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光通信的非硅基底光开关与光衰减器的研究
【摘要】:光波作为信息载体,在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突破通信系统信息传输中“电子瓶颈”的限制,需要大力发展全光通信网络,研发一系列全光网络中的关键器件。光开关和可调光衰减器是组建全光网络的两种关键器件。光开关主要用于光信号的交叉连接(OXC),并实现分插复用(OADM)等,可调光衰减器主要用于短距离通信系统的信号衰减,实现增益平坦,宽带光纤传输中的各信道均衡等。作者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对基于非硅基微加工技术的光开关及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制作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深入研究。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综述(第一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和贡献,介绍了全光通信与光无源器件的背景情况,综述了光开关和光衰减器的研究现状,并与本文设计的器件进行优缺点对比。
第二部分是非硅基底微加工型光开关的研究(第二章至第三章),研制开发了一种全金属化非硅基底可扩展1×8微加工型光开关。此种光开关具有开关时间短(2ms),低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等特点,特别是其反射单元落地面积较小,仅为3~4mm直径,在金属非硅基底微加工而成,可扩展为4×4反射单元阵列用于高端口光开关。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器件开关时间的理论分析,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并给出样品的实测结果。与国内外同类器件相比较,驱动电压低(±5V),能耗低;具有多数MEMS光开关不具有的断电自锁功能。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利用独特设计,在非硅基底上采用微细电火花加工(EDM)技术,摆脱硅微加工的生产工艺复杂性,提高成品率,实现光开关的低成本批量国产化,并已通过浙江省经贸委的成果鉴定,受到鉴定专家的好评。
为了满足光开关阵列的装配要求,开发了一种光纤准直器阵列专用光路对准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沿准直器光轴方向转动,两个正交方向上绕其出射端点的摆动和三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的平移共六个分解的调节自由度,同时消除了准直器出射光轴与摆动调节转轴交点之间的距离偏心,可广泛应用于光通讯器件封装领域的光纤准直器阵列的对准调节。该装置己获国家专利。
第三部分是非硅基底微加工型可调光衰减器的研究(第四章至第六章),针对现有
|
|
|
|
1 |
谢毅,李云山,沈雅琴,管媛;建立在相干检测原理上的单模光纤步级衰减标准装置[J];计量学报;1998年04期 |
2 |
姚荣新;长、短波长步进式光衰减器[J];光通信技术;1985年04期 |
3 |
韩晓峰,吴亚明;一种基于SOI材料的直波导可调谐光衰减器[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4年03期 |
4 |
吴仲;;光衰减器校准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
5 |
茅惠兵,杨昌利,忻佩胜,彭德艳,朱自强,赖宗声;微机械光可调式光衰减器的制备及动态测试[J];半导体光电;2004年01期 |
6 |
丁炜;CATV光网络设备原理及应用 第四讲 光无源器件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4年12期 |
7 |
丁炜;光无源器件的原理及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16期 |
8 |
肖经;何宁;易淼;汤善庆;;电控遮挡式光衰减器的设计与实现[J];光通信技术;2008年08期 |
9 |
张吉东;吴先国;于洪桉;闫东航;王植源;;基于钌复合物和多晶三氧化钨的电致变色近红外光衰减器[J];科学通报;2005年23期 |
10 |
郑继红;顾玲娟;张兴德;苏锦文;庄松林;;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与制作[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8期 |
11 |
尹邦政;朱静;;多通道数字可调光衰减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光机电信息;2011年08期 |
12 |
陈光辉;黄兰英;;在线连续可调单模光纤衰减器[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3年03期 |
13 |
邵国成;杨昊宇;戴旭涵;赵小林;丁桂甫;;一种微电磁驱动的MEMS可调光衰减器[J];电子器件;2007年03期 |
14 |
程永来;光衰减器需求上升,价格下降[J];通讯世界;1997年12期 |
15 |
李以贵;微光机电系统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03年09期 |
16 |
郑国梁,佘卫龙;温度不敏感电光调制器和保偏光衰减器设计[J];中国激光;2005年08期 |
17 |
贺永亮,杨永跃,张家奎;一种高性能可编程光衰减器的设计方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5期 |
18 |
刘秋华,姚建,方罗珍;光衰减器系列化研究及应用[J];光通信研究;1997年02期 |
19 |
姚建,刘秋华,方罗珍;位移型单模光纤衰减器研究[J];光通信技术;1997年04期 |
20 |
杨震,李国栋,彭德艳,忻佩胜,赖宗声,朱自强;一种新型可调式微机械光衰减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