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可生物降解磷酸钙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延报  
【摘要】:磷酸钙由于其在化学组成和生物性能上与骨骼无机相具有相似性而广泛地应用作骨 组织替代材料。目前对磷酸钙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其可生物降解性的应用,比如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控释载体等。在不同的应用用途和植入环境等对磷酸钙材料的生物降解速率要 求不同,而目前已有磷酸钙材料的生物降解速率可调节程度很小。因此,研究和开发出生 物降解速率可调节的磷酸钙材料已成为当前生物材料界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在磷酸钙材料中,羟基磷灰石(HA)与骨组织的无机相晶相组成相同,与人体组织有良 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组织可发生直接的化学键合(即生物活性),但完全化学计量比的HA 几乎无生物降解能力。磷酸三钙(TCP)与正常骨组织的钙磷比很接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 容性,与骨结合性好,无排异反应。TCP具有与HA不同的生物性能,最大的区别就是TCP 可以发生生物降解,植入体内可以被生物吸收,并且α-TCP的溶解速率大于β-TCP。要使 磷酸钙具有生物降解能力可调性,将上述几种材料复合成双相磷酸钙是一种有效途径。按 生物环境下磷酸钙实际降解过程的要求,不同晶相的晶粒应形成一个纳米结构化的团簇 (即在几百纳米范围内各相均匀分布的纳米晶粒团聚体),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复相调 节生物降解速率的效能。 因此,本论文采用将不同生物降解速率的磷酸钙形成纳米结构化复相材料以及与单 相磷酸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实现磷酸钙材料的生物降解速率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调节 的目的。通过形成Ca/P比可控的无定形磷酸钙先驱体,经动力学上控制(如热处理)的技 术路线,制备出所需单相磷酸钙和纳米结构化复相磷酸钙材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无定 形磷酸钙,单相磷酸钙,纳米结构化复相磷酸钙材料的形成机理、表面改性、生物降解特 性、与聚乳酸复合形成致密和多孔材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在下列方面开展 了研究: 1. 无定形磷酸钙制备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通过合成聚合物的加入和沉淀反应的低温进行,对反应体系实施动力学因素的控制, 成功地合成出Ca/P比可控的无定形磷酸钙。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聚合物的种类、聚合物的添加量、反应前的Calp比、反应PH值、 反应物种类以及添加碳酸根等都会对无定形磷酸钙形成产生影响。 合成无定形磷酸钙的最佳条件是为初始反应PH值为10、添加聚合物为分子量为 llxM均的PEG(聚乙二醇),添加量为PEG:caz+为1:1;在PH大于7以上都可以获得ACpO 无定形磷酸钙颗粒的尺度为40阳1(X him。 通过改变反应PH值可以使ACp的C别,比在1.34-1.50之间调节;添加碳酸根可以 使ACP的C剑甲比在1.5卜1.67之间调节。 ACP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聚合物先和钙离子发生络合作用形成聚合物一钙离子络合 物,然后再与磷酸根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无定形磷酸钙;这样,一部分聚合物替代无定形磷 酸钙团簇之间结合水的聚合物,可以有效地阻碍C匆(I’O4)‘或C却叼(Po咖(C伪入团簇中原 子的自我排列和离子的迁移、交换,也就是阻碍了磷灰石晶核的形成;一部分聚合物吸附 在无定形磷酸钙颗粒周围、一定程度上影响无定形磷酸钙的溶解;因此,有效地阻碍了ACP 在水溶液中向磷灰石的转变。在较低PH值的环境下,部分叩护一发生质子化(形成了HPo扩), 降低了AcP的C日,比,形成了具有[c呼五”任于o为田O4为一伽l班峨幻.阅[I2o)结构、低C砰 比的ACP。添加的碳酸根体系中,碳酸根进入了无定形磷酸钙的结构形成了具有 【Ca(9以po月沁(C伪舔·咖l卿哟械H20),结构的、高C别甲比的CACp,碳酸根起到调节C砰 比的作用。 本文的ACP制备技术显示出方便而有效,这种方法是首次报道。 2.单相磷酸钙和纳米结构化复相材料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论文依据微晶玻璃的形成原理,以不同C田甲比的无定形磷酸钙为先驱体,经过动力学 上的控制形成单相或复相磷酸钙;利用无定形磷酸钙初次颗粒具有40~10(沁m的特点,保 证能形成具有均匀调控性能的、纳米结构化的复相磷酸钙颗粒。 将Ca/P比为1 .5的ACP经800℃、3小时热处理后可获得a一CP单相粉末,颗粒尺寸 为20(Inm;经90(】℃、3小时热处理后可获得p一TCP单相粉末,颗粒尺寸为300nm。将C砰 比为1.5的AcP在800~90()℃范围内3小时热处理后,可形成a/p~TCp双相粉末,其p一cP 相含量随温度升高从O%至100%任意可调。 