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模式转型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摘要】:随着这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局部地区、部分专业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首先从介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主要表现开始,引出高校扩招——这一可能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接着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为主线,沿着高校扩招的历史足迹,结合目前具体的经济、社会状况归纳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兼有总量和结构失衡两个方面。文章同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是客观现象,并非像社会上说得那么严重,而且中国不存在大学生大量过剩的事实。同时笔者认为,当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过分夸大和渲染与有关方面使用的“就业率”概念模糊有一定关系。
接着从大学生就业的供需矛盾入手,具体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以浙江省为例,对2003、2004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不同性质高校、不同学历层次上的差别;同时教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上的不平衡,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宏观层面具体分析了宏观经济发展与用人制度改革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希望政府部门大力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文章最后从教育制度改革与教育产品供给改善两个方面具体就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政府部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合理调整现有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改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做到教育“产品”适销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