟,王旭东,戚科骏,张云军;静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及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J];工业建筑;2004年08期 |
2 |
舒国荣;;探讨静压桩施工法对环境影响及措施[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4期 |
3 |
邓亚宁;;软粘土中静压桩的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0期 |
4 |
杨威;邢保国;;静压桩挤土效应及防治措施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
5 |
任达;鹿群;贺爱强;;静压桩挤土效应近期研究述评[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
6 |
刘景云;王洪兴;张连波;;静压桩终压值与承载力关系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1期 |
7 |
刘鹏魁;;浅谈静压桩在厚粉质粘土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J];广西城镇建设;2009年01期 |
8 |
董光辉,张明义,郑丽;静压桩极限承载力的时效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05年04期 |
9 |
薛树龙;杜守棠;杨开全;;监测静压桩影响场的尝试[J];住宅科技;1992年05期 |
10 |
龚艳玲,郭勇,赵宏强,周红兵;静压桩承载力的实时测试系统的研制[J];工程机械;2002年05期 |
11 |
许秀珍;谈锚杆静压桩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年08期 |
12 |
何丽玉,陈晓斌;静压桩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6期 |
13 |
林志斌,文学裕;锚杆静压桩在东凤圆涵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04年03期 |
14 |
吴鼎贤;锚杆静压桩的应用[J];基建优化;1996年03期 |
15 |
潘自乔;利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基础托换加固──锚杆静压桩在上海某居住小区内纠偏加固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1999年05期 |
16 |
潘琦;锚杆静压桩应用实例[J];住宅科技;2003年10期 |
17 |
余连根;某住宅楼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的工程实例[J];浙江建筑;2003年S1期 |
18 |
郑庆平;锚杆静压桩在桥梁桩基加固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5期 |
19 |
仇金标;智日进;;静压桩在工程应用中的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J];江苏水利;2007年03期 |
20 |
马昉;;静压桩在软土地基中的优势浅析[J];河南建材;2008年03期 |
|
|
|
|
|
1 |
刘彦江;赵文义;;浅析静压桩施工技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
2 |
郑建锋;;静压桩的施工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
3 |
吴春勇;王清;;软土地基中沉桩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4 |
赵达斑;;预钻深孔静压桩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
5 |
张明义;周伟;;静压桩贯入地基的模拟计算[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
6 |
谢新宇;朱向荣;潘秋元;卞守中;;温州地区静压桩工程的几个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
7 |
赵学勐;王安玲;刘希林;牟昌渝;;全液压静压桩在西安黄土地区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
8 |
袁勋;张永钧;;静压桩技术在人民大会堂增层加固中的应用[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9 |
林本海;王离;;静压桩承载性能的分析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
10 |
黄春霞;张鸿儒;陈国兴;隋志龙;;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机理的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