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蛋白质指纹图谱和生物信息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

胡跃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0年来我国城市、农村的乳腺癌死亡率均上升了约40%。尽管近年来乳腺癌的诊疗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总的来说其现状仍远不能令人满意。目前乳腺癌诊断主要依靠自我检查、临床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如钼靶摄片、B超等,但对于肿块较小甚至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以及对大部分乳腺组织较致密、脂肪组织不多而不适于钼靶诊断的东方女性而言,仅依靠上述传统手段进行诊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乳腺癌的术后疗效评价、预后估计和随访目前也主要依赖于上述经典手段,但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上述领域存在的问题使临床寄希望于理想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帮助。现有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如CA15.3、CA27.29、CEA等普遍存在阳性率低、灵敏度和特异度难以兼顾的问题,早期诊断价值低,虽在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监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寻找灵敏、特异、检测方便的新肿瘤标志物己成为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过渡的热点之一。 蛋白质而并非核酸才是生命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和体现者,因此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特异、灵敏的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监测,客观上要求在蛋白质组的水平进行进一步探索。近年来开展的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为这一探索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平台。这一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实现了质谱技术对临床样本的直接检测。 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领域中收获了大量的数据。对如此浩如烟海的数据进行处理,仅仅依靠传统的数理统计手段是很难胜任的,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收集、存储、分析其数据,并从中获取有用的生物学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本课题旨在应用SELDI蛋白质指纹图谱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从血清中筛选乳腺 癌蛋白质肿瘤标志物并构建检测模型(pattem);建立组织蛋白质指纹图谱的检测 方法从而寻找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如君 对乳腺癌6DNA微阵列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适合乳腺癌早期诊断、复发转移 监测的候选肿瘤标志物,为其分离、纯化、解码、相应单克隆抗体和多肤瘤苗制 备等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源和基础,为探索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并为进一 步SELDI蛋白质指纹图谱和cDNA微阵列的联合检测打下生物信息学基础。 第一部分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 首先通过对芯片变异系数(C约的比较确定C犷值最小、稳定性和重复性最 好的CM10芯片用于血清检测。用该芯片检测139例血清标本(乳腺癌63例、乳 腺良性疾病36例、健康人40例)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得到的指纹图谱数据经校 正、过滤噪音和聚类等预处理后,用t检验或Malm.认飞ithey秩和检验进行比较, 寻找各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峰。结合前一步比较所得P值和ROC曲线下面积 (AUC)初步筛选、评价差异表达蛋白质峰。 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之间找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39个 (P0 .05),其中7个峰的AUC值大于0.7。运用支持向量机1 000次5倍交叉验 证从这7个峰中筛选出区分两组的最佳预测模型:3932m/Z+5635m/z,盲法验证 总准确率为872%、灵敏度82.3%、特异度95.3%,Youden指数0.776,这一结果 也得到了支持向量机“留一法”、人工神经网络5倍交叉验证和判别分析等其它生 物信息学方法的验证,该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检测能力不亚于对中晚期患者 (P0.OS)。乳腺癌患者3932 mjz表达低于健康人,5635m/z表达高于健康人。 乳腺癌患者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之间找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18 个,运用判别分析从中筛选出区分两组的最佳预测模型:2489、2976、16356、2024、 2597和3443m/Z共6个蛋白质峰的组合,交叉验证准确率 80.8%、灵敏度82.5%、 特异度77.8%,该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检测能力也不亚于对中晚期患者 (PO.05)。乳腺癌/健康人检测模型中的3932m/z和5635n订z在乳腺良性疾病患 者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相似。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指纹图谱数据, 找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9个(尸0 .05),其中5个的组合(2565、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073、40300、2160和2685m龙)可达到区分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效果,总准确 率87.3%。 第二部分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初步研究 前一部分63例乳腺癌患者中的57例I~m期患者至今未出现复发、转移, 收集其中6例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清标本共8份,另有确诊复发或转移的乳癌 患者8例,检测该16例血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同前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差异表达 蛋白质峰的寻找。将6例无瘤生存患者的术前指纹图谱分别与其术后图谱、第一 部分中健康人图谱进行比较,得到两次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2个: 3932m厄和5635m龙。比较6例术后无瘤生存和8例复发转移患者的指纹图谱, 得到9个蛋白质峰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包括5635m/z,但3932m/z的 差异无统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付芝!济南市(250117),刘辉!济南市(250117),胡德蓉!济南市(250117),李宝山!平度县(266713);乳腺癌术后多脏器转移化疗完全缓解一例[J];肿瘤防治杂志;2000年06期
2 王守安,孙泽民,才艳玲,王海平;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年07期
