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低温风口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与常规送风系统相比,和冰蓄冷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低温送风技术具有初投资
省、运行费用低、效率高、电力需求小等优点,而低温送风的末端装置则对空调系统的
成功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末端装置相比,低温风口则具有加工比较简单、
外表美观、可减少能耗、相同风量下射程较远等特点,它代表着低温送风末端系统的发
展方向。但目前我们对低温风口的研究大多以实验和经验公式为主,这不仅需要消耗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也不能正确反映低温送风房间内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低
温风口寻求一种方便、高效的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
了低温风口的计算模型,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主要
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暖通空调室内气流的流动情况,建立起模拟区域内各种基本参数(温度、
速度等)所满足的方程。寻求这些基本微分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
守恒方程)的通用形式,通过对它们进行离散化,建立其代数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
(2) 分析、比较描述湍流运动的各种模型,特别是常用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型。
在CFD商业软件PHOENICS中,运用这些模型并结合实例对室内气流在等温流动、非
等温流动状态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最后找出合适的湍流模型。
(3) 对低温风口进行简化,建立模型。在等温送风、低温送风两种状态下运用建
立起来的模型对实验房间内的气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仔细研究模拟出来的结果,并运
用实验来验证模拟的正确性。
(4) 结合在模拟与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用CFD方法改进低温送风设计
的思路,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及产品研发。
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
|
|
|
1 |
李圣代;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特点及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1997年03期 |
2 |
曾燕琳,蔡德源,刘应清;冰蓄冷空调系统低温送风末端装置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3 |
张永铨,巨永平,孙志荣;冰蓄冷空调讲座之(3)──空调工程中的蓄冷技术──第三讲 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J];暖通空调;1996年01期 |
4 |
陈叶青,秦孟昊,刘刚;不同送风方式下冰蓄冷空调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5 |
李莉,朱彩霞,张建一;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J];低温工程;2004年05期 |
6 |
陈叶青,秦孟昊,刘刚;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技术经济性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4年04期 |
7 |
徐玉党,代焱;中央空调低温送风的系统设计方法[J];制冷与空调;2003年06期 |
8 |
程建杰,陈汝东;空调系统的优化-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J];节能;1999年06期 |
9 |
徐亚娟;冰蓄冷低温送风末端的比较分析和应用[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2年02期 |
10 |
孟功乔,胡虹;浙江华庭街冰蓄冷集中空调工程设计与经济性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4年04期 |
11 |
潘雨顺;冰蓄冷技术研究现状与广阔的应用前景[J];制冷学报;1996年02期 |
12 |
丁云飞,冀兆良;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7年01期 |
13 |
宋孝春
,尹桦;西直门交通枢纽工程蓄冷空调可行性分析[J];暖通空调;2004年05期 |
14 |
马昌;关于冰蓄冷空调的几点浅见[J];暖通空调;1996年03期 |
15 |
陈正东;浅谈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J];江苏煤炭;2003年04期 |
16 |
;际高集团有限公司介绍[J];制冷技术;2004年01期 |
17 |
潘家海,张蓉蓉;冰蓄冷空调和低温送风技术在建行杭州市分行办公大楼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年01期 |
18 |
李宜浩,朱玉玫,孙照明;空调冰蓄冷设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年06期 |
19 |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和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评议意见[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1年04期 |
20 |
吴喜平,朱喆;低温送风空调室内气流和舒适度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