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

金立  
【摘要】: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生活世界的话语交际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遴选生动鲜活的汉语语料,在语言学、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背景下,系统分析了合作原则在汉语交际中的作用、影响和表现,致力于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汉语交际的有机结合,在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本文前三章侧重于理论研究。第一章对合作原则理论的提出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回顾莱文森的QIM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以及斯帕波与威尔逊的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对徐盛桓的语用推理机制、周礼全的隐涵推导原则、索振羽的得体原则和钱冠连的目的一意图原则进行了专门分析。 第二章从合作的内容、形式与态度出发,明确了合作原则概念的涵义和所指;从话语交际的礼貌性、幽默性和委婉性出发,补充并丰富了态度准则;在完善了合作原则理论之后,甄别了“成功交际”“合作交际”以及“得体交际”等相关概念,从遵守和违反两个维度对合作原则与话语表达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探究。 第三章将合作原则与言语行为理论有机结合,从语旨、语谓和语效三个层面重新解读合作原则,在区分语谓合作、语旨合作和语效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对语效合作的概念、表现以及意义进行了探索。 本文后三章使用了实证调查的方法,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合作原则的实际价值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第四章从大学生日常话语交际入手,对合作原则在话语交际中呈现出来的规律和作用进行了概括,检验并丰富了合作原则的理论研究,为合作原则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提供了思路。 第五章从浙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言语沟通实际出发,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话语风格与合作原则的关系进行了透视,并将合作原则在经营管理者和大学生话语交际中的不同表现加以对比,从而为勾勒不同话语交际的真实面貌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六章以国外图灵测试的全真对话为素材,对合作原则各个准则在人机对话、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普遍功能和不同作用进行了分析,为突显合作原则在人机对话和人工智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做了初步探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建军;试论话语交际的“三维”控制[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2 沈祥和;;模拟话语交际程式设计粗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赵涛涛;;话语交际中“去向”问答的模式解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6期
4 赵海燕;骆小所;;社会角色和话语交际[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5 雷术海;;浅论语境与话语交际之关系[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雷术海;;话语交际与语境关系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李延林;试论汉英民族话语交际中的文化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06期
8 李延林;;试论汉英民族话语交际中的文化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06期
9 朱桃英;;话语交际中预设、解码和推理的再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李英杰;;话语交际的双赢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0期
11 薛淳元;文化环境对话语交际的消极干预[J];浙江师大学报;2001年03期
12 张慧;;论语境功能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3 段志高;;从静态到动态—不断增强的语境理论对话语交际的阐释力[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14 刘彬;;从话语交际原则看校园公益广告语的拟定[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1期
15 唐善生;指示性与话语性——话语指示的本质特征[J];修辞学习;2004年06期
16 王明利;;《交际中的话语》述评[J];法国研究;2008年02期
17 胡琰;;话语交际中关联程度及其维度探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18 张金红;;性别话语交际的人际功能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9 邹霞;;知人知面须知心——论发话人的主观心境和话语交际[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3期
20 张赟;;医学话语中的礼貌原则再议(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子瑜;林茂灿;;“啊”的韵律特征及其话语交际功能[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祝敏青;;小说话语的预设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李小诺;;体裁(感)——音乐认知的必然产物[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唐善生;话语指及其篇章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盛荣;论语境与话语交际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严石彪;话语交际和语境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文芳;预设与有效话语交际[D];河北大学;2013年
4 赵雅茹;话语权的语言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申佃美;幽默话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邱乐乐;言语交际中话语关系的建立和保持[D];吉林大学;2011年
7 魏清华;英汉交际话语表达差异的文化根源探析[D];湘潭大学;2001年
8 顾丽颖;话语交际中的语境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韩耀东;论言语交际中表达主体的话语角色调整[D];广州大学;2006年
10 孙赛男;告别话语功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东师范大学 王馥芳;“话语权争夺”的知识悖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