3 吕正梅,王保太,吴强;乳腺癌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4 刘旭伟,焦惠贤;乳腺浸润性组织细胞样癌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5 冯慧杨,郑秀兰,李凤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能量图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意义[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年09期
6 王力群 ,黄晓曦 ,陈魁 ,陈明铭;57例乳癌中c-erbB-2、p53、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6期
7 刘红;赵晶;付丽;;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6年15期
8 刘红;赵晶;范宇;傅西林;付丽;;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年10期
9 马茂;原金红;马振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4期
10 程鸿;姜军;杨新华;范林军;张毅;张帆;;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11 杨威;胡虞乾;廖文胜;莫瑞祥;;炎性乳癌13例综合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09期
12 陈灿铭;沈镇宙;;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的研究现状[J];循证医学;2007年03期
13 张丙信;张金库;;乳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14 项霞青;;乳腺肿瘤的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31期
15 封传悦;朱俊东;;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3期
16 王涛;江泽飞;;2011年第12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研讨会最新报道[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17 梁冰;;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肿瘤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5期
18 王爱真;;脉络膜转移癌[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19 张式暖;张伟栋;郭爱华;杨明立;;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定量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0 魏泓;;大鼠乳腺肿瘤病理形态学观察[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昌;;1H-MRS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纪滨;金颖;马庆杰;;整合素α_vβ_3介导的~(99)Tc~m-3PRGD_2在乳腺肿瘤中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杨振贤;李平;;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渊;江泉;张云霄;陈剑;顾晓鸣;;SonoLiver软件参数成像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姚华;林德贵;张中文;王惠川;任晓明;;E-cadherin在犬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唐爽;徐莲;黄钢;;类泛素蛋白酶2(SENP2)通过抑制AKT磷酸化调节乳腺肿瘤糖代谢[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林森;卓睿;;乳腺癌肉瘤囊性变并肺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杭兰甫;;乳腺肿瘤76例和乳腺增生278例治疗体会[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姚宏;梁晓燕;王虹;平苏萍;张庆升;;survivin和雌激素受体亚型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冰;徐贵发;赵秀兰;陈兆堂;迟爽;;维生素E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彤光;60例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手术及预后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牛陵川;聚焦超声消融后残留乳腺肿瘤增殖能力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纪铁凤;整合素α_vβ_3介导的~(99m)Tc-3PRGD_2在乳腺肿瘤中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英斌;人乳腺肿瘤酪氨酸磷酸化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董慧明;上皮钙黏蛋白对人炎性乳腺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6 金雪瑛;Apigenin对人乳腺癌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作用通路[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哈章;基于灰阶超声序列图像的乳腺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贺礼;联合弹性特性的乳腺超声图像序列诊断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胡跃;蛋白质指纹图谱和生物信息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刘臻;乳腺癌中β-连环素和APC基因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华;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丘晓云;抑癌基因BRCA1及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宋永蔚;肿瘤浸润性树突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4 史伟峰;乳腺肿瘤细胞分子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生物行为相关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付晓艳;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5年
6 韩艳;乳腺肿瘤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和DNA倍体检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D];延边大学;2010年
7 秦洪真;FHL1在紫杉联合蒽环类药物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宋琨;基于UWB技术的早期乳腺肿瘤检测成像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9 杨咏梅;肿瘤靶向性TRAIL基因表达载体抗乳腺癌的体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万宁宁;乳腺癌患者CTC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张军初 金志军 整理 王根华;怀孕加速乳腺肿瘤生长[N];健康报;2009年
2 胡晓震 本报主任记者 叶青;针孔里切除乳腺肿瘤[N];沈阳日报;2010年
3 舒惠娟;市一医院乳腺肿瘤诊治“二合一”[N];自贡日报;2010年
4 风信;乳腺肿瘤生长与一蛋白相关[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记者 顾磊;长春启动“关爱贫困母亲”慈善救助项目[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赵沙菲;有一种幸福叫“慈善”[N];长春日报;2010年
7 王珑珑 记者 何剑;在创新中拔节 在厚积中喷薄[N];南昌日报;2010年
8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杨爱国;蛋白质H-PRUNE作崇可导致乳腺癌[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中铁二十三局八公司工会主席 周安才;又是一年芳草绿[N];经理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