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低温风口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郭胜江  
【摘要】:与常规送风系统相比,和冰蓄冷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低温送风技术具有初投资 省、运行费用低、效率高、电力需求小等优点,而低温送风的末端装置则对空调系统的 成功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末端装置相比,低温风口则具有加工比较简单、 外表美观、可减少能耗、相同风量下射程较远等特点,它代表着低温送风末端系统的发 展方向。但目前我们对低温风口的研究大多以实验和经验公式为主,这不仅需要消耗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也不能正确反映低温送风房间内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低 温风口寻求一种方便、高效的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 了低温风口的计算模型,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主要 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暖通空调室内气流的流动情况,建立起模拟区域内各种基本参数(温度、 速度等)所满足的方程。寻求这些基本微分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 守恒方程)的通用形式,通过对它们进行离散化,建立其代数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 (2) 分析、比较描述湍流运动的各种模型,特别是常用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型。 在CFD商业软件PHOENICS中,运用这些模型并结合实例对室内气流在等温流动、非 等温流动状态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最后找出合适的湍流模型。 (3) 对低温风口进行简化,建立模型。在等温送风、低温送风两种状态下运用建 立起来的模型对实验房间内的气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仔细研究模拟出来的结果,并运 用实验来验证模拟的正确性。 (4) 结合在模拟与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用CFD方法改进低温送风设计 的思路,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及产品研发。 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圣代;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特点及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1997年03期
2 曾燕琳,蔡德源,刘应清;冰蓄冷空调系统低温送风末端装置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3 张永铨,巨永平,孙志荣;冰蓄冷空调讲座之(3)──空调工程中的蓄冷技术──第三讲 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J];暖通空调;1996年01期
4 陈叶青,秦孟昊,刘刚;不同送风方式下冰蓄冷空调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李莉,朱彩霞,张建一;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J];低温工程;2004年05期
6 陈叶青,秦孟昊,刘刚;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技术经济性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4年04期
7 徐玉党,代焱;中央空调低温送风的系统设计方法[J];制冷与空调;2003年06期
8 程建杰,陈汝东;空调系统的优化-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J];节能;1999年06期
9 徐亚娟;冰蓄冷低温送风末端的比较分析和应用[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2年02期
10 孟功乔,胡虹;浙江华庭街冰蓄冷集中空调工程设计与经济性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4年04期
11 潘雨顺;冰蓄冷技术研究现状与广阔的应用前景[J];制冷学报;1996年02期
12 丁云飞,冀兆良;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7年01期
13 宋孝春 ,尹桦;西直门交通枢纽工程蓄冷空调可行性分析[J];暖通空调;2004年05期
14 马昌;关于冰蓄冷空调的几点浅见[J];暖通空调;1996年03期
15 陈正东;浅谈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J];江苏煤炭;2003年04期
16 ;际高集团有限公司介绍[J];制冷技术;2004年01期
17 潘家海,张蓉蓉;冰蓄冷空调和低温送风技术在建行杭州市分行办公大楼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年01期
18 李宜浩,朱玉玫,孙照明;空调冰蓄冷设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年06期
19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和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评议意见[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1年04期
20 吴喜平,朱喆;低温送风空调室内气流和舒适度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明;郑俊伟;;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及经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2 徐亚娟;;冰蓄冷低温送风末端的比较分析和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济南;黄虎;胡洪;王辉;;低温送风和常规送风状态下室内空气不均匀系数比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海军;朱煜;陈国邦;;载冷剂进口温度和流量对蓄冰槽释冷性能的影响[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潘雨顺;;当代冰蓄冷空调技术现状与发展动态研究[A];新世纪中国蓄冷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肖勇全;刘学亭;杨勇;;冰蓄冷VAV低温送风系统的调节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学术技术交流会暨冰蓄冷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1997年
7 潘雨顺;;论冰蓄冷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前景与趋势[A];第三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学术技术交流会暨冰蓄冷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1997年
8 杨光;苏夺;周凌云;;整体化蓄冰空调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华;武俊梅;华泽钊;;冰球内结冰蓄冷过程的特性[A];新世纪中国蓄冷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陈川;;关于冰蓄冷自控的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水泉;蓄冰盘管传热性能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石磊;基于负荷预测在线修正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优化运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3 吴杰;冰蓄冷空调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和系统优化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李明海;空间站热泵—蓄冷组合排热系统及其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江;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低温风口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华;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设计软件开发[D];浙江大学;2003年
3 周俊凯;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低温风口的设计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吴广庆;冰蓄冷诱导式低温送风的设计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何晓英;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黄帅;二元冰流动特性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7 倪雪梅;冰蓄冷节能控制方案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吕晓艳;壳管式外融冰槽热工性能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刘玮;采用负荷预测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优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海军;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设计软件及冰盘管传热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秦宜德;冰蓄冷中央空调缓解用电危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2 孙华丹吴红梅;见识“冰蓄冷”空调[N];新华日报;2007年
3 夏湘;燃气 地温 冰蓄冷[N];中华建筑报;2003年
4 陈晓潮;浙江:冰蓄冷节能空调带来实惠[N];科技日报;2000年
5 记者 张彤薇;我最大冰蓄冷区域供冷项目开工[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莉赵叶苹;热带海岛的“制冰”工程[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记者 朱健;格力两项最新技术亮相中国制冷展[N];南方日报;2007年
8 邵永书;浙电调度大楼施工科技国内领先[N];建筑时报;2007年
9 通讯员  胡荣山;“冰蓄冷”制冷节能新技术研制成功[N];中国水运报;2006年
10 王时勤;水源热泵+冰蓄冷=水空调[N];沈阳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