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的试验研究

艾青林  
【摘要】:当前,轴向柱塞泵的发展趋势是:高压化、高速化、大流量化。要实现这些 目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合理设计轴向柱塞泵中的各种类型的摩擦副,使之形成 适当的油膜,以提高柱塞泵的工作效率和寿命。配流副是轴向柱塞泵中最关键的 摩擦副之一,也是最容易磨损失效的部件。因此,为了设计性能优良的高压、高 速、大流量轴向柱塞泵,研究配流副的润滑特性机理是十分重要的。 本论文以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的润滑特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轴向柱塞泵配流 副润滑特性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从理论上详细地描述典型配流副 油膜彤成的动态过程。对配流副油膜形成进行了数值求解和仿真分析,可以得出 不同工况对润滑膜厚度、泄漏流量及支承力的影响规律:其他工况一定时,油膜 的平均厚度随着供油压力和油液温度的变大而变小。油膜的形成速度随着供油压 力的变大而变快。油温越高,配流副泄漏流量越大;其他工况一定,配流副转速 增加时,由于供油和停油周期都变短,油膜不易形成,即使形成也易遭到破坏, 当转速达到3000 r/min时,盲孔个数应为6,盲孔包角应为12°;或者盲孔个 数为12,盲孔包角选为15°;其他工况一定时,油膜的平均厚度随着盲孔包角 的变大而变大;其他工况一定,盲孔个数增多时,油膜的振荡幅度越大。 研制了研究配流副润滑性能的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试验台,并对试验 台进行了性能分析和实验调试。对微米级电液位置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 究,得出如何选取并优化影响微米级电液位置反馈控制系统性能的参数值。通过 频域仿真分析得出不带PID控制的电液位置控制系统是不稳定的,加入PID控制 的电液位置控制系统是稳定的。 对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进行了机理实验,可以得出:供油压力P14增 大时,加载力P26随之增大。此时,如果配流副油膜厚度一定,泄漏流量则变大; 供油压力P14越大,系统压力脉动越大,配流副油膜越难形成;油液温度增加时, 配流副平均油膜厚度减小;配流副相对转速越大,配流副的摩擦扭矩越大,配流 副更容易磨损,油膜很难建立,而且不易形成稳定的油膜;转子(摩擦盘)在压 上和压下过程中,其所受的合力矩是不平衡的,高速旋转的转子将发生倾斜,油 膜厚度随着变化,产生反馈作用,若将不平衡力矩控制在一定范围,且油膜刚度 足够大,可使转子倾斜角度较小,不致引起摩擦副的局部接触;考察供油压力对 配流副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对确定最佳剩余压紧力系数提供实验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艾青林,周华,杨华勇;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试验系统的建立及仿真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6期
2 卫昌辰;王凯丽;赵帅贵;;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分析[J];现代机械;2019年06期
3 黄海游;叶晓雨;;轴向柱塞泵配流机构通流面积计算[J];机床与液压;2020年09期
4 乔丰立;卢堃;李桂花;;锥形轴配流副水介质轴向柱塞泵的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7年10期
5 马砚英,刘家起,李勋;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油膜的实验研究[J];润滑与密封;1999年03期
6 郑炜,禤有雄,鲁宝香;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油膜的实验研究[J];润滑与密封;1995年05期
7 许路;杨堃;孙大源;程斐;;表面凹距对配流副稳态润滑特性的影响[J];液压气动与密封;2021年06期
8 艾青林,周华,张增猛,杨华勇;轴向柱塞泵配流副与滑靴副润滑特性试验系统的研制[J];液压与气动;2004年11期
9 艾青林,周华,杨华勇;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的数值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6期
10 赵云霞;;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配流副失效原因的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0年05期
11 赵连春,刘春节,范明豪,许贤良;轴向柱塞泵流量特性与配流副结构研究[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2 祁胜;邓海顺;张恩阳;王晓雷;;织构化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的摩擦特性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1年09期
13 王彬;周华;杨华勇;;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油膜试验原理及控制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14 王正磊;吴玉程;黄家海;;高转速条件下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特性[J];液压与气动;2019年08期
15 胡纪滨;邹云飞;李小金;林硕;;弹性变形对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16 毛飞宇;何士举;王雷;王海峰;邓海顺;;双侧驱动轴向柱塞泵/马达配流副摩擦转矩影响因数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年34期
17 李小宁,毕诸明,路建萍;轴向柱塞泵平面配流副的优化设计模型研究[J];机械设计;1997年07期
18 马砚英,刘家起;轴向柱塞泵配流副失效原因分析及磨损机理的探讨[J];天津冶金;2000年01期
19 周士瑜,段占旭;轴向柱塞泵配流副间隙的实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彬;周华;杨华勇;;轴向柱塞泵平面配流副润滑特性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邓海顺;许贤良;王传礼;;球面配流副的泄漏分析与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胡旭;袁海军;陈思睿;陈康;郭元;;斜轴式轴向柱塞泵配流特性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4 魏超;胡纪滨;薛冰;赵红梅;;表面微结构对轴向柱塞泵滑靴润滑特性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孟庆堂;施光林;泮健;;一种数字配流与调速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建豪;魏超;周俊杰;荆崇波;;考虑黏度变化的配流副稳态工况泄漏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 FPTC-2016)论文集[C];2016年
7 王东;;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及其动力学的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赵存然;姜继海;;航空煤油轴向柱塞泵用配流副材料磨损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 FPTC-2016)论文集[C];2016年
9 王东;聂松林;朱玉泉;;柱塞配流水压轴向柱塞泵运动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芳;李艾华;吴朝军;;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对超声波测量的影响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1 魏列江;李彬杰;严晓岚;魏晓鹏;汤安东;;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变量机构系统辨识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 FPTC-2016)论文集[C];2016年
