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侵染浙贝母的马铃薯Y病毒属新成员——浙贝母花叶病毒的鉴定
【摘要】:浙江省宁波市和磐安县栽培的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Thunberg
fritillary)植株表现花叶或斑驳症状。用略作修改的常规线状病毒提提方法从病叶
中提取出一种线状病毒,经过一系列鉴定,确定为马铃薯Y病毒属的一个新种,
暂命名为浙贝母花叶病毒(Thunberg fritillary mosaic virus,TFMV)。
该病毒粒子长约750 nm,直径12-13 nm,略弯曲。病叶细胞质中含有马铃
薯Y病毒属成员特异的柱状(风轮状)内含体和长的簿片状聚集体。用SDS-PAGE
方法确定该病毒C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kDa。除浙贝母外,摩擦接种该病毒于
17种广泛应用的指示植物均不表现症状。该病毒CP与26种来自5个不同属病
毒的CP无血清学关系。Western blot、对流免疫电泳和火箭免疫电泳可以定性检
测病叶中的浙贝母花叶病毒,而免疫扩散和ELISA方法不适合该病毒的检测。
分别测定了浙贝母花叶病毒宁波和磐安分离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宁波分离物
(序列登录号AJ851866)和磐安分离物(序列登录号AJ885005)的基因组均由9723
个核苷酸组成(不包括polyA尾),均具有单一开读框。二者全序列高度同源,
全序列核苷酸同一性为98.1%,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同一性为98.0%,可以肯定
两个分离物属同一种病毒。计算机分析揭示,二者有相同的基因组结构,开读框
均起始于第107-109位的第一个AUG起始密码子,均终止于第9494.9496位UGA
终止密码子,均编码一个由3129个氨基酸组成的的多聚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354.4 kDa,3’-NTR长224个核苷酸。
TFMV基因组结构具有典型的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它
的多聚蛋白裂解位点分别是IKEF/S(P1/HC.Pro)、YRVG/G(HC-Pro/P3)、YIFQ/A
(P3/6K 1)、MKFQ/S(6K 1/CI)、LHFQ/S(CI/6K2)、YSFQ/A(6K2/NIa-VPg)、LVFE/S
(NIa-VPg/NIa-Pro)、WNFQ/A(NIa-Pro/NIb)和。FCFQ/A(NIb/CP)。推测的CP由
269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0.7 kDa,与SDS-PAGE测定的结果相似。
用TFMV基因组全序列与39种其他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的全序列进行同一
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TFMV与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在
6K1、VP2和NIb区域最相似,全长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的BLAST搜索显示
LMoV与TFMV关系最近,两者ORF氨基酸序列同一性为53.0%,核苷酸序列
同一性为56.7%。全长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TFMV与韭葱
黄条病毒(Leekyellow stripe virus,LYSV)、LMoV、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和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YVV)具
有明显的成簇关系,特别与LYSV成簇明显。LYSV和LMoV同样侵染百合科单
子叶球茎植物。
将TFMV与82种马铃薯Y病毒属和黑麦草花叶病毒属成员基因组3’-末端
编码序列(部分NIb和全长CP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TFMV与石
蒜轻斑驳病毒(Lycors mild mottle virus,LyMMoV,AF399672)关系较近,二
者3’-末端序列核苷酸同一性为69.1%,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一性为72.8%。
|
|
|
|
1 |
艾奇·法蒂马,杰色弗·赛利库迪;辣椒不同基因型对花叶病毒的反应[J];辣椒杂志;2003年03期 |
2 |
陈永萱,魏景超;南京地区瓜类花叶病毒的初步鑑定[J];植物病理学报;1959年01期 |
3 |
李芳;范怀忠;;广州地区瓜类花叶病毒的鉴定及调查[J];植物保护学报;1962年01期 |
4 |
周益军,侯庆树,程兆榜,许大光;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粒子特性及血清学[J];植物病理学报;1995年01期 |
5 |
陈青;廖富荣;陈红运;谢毅璇;陈加福;蔡金镭;林石明;;辣椒上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3年06期 |
6 |
徐锡琳;裘维蕃;;京郊葫芦科作物花叶病毒的类型初报[J];植物保护学报;1963年02期 |
7 |
莽克强;史春霖;;北京瓜类花叶病毒的调查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63年04期 |
8 |
于嘉林,严琨,蔡祝南,朱庆鸿,刘仪;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的血清学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5年03期 |
9 |
沃恩康;郑滔;张巧艳;陈剑平;;中国小麦花叶病毒运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J];科技通报;2006年03期 |
10 |
裘维蕃;植物检疫中的病毒病问题[J];植物保护;1964年05期 |
11 |
赵培洁;许彩霞;徐正;高其昌;;由栽培番红花中检出鸢尾轻花叶病毒[J];中药材;1990年05期 |
12 |
刘常宏;小麦条点花叶病毒品种抗病性评估[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3 |
;“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抗病毒小麦的基础研究”成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4 |
韦石泉;裘维蕃;;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花叶病毒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64年01期 |
15 |
杨勇;庹德财;沈文涛;言普;黎小瑛;周鹏;;海南地区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的发现与鉴定[J];热带作物学报;2013年12期 |
16 |
毛健民,郑爱珍,白岩,白宝璋;烟草叶片感染花叶病毒时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17 |
蔡三山;陈京元;;杨树花叶病毒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07年02期 |
18 |
周益军,侯庆树,程兆榜,许大光,肖振鸿;油菜芜青花叶病毒鉴定、提纯及血清学[J];江苏农业学报;1994年02期 |
19 |
;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在禾谷多粘菌介体内的发现和增殖的证明[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1997年01期 |
20 |
吴东妮;陈舜胜;于子翔;杨翠云;朱雅君;于翠;;进境旅客携带物中大豆黄化普通花叶病毒的检测[J];植物保护学报;201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