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与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摘要】:信息是决定证券市场效率的核心因素,证券市场的经济功能在根本上就是信息功能,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证券市场从非有效市场走向有效市场,是证券市场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从信息着手是提升证券市场效率的根本途径。
本文通过借鉴通用的信息传递理论与模型,构建了证券市场信息传递模型。通过对证券市场信源、信道和信宿的界定和特征的描述,研究了证券市场信息主体的构成与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原理。论文分析了证券市场信息传递过程中供求各方的行为特点,探究了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成因,提出了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三类成因:第一类:基于信源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包括:选择性信息披露,非及时信息披露,虚假信息披露。第二类:基于信道传递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包括:信道传递时空延迟,信道技术手段延迟,信道传递信息变易(包括良性变异与恶性变异)。第三类:基于信宿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上述分类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是永恒存在的,这是由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源、信道和信宿的特征与行为决定的。论文建立了基于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下的投资定价模型以及信息披露与监管之间的博弈模型,讨论了信息披露与监管双方的博弈,研究表明:加大对虚假信息披露的查处概率和处罚力度,加强证券市场信誉机制建设,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根据本文建立的证券市场信息传递模型和信息不对称形成的机理和成因,分析了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原因。通过对国内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和比较,提出了必须加强证券市场违法惩处机制与信誉机制的建设,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
|
|
|
1 |
朱海燕;魏江;周泯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创新机理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
2 |
丁孜山,周文,李友爱;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兼议借贷市场的有效性[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09期 |
3 |
汪代全;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J];财经科学;1999年02期 |
4 |
滕斌;信息不对称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J];南方金融;1999年04期 |
5 |
李成林;信息不对称与风险防范——对农发行监管职能的思考[J];西安金融;1999年05期 |
6 |
王琳;信息不对称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J];金融论坛;2001年08期 |
7 |
杨国松;浅谈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金融;2001年04期 |
8 |
王齐
,王鲁非;风险投资在信息不对称下的风险及对策[J];软件工程师;2002年02期 |
9 |
王坚强,刘先建;从信息不对称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
10 |
李建刚,郭立夫,刘清恩;我国股票交易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1期 |
11 |
王广平,冯国忠;试论医药流通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J];中国药业;2003年03期 |
12 |
干春晖;闫星宇;;掠夺性定价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
13 |
张伟,潘娜伶;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价值工程;2004年01期 |
14 |
杨兴全,李伟,宋慧敏;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融资政策选择[J];武汉金融;2004年08期 |
15 |
石星宇;信息不对称下银行贷款合同分析——兼论中小企业贷款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6 |
金中坤;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反经济信用行为”[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8期 |
17 |
甘晓玲;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5年24期 |
18 |
张小兵;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5年06期 |
19 |
柳鹏程;;食品消费中的转基因信息不对称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
20 |
韩海波;;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简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