12 徐兵;童章谦;周高明;;轴向柱塞泵的振动噪声测试分析及基于壳体的结构优化[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3 姜继海;王克龙;于彩新;李耀龙;;双联轴向柱塞泵流量特性滞环现象的研究[A];第十五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4 陈远玲;周华;杨华勇;;纯水轴向柱塞泵滑履的静压支承设计[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15 闻德生;潘景昇;吕世君;杜会英;潘雷;;开路式变量轴向柱塞泵噪声控制方法[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6 张利;;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叶片/活塞润滑特性研究[A];2021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21年
17 郭生荣;卢岳良;;变量轴向柱塞泵的脉动分析与研究[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18 张宗湖;王晋;薛启龙;刘宝林;李方韬;;垂直钻井系统盘阀机构流体仿真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9年
19 刘书海;雒建斌;;聚合物水溶液的润滑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0 郑远广;张莹莹;;瞬态延迟反馈稳定周期运动[A];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NVND2021)摘要集[C];202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艾青林;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晓刚;三配流窗口轴向柱塞泵配流理论及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闫伟鹏;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抗倾覆稳定性及油膜润滑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4 王彬;轴向柱塞泵平面配流副润滑特性及其参数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5 邓海顺;织构化配流副摩擦润滑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许路;高压高速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泮健;数字配流与调速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及其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邓斌;水压轴向柱塞泵的特性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赵存然;航天煤油泵配流副聚合物基涂层摩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10 潮群;EHA轴向柱塞泵高速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1 孙泽刚;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缸体及配流盘抗空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12 叶绍干;轴向柱塞泵声振特性预测及面向降噪的结构优化[D];浙江大学;2016年
13 陆凤霞;面向航空传动的多尺度参数下轴承及齿轮润滑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14 张斌;轴向柱塞泵的虚拟样机及油膜压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5 庞文宏;状态依赖反馈控制生态系统的定性理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6 郑瑜;真空光镊及其反馈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7 余敏;量子反馈控制下开放量子系统的非经典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8 王梅巧;多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切换自适应反馈控制[D];山东大学;2018年
19 Shahid Qamar;开放量子系统的状态估计和反馈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0 魏家华;基于量子测量反馈控制的纠缠态制备与纠缠态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颜良;多作用恒流轴向柱塞泵配流副设计及其特性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一茹;三配流窗口轴向柱塞泵配流过渡区结构优化及特性[D];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
3 关妙;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理论建模与数值模拟[D];太原科技大学;2021年
4 高旭亮;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的润滑特性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21年
5 陈旭斌;轴向柱塞泵配流副低速下摩擦磨损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杨时运;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润滑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有荣;水压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吴红涛;高压泵配流副油膜润滑及摩擦特性的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4年
9 李阳;织构化配流副摩擦磨损特性的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10 窦振华;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及表面织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21年
11 张中成;分析轴向柱塞泵不同配流结构对配流特性及润滑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21年
12 王伟;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理论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13 张一;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泵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6年
14 王凯丽;深海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9年
15 齐礼东;随机低转速驱动的数字配流径向柱塞恒流量泵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6 刘琰;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的润滑分析[D];青岛大学;2019年
17 姜晓天;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空化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18 程前昌;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结构设计优化[D];青岛大学;2019年
19 刘竟成;仿生非光滑表面海水马达配流副润滑仿真及摩擦试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20 董兆胜;基于HSV配流的EHA控制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郭雷:以反馈控制“对付”智能时代不确定性[N];中国科学报;2020年
2 记者 耿倩;新突破有望替代该领域进口产品[N];科学导报;2016年
3 ;不懈追求成就辉煌[N];中国职工科技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