将由碳酸根加入引起Ca/P比不同的ACP在800℃、3小时热处理法后可获得两相含量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不同的a.TCD”A复相粉末。当碳酸根加入量l smol%(碳酸根相对于磷酸根的摩尔比),只 能形成a.TCP单相粉末,其颗粒尺寸为200nm;当碳酸根加入量场0 mol%,只能形成HA 单相粉末,其颗粒尺寸为100nm以下;当碳酸根加入量15 m01%~60欢101%范围内,其 1」A相含量随碳酸根加入量升高从0%至100%任意可调。 利用密度法及结合TEM等分析手段,证实了本工作中制得的亩p.TCp和a.TCp川叭复 相粉末具有纳米结构化复相团簇结构,也是首次对这种独特复相结构的报道。 纳米结构化复相团簇结构形成的机理为alp一cP相复相磷酸钙粉末为ACP的热处理晶 化过程不同晶相转变而形成;a.TCP川[A复相磷酸钙粉末为CACP在热处理时发生相转变 和相间的反应而形成。 由ACp作为先驱?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祖耀,陈敏,朱玉瑞,钱逸泰;γ-射线辐照从Ni~(2+)-Cu~(2+)混合水溶液环境中制备复相纳米级超细粉[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S1期
2 邹正光,何曾先,余石金;天然高岭土碳热还原制备Al_2O_3/SiC复相陶瓷粉[J];硅酸盐通报;2004年04期
3 连利仙,刘颖,高升吉,涂铭旌;锆对纳米复相粘结磁体的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6期
4 娄敏毅;王德平;黄文旵;陈静;;FePt纳米薄膜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6期
5 陈祖耀,陈,朱玉瑞,钱逸泰,杨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γ─射线辐照从Ni~(2+)-Cu~(2+)混合水溶液环境中制备复相纳米级超细粉[J];化学物理学报;1996年05期
6 王立召,沈继耀;玻璃窑用CMC复相制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J];硅酸盐通报;1997年02期
7 汪国庆,曾绍先,杨志雄,刘桂菊,吴群;HAP/Y-TZP复相生物陶瓷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6年03期
8 张金山,徐林,刘仙芝,李晋萍;热处理对硅锰合金球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5年02期
9 张金山,赵沛廉,董寅生,李晋萍;新型复相球墨铸铁[J];钢铁研究学报;1995年04期
10 徐晓虹,吴建锋,孙淑珍,吴华,朱通伯;磁性复相生物陶瓷的研究[J];佛山陶瓷;1998年02期
11 徐建生,戴逸松,王墨林;晶体管噪声模型复相关系数与其内部噪声源的关系[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12 ;纳米复相空气净化剂[J];建材工业信息;2003年07期
13 ;高强度结构钢复相热处理工艺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0年04期
14 孙福;新型复相陶瓷刀具[J];建材工业信息;1995年18期
15 林万明,卫爱丽,解小玲,赵浩峰;热处理对Nd_2Fe_(14)B/α-Fe纳米复相磁体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5年06期
16 夏兴华,穆纪千,苏文煅,周绍民;FeCP_2(NB)/Fe~(3+)(W)在水/硝基苯界面的电子传递及卟啉的促进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17 高家诚,张亚平,鲁云;复相增韧Al_2O_3基复合材料成分设计初探[J];材料工程;1992年S1期
18 杜惠丽;纳米复相涂覆材料开发成功[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07期
19 唐立文,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高掺银-钛酸铅复相薄膜的制备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20 邵书青;山东硅苑两项目通过鉴定[J];山东陶瓷;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立文;杜丕一;翁文剑;赵高凌;沈鸽;韩高荣;;紫外诱导溶胶凝胶法制备银-钛酸铅复相薄膜的研究[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周宗辉;杜丕一;翁文剑;沈鸽;韩高荣;;磁控溅射法制备BST/SBN复相薄膜研究[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张湘义;;纳米晶复相永磁材料的高压制备和结构[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赵东林;罗发;周万城;;双反应室激光诱导气相合成纳米Si/C/N复相粉体及其微波介电特性[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5 张珏;王卫民;;超高温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窑具的研制与应用[A];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度)工业炉窑技术改造与材料节能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0年
