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附45例临床报告)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收集邵逸夫医院(2002、2-2005、2)45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发病年龄34-74岁,中位发病年龄54岁。发生部位分别为胃20例(44.4%),十二指肠6例(13.3%),小肠15例(33.3%),结肠4例(8.9%)。本组45例中34例行完全切除,10例行姑息性切除,1例因广泛转移放弃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11例(24.4%),交界性15例(33.3%),恶性19例(42.3%)。术后随访病理诊断为良性、交界性并来院复查的未发现有复发或转移,病理诊断为恶性的19例患者中4例死亡,8例术后有复发、转移,3例失访,另4例无瘤存活至今。结论①GIST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当,GIST症状无特异性。②GIST治疗应重视首次治疗,必须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井建议术后长期随访。③对于不能手术及转移复发的GIST患者,有条件者应选择伊马替尼(格列卫)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④肿瘤能否完全切除、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破裂、核分裂及c-kit基因突变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
|
|
1 |
李学民,何政,马占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
2 |
杨小文;郭晓波;袁超君;孙杨安;;胃肠道间质瘤60例诊治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04期 |
3 |
周业江,魏仁志,王元正,易国平,董洪亮,李章勇;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1年02期 |
4 |
陈君填;李威;曾永明;郭毓文;吴宝安;闫峰;陈广灿;李欣欣;;胃肠道间质瘤21例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J];广东医学;2007年04期 |
5 |
李进展;吴俊伟;方喜;沈晖扬;;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J];四川医学;2006年08期 |
6 |
李林;;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14期 |
7 |
江小云;汪永寿;孟红;;胃肠道间质瘤12例诊治分析[J];四川医学;2006年09期 |
8 |
王颐;蒲永东;曹志宇;;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疗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
9 |
张长春;;7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治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6年06期 |
10 |
韩文秀;叶早群;孟翔凌;杨文奇;徐阿曼;;胃肠道间质瘤37例诊治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2期 |
11 |
李波;李晓刚;罗开元;;胃肠道间质瘤65例诊治分析[J];云南医药;2010年03期 |
12 |
邓清;田夫;李明忠;蒋雪峰;邓世红;罗飞;;胃肠道间质瘤21例诊治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年03期 |
13 |
李学良;赵艳军;林琳;施瑞华;;胃肠道间质瘤47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
14 |
何若冲;赵瑛;郝宇;;胃肠道间质瘤58例诊治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09期 |
15 |
赵铭;江晓云;李俊;李晓东;孟红;;胃肠道间质瘤88例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4期 |
16 |
于志强,姚远,尹为华,刘晓平,朱立元;胃肠道间质瘤[J];罕少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
17 |
霍雄伟;马清涌;高燕凤;孙学军;刘浩;盛薇;许延发;石景森;;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附48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
18 |
李济平;于红宾;梁小波;;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7年08期 |
19 |
王建民;;87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临床治疗回顾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07期 |
20 |
张凡;;胃肠道间质瘤21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