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热声驱动脉管制冷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汤珂  
【摘要】:热声驱动脉管制冷机由于从室温到低温完全无机械运动部件,有望成为稳定可靠的 长寿命低温制冷机,倍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索热声发动机与脉管制 冷机的联合运行机制,降低热声驱动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温度,本文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开 展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 1.热声发动机的数值模拟与性能分析 利用线性热声理论建立了驻波型热声发动机数 值模拟,编制了模拟计算程序,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水冷却器长度、谐振管长度 和直径、缓冲器体积对热声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热声驱动脉管制冷机的实验优化 提供了理论指导。 2.热声驱动阻容负载的数值模拟与性能分析 利用线性热声理论对热声驱动阻容负载 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了阻容负载的阻抗,热声发动机谐振 管的长度和直径、缓冲器的体积等结构参数以及加热功率和工作压力等操作参数对 热声驱动阻容负载性能的影响,初步总结了热声发动机与阻容负载的耦合关系。 3.热声驱动脉管制冷特性实验研究 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热声驱动脉管制冷机进行 了实验优化。重点优化了脉管制冷机的小孔阀和双向进气阀开度,改进了热声发动 机的水冷却器、丝网板叠以及谐振管的结构参数。采用改进后的水冷却器和丝网板 叠以及长度为8m的谐振管,以氦气作为工质,在2.1MPa充气压力,2200W加热功 率,小孔阀300°和双向进气阀405°条件下,热声驱动脉管制冷机实现了88.6K的无 负荷制冷温度,突破了原有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 联合报道的90K无负荷制冷温度。并且,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双向进气阀对热声驱 动脉管制冷机的起振温度具有重要影响,关闭双向进气阀可显著降低热声系统的起 振温度。采取在双向进气阀关闭状态启动热声发动机加热器,系统起振后再打开双 向进气阀至优化开度的操作方式,既不影响脉管制冷机正常降温,又可实现较低的 起振温度,有利于利用低品位热能作为驱动热源。 4.二级Stirling型脉管制冷特性实验研究 分析讨论了多级脉管制冷机级间耦合方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宁;胡忠军;李青;;应用于热声机械的声波平面传递装置[J];低温工程;2011年01期
2 鄢红春;常江;陈聪;;热声致冷效应演示实验[J];物理实验;2011年05期
3 陈正军,郭方中;热声泵质[J];低温与超导;2000年02期
4 段祎,欧阳录春,邱利民;演示用Sondhauss管的研制及理论分析[J];低温与超导;2003年03期
5 张晓青,陈宇,郭方中,涂虬;热声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J];低温工程;2004年03期
6 涂虬,陈正军,张晓青,郭方中;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真空与低温;2004年03期
7 胡剑英,罗二仓;非线性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J];低温与超导;2005年03期
8 徐珊姝,景晓东,孙晓峰;热声现象的一种非线性模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9 吴宵军;董卫;陈艳;魏娴;;一种新型高频热声装置的实验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0年01期
10 吴锋;李青;郭方中;舒安庆;;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1 路志坚;赵松龄;;热声检测技术应用可行性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12 戴根华,李沛滋;电动声源热声致冷机声学和计算实例[J];应用声学;1995年04期
13 张晓青,郭方中;开式循环热声原理研究[J];低温工程;2001年02期
14 刘迎文;何雅玲;沈超;黄竞;;热声系统中振荡滞后特性的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15 刘靖;邱利民;赖碧翚;王虎;王波;白昆;孙大明;;热声起振过程的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8年01期
16 张晓东;余国瑶;朱尚龙;戴巍;罗二仓;;高频热声驻波发动机性能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8年04期
17 孙生生;张富珍;李青;李正宇;;热声系统内交变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J];低温工程;2008年04期
18 周远;罗二仓;;热声热机技术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19 张海伟;刘家林;郑学林;;热声制冷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制冷;2012年03期
20 金滔,陈国邦,应哲强,张国平;热声驱动器冷却器性能分析[J];低温与超导;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金滔;陈国邦;应哲强;甘智华;颜鹏达;;热声驱动脉管的匹配问题及系统设计[A];第四届全国低温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汪拓;吴锋;费锦华;林杰;杨志春;;热声网络的辛矩阵分析[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宋孟霖;夏加宽;齐彬蔚;;热声发电系统电谐振控制器的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4 金滔;范理;陈国邦;王本仁;;热声系统谐振频率的模拟分析[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张富珍;李青;李正宇;李强;胡忠军;孙生生;;高频声场下热声回热器的实验辨识[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益才;;废热利用新途径—热声模块技术[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7 金滔;陈国邦;M.X.Francois;E.Bretagne;;斯特林型热声驱动器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健;微波致热超声成像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何新;热声直线发电系统声学阻抗匹配机理与匹配性设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文瑞;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热声发电机空间磁场计算及特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4 张春萍;热声核特性参数实验研究及高频微型热声实验装置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余国瑶;热声发动机自激振荡过程及热声转换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6 涂虬;热声器件的寻优及其与热声热机系统的匹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凯;行波热声发电系统热—声—电耦合及转换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胡兴华;非均匀声介质中的声传播及演化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金滔;热声驱动器及其驱动的脉管制冷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李晓明;热声理论及热声驱动脉冲管制冷机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斌;热声理论及驻波型热声热机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2 程鹏;行波热声发电机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何秋石;热声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4 程攀;多速格子气方法及其对热声现象的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葆森;热声驱动器微型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蒋华;热声振荡的格子气方法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李方;舰载电子设备热声冷却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靖;热声起振机理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汪拓;驻波热声系统的振荡机理和热力学优化[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10 钟笑鸣;用于普冷温区制冷的热声驱动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