6 方岱宁;曾东;;仿生复相层状陶瓷的强韧化数值设计研究进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沈刚;董发勤;;复相导电混凝土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杨瑟飞;刘洪臣;;新型可加工TZP/Al_2O_3/BN全瓷修复基底用复相陶瓷粉料的制备[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荣传兵;张宏伟;陈仁杰;贺淑莉;张绍英;沈保根;;纳米晶永磁材料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模拟计算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李益民;竺小留;李海洋;;含铁柱撑膨润土太阳光催化降解X-3B[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彦东;纳米复相Nd2Fe14B/a-Fe型磁性材料结构和磁性能的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0年
2 宋金鹏;硼化钛基复相陶瓷刀具及其失效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玉成;TiB_2-BN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张长青;Fe-Ni-P-B合金的深过冷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余盛全;两种Ti基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廖江雄;生化性状和分子标记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7 李延报;可生物降解磷酸钙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周宗辉;原位复合钙钛矿/钨青铜复相材料的形成及介电与热释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鸿鼎;铝热法制备的大尺寸纳米晶铁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杨林;用叶蜡石和金红石制备Sialon-TiNC及其在出铁沟浇注料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建鹏;多孔氮化硅复相透波陶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蒋军;热等静压原位合成TiB_2-TiC_x复相陶瓷材料[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周立忠;等离子喷涂SiC/Al_2O_3纳米复相陶瓷涂层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黄金;Y掺杂BaZrO_3基复相固体电解质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5 郑建平;刚玉—莫来石复相窑具热震稳定性的研究及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05年
6 车松蔚;BN/Si_3N_4复相多孔陶瓷的制备[D];山东大学;2012年
7 张改萍;重力SHS分离法制备(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内衬管工艺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饶坚;纳米m-ZrO_2+Al_2O_3复相系统的分散、烧结和力学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9 刘强;包裹相变材料的蓄热氧化铝基复相蜂窝陶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旭辉;渗流型BT-NZF复相粉体的吸波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淘沙;华能公司推出新型陶瓷产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天津 郝尚永;网络辞典.XP[N];电脑报;2002年
3 流云;常用电脑小心患上鼠标手[N];北京科技报;2004年
4 ;预防鸡新城疫疫苗的使用方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5 晓凌;怎样提高窗口服务质量[N];中国邮政报;2005年
6 杨娟 李坤 卫爱军;质疑投诉规则 基层遭“冷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7 敏逸;胃镜切胃癌 病人痛苦少[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项雨 洪金;国产手机谁能突破重围[N];中国企业报;2003年
9 中国兽药办公室;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质量标准[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10 余海涛;“慢性病综合治疗新模式”现身北京[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