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生长抑素DNA疫苗构建、表达及对草鱼生长影响研究
【摘要】:生长抑素(SS)是由下丘脑释放并作用于生长激素的14肽激素,具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双重作用,对SS进行免疫可促进生长类激素释放和提高动物生长速度。但由于SS肽链短而免疫原性较弱,需要同其他载体蛋白连接以增强免疫原性。
随着集约化鱼类养殖业的发展,鱼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逐渐得到重视,但注射免疫不适于DNA疫苗在规模化鱼类养殖中的推广应用。重组减毒细胞内细菌可作为载体将DNA疫苗递入动物体内,并能激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本试验将生长抑素基因(SS)同乙肝表面抗原基因(HBsAg)连接,克隆入载体pUC18中,经PCR、酶切和测序分析,重组克隆载体pUC18-HBSS基因已按照设计插入到HBsAg基因3’端的223氨基酸处;进一步将HBSS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HBSS并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BL21,含pGEX-HBSS的重组E. coli BL21在37℃经IPTG诱导表达4h,目的蛋白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20%;表达产物经过SS放射免疫法测定表明具有SS活性。
将HBSS基因克隆入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构建重组质粒pcDNA3-HBSS,重组质粒通过高压电转化入减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ZJ111(dam~- and phop~-)(简称ZJ111/pcDNA3-HBSS,下同),通过PCR、酶切检测表明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构建成功,在Amp~+和Amp~-的平板上培养10代表明重组质粒在沙门氏菌中较为稳定。将重组沙门氏菌转染HeLa细胞48h,从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检测发现,HBSS基因能在细胞中转录出RNA;转染72h后,SDS-PAGE检测到有目的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测定表明,转染含pcDNA3-HBSS质粒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细胞培养物裂解上清液中含SS 1.363μg/mL,HBSS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具有较高的活性。
将ZJ111/pcDNA3-SS灌服草鱼,检验其侵袭力和侵入草鱼体内过程中质粒的稳定性。给幼草鱼灌服10~8cfu/ml、10~9cfu/ml、10~(10)cfu/ml的ZJ111/pcDNA3-SS以检验其对鱼的安全性,另设野生型鼠伤寒沙门氏菌(10~9cfu/ml)和PBS对照组,试验期20天,观察并比较各组死亡率。另取150克左右的草鱼灌服PBS、10~8cfu/ml ZJ111/pcDNA3-HBSS和10~8cfu/ml野生型鼠伤寒沙门氏菌组,7天后屠宰取肝和脾脏,做透射电镜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对草鱼肝脏和脾脏分离菌的生化和特异性PCR鉴定表明,ZJ111/pcDNA3-HBSS能侵入草鱼体内;灌服7天后草鱼肝、脾脏分离的减毒菌抽提重组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表明,减毒菌中的重组质粒在草鱼体内有较好的稳定性;灌服10~9cfu/ml ZJ111/pcDNA3-HBSS的幼鱼在试验期间有2尾死亡,10~8cfu/ml ZJ111/pcDNA3-HBSS和PBS的幼鱼采食和生长正常,灌服10~(10)cfu/ml ZJ111/pcDNA3-HBSS和野生型S. typhimurium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26.67%、76.67%。灌服10~8cfu/ml ZJ111/DcDNA3-HBSS的草鱼肝、脾细胞形态正常,肝脏线粒体略微
|
|
|
|
1 |
曹少先;何晓红;孙延鸣;刘铁铮;杨利国;;生长抑素基因疫苗pES/2SS的构建与表达[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2期 |
2 |
戴贤君,方维焕;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口服生长抑素DNA疫苗对草鱼的安全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5年05期 |
3 |
梁爱心;姚艳丰;金定恩;武睿;韩丽;付平;刘耘;杨利国;;小鼠对pGM-CSF/SS生长抑素基因疫苗的免疫应答[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4 |
戴贤君,方维焕;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草鱼口服生长抑素DNA疫苗的构建及其稳定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5年04期 |
5 |
曹少先,张文伟,茆达干,管峰,杨利国;生长抑素基因疫苗质粒pcS/2SS的构建、表达及免疫[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
6 |
姜勋平,杨利国;动物基因免疫的原理与方法[J];黑龙江动物繁殖;1999年03期 |
7 |
薛春林;茆达干;杨利国;程宝;;基因佐剂CpGDNA对生长抑素DNA疫苗pES/2SS的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8 |
吕艳涛;白莉雅;杨利国;;提高奶牛泌乳量的新思路:应用生长抑素(SS)基因免疫[J];中国奶牛;2011年04期 |
9 |
王玉炯;基因免疫[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0 |
王世成,孙国强;质粒DNA中的佐剂单位及其在基因免疫中的作用[J];黄牛杂志;2001年02期 |
11 |
曹少先,杨利国,茆达干,张文伟,管峰;生长抑素基因疫苗pcS/SS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兽医学报;2004年02期 |
12 |
薛春林;茆达干;杨利国;王勇;;生长抑素DNA疫苗对湖羊羔羊生长和相关激素的作用——佐剂效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3 |
朱新产,王金宝;基因免疫疫苗研究进展(续完)[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年11期 |
14 |
姜勋平,杨利国,刘桂琼,茆达干,叶荣,汪兴生,曹少先;凋亡抑制基因免疫对小鼠生长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3年04期 |
15 |
王开云;曾检华;魏金刚;吴红翔;舒邓群;;生长抑素基因疫苗对肉用鸡血浆生化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6 |
赵俊龙,陈焕春,吕建强,王祥,肖少波,周复春;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_1和VP_2的基因免疫研究[J];病毒学报;2003年01期 |
17 |
吴瑾,吴厚生,熊思东;自身抗原表位基因免疫诱导SL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6期 |
18 |
刘贺山;袁陶燕;吴兵兵;何俊;陈究成;朱俊靖;傅衍;牛冬;;抑制素(Inhibin)基因免疫在提高动物繁殖力中的应用[J];浙江畜牧兽医;2011年01期 |
19 |
章金钢;狂犬病基因免疫的新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6年06期 |
20 |
徐春厚;基因免疫研究的概况与新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