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散斑相关法非接触动态位移与振动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动态位移和频率是工程结构和机械装置动力特性分析的基本参数,是保证施工、运行安全的重要监测量。论文针对低频运动的测量对象,用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方法,发展了非接触位移、频率测量的技术,取得了有实质性推进意义的初期成果,为该光测力学新方法应用打下了一个方面的基础。
论文由文献调研入手,分析了动态条件下由于环境、工况的特殊性对位移和频率测量提出的新要求;较充分地论证了现代光测力学领域中主要方向的研究进展,选择对测量环境和对象表面光学条件要求不高,分辨力强、有实现非接触测量前景的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方法,开发ZM-DF-1型动态位移与频率测量系统。
论文期间,协同完成了变焦镜、CCD、图像采集卡和相关操作机构组成的硬件系统,试用表明,其光学性能、操作调节性能均达到了图像采集要求。针对散斑图像随对象运动而变化的新问题,重点开发了ZM-DF-1的软件部分,其中使用二次曲面拟合达到了相关匹配的亚像素精度,用谱估计方法实现了在图像数较少(30幅)的情况下频率测量精度达到1.0%水准。测试表明软件与现用硬件相匹配,图像传输速度25帧/秒,该系统适用于工作频率在0~12Hz区段的位移、频率分析。
作为深化分析和实用化研究的必要环节,作者通过仿真图像模拟和实验室真实图像采集时相关系数的分析,获得了标记点形态、环境光照、测量角度、测量距离和对象工作频率等因素对测量结果影响的规律,同时标定了新系统的若干测量精度。
最后,基于研究体会,提出了在技术上深化改进和产品转化中的思路与建议。
|
|
|
|
1 |
赵永涛;贾培刚;姜冰清;;基于CCD的机械零件尺寸测量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年06期 |
2 |
王言磊;欧进萍;;散斑图像相关数字技术在海洋平台结构模型振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1期 |
3 |
樊玉铭,李杏华;一种测量活塞裙部曲线方法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2期 |
4 |
陈友龙,杨中书;线阵CCD在航空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比重测量中的应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0年03期 |
5 |
张虎,武立根,张祥林,黄树槐;弯管非接触测量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6 |
臧华东;;基于步进电机的CCD无接触测量仪[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年06期 |
7 |
燕必希,周长凯;二维几何尺寸非接触测量的边缘检测[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8 |
刘瑾;杨海马;张菁;;基于CCD的在线厚度测量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2期 |
9 |
白顺科,汪凤泉;随机振动幅值特征的图像测量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0年01期 |
10 |
刘安章;刘泊;高西宽;;基于CCD测量的万能工具显微镜[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11 |
张玉钧,刘文青,宋柄超,张长秀,王锋平,许克军,曹念文,郑朝晖;大尺寸电缆激光在线测径仪的研制[J];电子技术应用;1999年10期 |
12 |
刘庆民,王龙山,陈向伟,崔治;齿形链板的图像测量[J];光学技术;2005年06期 |
13 |
丁晓波;感光胶片与CCD的静态分辨力比较[J];影像技术;1997年02期 |
14 |
车双良,汶德胜;亚象元动态成象系统空间分辨率研究[J];光子学报;2001年11期 |
15 |
胡再国,黄建群,李娟;用数字示波器观察CCD信号[J];物理实验;2003年05期 |
16 |
钱思明;新型塑料导线直径在线测量系统[J];光学技术;1998年04期 |
17 |
范延滨,于正河,徐文敏,王正彦,王喜山;线阵CCD在干涉条纹检测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9年03期 |
18 |
黄战华,蔡怀宇,李贺桥;位移振动过程的高速测量技术[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0年03期 |
19 |
董怡,王斧,程守澄,徐春梅;面阵CCD非线性响应的测量[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20 |
赵焕东,李志能,沈会良;小波消噪在三维测量轮廓术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