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羰基化合物互变异构及构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摘要】:本论文围绕着多羰基化合物互变异构以及结构与活性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针对于具有活性的2-酰基-1,3-环二酮类化合物存在的互变异构现象,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理论进行了研究。首次考查了环的结构变化以及溶剂效应对其互变异构的影响。基组采用MP2/6-31+G**//B3LYP/6-31+G**水平,对12种含不同环的2-酰基-1,3-环二酮类衍生物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互变异构性质,探讨了环的饱和性、环的大小、环上杂原子以及溶剂效应对各互变异构体相对稳定性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剑桥晶体结构数据库(CSD 5.23)搜索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我们理论计算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未烯醇化的异构体由于无法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具有较高的能量;环上杂原子的推电子效应提高了邻位羰基氧上的负电荷,从而有利于相应环外烯醇式异构体的稳定;为了定量地表征某些异构体的芳香性,我们对其进行了化学位移的计算,获得了环中心点的核无关化学位移值(NICS)。利用NICS值首次成功地解释了化合物3-酰基-1H-吡啶-2,4-二酮,3-酰基吡喃-2,4-二酮,2-酰基环戊-4-烯-1,3-二酮和3-酰基吡咯-2,4-二酮等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发现环的芳香性在各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对而言,溶剂效应的影响较为有限。
其后,我们利用三维构效关系对HPPD酶的高效抑制剂2-(2-硝基-4-三氟甲基苄基)-环己烷-1,3-二酮(NTBC)的活性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理论计算得到的NTBC的稳定异构体结构与实验观测结构不一致的事实,利用比较分子力场(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CoMSIA)的分析方法对NTBC可能存在的五种活性结构分别进行了三维构效分析,最终由CoMFA分析得到的最佳模型所对应的NTBC的活性结构与动力学实验推测的结合模式相吻合。这为进一步研究HPPD与NTBC作用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次成功地将传统的构象关系研究方法CoMFA和CoMSIA应用于配体活性结构的预测。
第三部分工作是对杨定亚在合成2-酰基-1,3-环己二酮类化合物的衍生物时意外发现的烯酯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从量子化学角度分别对由杨定亚以及本文提出的两种可能的异构化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考查了三乙基胺溶
|
|
|
|
1 |
刘信安;孟志刚;;气态/溶剂环境ATP分子的理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年12期 |
2 |
黄保坤;任春年;里佐威;李占龙;李兆凯;陆国会;;丙酮CO键在溶剂中频移变化的几种理论模型比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0期 |
3 |
于群,薛卫星,李建宇;几种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结构讨论[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4 |
牛小梅;高延红;;ANS分子光学性质的溶剂效应研究[J];山东科学;2006年01期 |
5 |
陈淑林,朱正华,陈孔常;三苯二(口恶)嗪电子光谱的溶剂效应[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9年04期 |
6 |
鲁桂林;N一苯基-2,6-二氯苯胺合成反应的溶剂效应和机理[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7 |
吴学周;朱晋錩;席时权;;非极性共轭分子电子光谱的溶剂效应——蒽在各种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J];化学学报;1964年06期 |
8 |
罗明润;曹子卿;张风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与1,10—菲绕啉对谱(111)及钕(111)协同萃取的溶剂效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
9 |
唐俭生,还振威,高振衡;1,4-双(取代苯乙炔基)苯电子光谱的溶剂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2期 |
10 |
曾武宗,陶文田;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ⅩⅧ)——溶剂对溴化(邻氟苄基)三苯钟与芳醛反应产物生成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7期 |
11 |
汪孟言;乙基硅油调和油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溶剂效应”[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6年04期 |
12 |
陈炳猛,柴金岭;有机酸在液液两相间分配的溶剂效应[J];山东科学;2000年04期 |
13 |
沈珠英,陈维,沈永淼,杜江燕,王炳祥,沈健,胡宏纹;溶剂效应对中氮茚荧光性质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4 |
任玉贝;国永敏;李宝宗;;巴比妥酸互变异构的理论计算[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5 |
何慕华;梅丹丹;牟新利;张丽莹;黄江;范小均;;溶剂性质对水杨酸三维荧光性能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8期 |
16 |
谢爱娟;罗士平;郭登峰;;苯酚的紫外光谱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
17 |
郑洪河,张庆芝,王键吉,王征宇,今野干男,斋藤正三郎;溶剂效应与海藻酸钠溶液溶胶-凝胶相转移[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7期 |
18 |
邹建卫,商志才,易平贵,俞庆森,林瑞森;溶剂效应的TLSER描述及其在几类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00年04期 |
19 |
孙定光;廖显威;陈国力;邓嘉莉;范志金;;三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
20 |
苏文杰;姚宜山;李满宇;谭回;付立民;艾希成;王雪松;张建平;;DCM衍生物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溶剂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