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荷载下沉管灌注筒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深厚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越来越多,沉管灌注筒桩(简称筒桩)作为软土路基处理的一种新型技术,吸收了预应力管桩、振动沉管桩的技术优点,具有混凝土使用方量少,造价低,承载力高,施工方便的特性,在路堤下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本文开展了对筒桩及路堤下筒桩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
首先对筒桩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目前桩基及复合地基理论进行概况分析。
其次,介绍筒桩桥头软土处理的现场试验并对测试成果进行分析,包括成桩质量、单桩及群桩承载力试验、成桩前后地基土性的改变、桩问土和桩顶土压力、分层沉降、侧向位移和孔隙水压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筒桩施工工艺成熟,施工质量可靠,筒桩联合土工格栅处理桥台软基,可以很好的解决桥台的跳车问题。
第三,考虑桩土界面的摩擦接触,采用轴对称平面有限元方法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筒桩单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筒桩内、外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及各项荷载分担比的变化规律和土塞的性状,提出筒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第四,采用典型段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路堤下筒桩复合地基,并且考虑桩土界面的摩擦接触、挚层中的土工格栅以及填土的分层加载,以使计算模型在力学概念上更为合理,对复合地基变形、荷载传递机理的影响因素做了研究。计算表明路堤填土中的土拱效应、土工格栅的拉膜效应或多层格栅垫层的梁效应保证了大部分荷载由筒桩承担,有效的减少了复合地基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第五,将现场实测成果与本文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有限元方法对筒桩单桩及路堤下筒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分析是可行的。
|
|
|
|
1 |
蔡来炳;载荷试验法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J];福建建筑;2000年S1期 |
2 |
吴东;;路堤荷载下粉喷桩复合地基临界桩长的试验研究[J];铁道勘察;2010年02期 |
3 |
刘杰,张可能;柔性基础下群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及计算[J];岩土力学;2003年02期 |
4 |
吴昱娟,陈传铭;CFG桩复合地基在某建筑群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09期 |
5 |
黄文峰,李广信,刘焕存,孙志军;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1999年05期 |
6 |
李忠友;刘元雪;赵燕明;文湘平;;复合式地基性能分析及其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2008年06期 |
7 |
刘杰,张可能;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变形及荷载传递规律研究[J];铁道学报;2003年03期 |
8 |
池跃君,宋二祥,陈肇元;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探讨及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
9 |
施峰;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分析[J];工业建筑;2002年09期 |
10 |
曹明;陈龙珠;陈胜立;;复合地基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参数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12期 |
11 |
钱涛;赵春风;;路堤荷载下深层搅拌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年02期 |
12 |
刘天福;潘卫东;;路堤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加固沉降简化计算[J];路基工程;2009年01期 |
13 |
刘义怀,朱志铎,刘松玉;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5期 |
14 |
王凤池;赵松涛;;利用Hashin模型求解复合模量[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
15 |
龚建斌;;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
16 |
谭可源;轻筒复合地基技术[J];中外公路;2005年05期 |
17 |
尹飞云;;CFG桩复合地基在厦门群协金属构件3#厂房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08年04期 |
18 |
孙微微;赵尘;徐学珍;;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的解析算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4期 |
19 |
李飞;葛爱兵;;初始孔压分布对地基土一维固结性状影响研究[J];路基工程;2007年06期 |
20 |
王丽丽;石开明;;注浆微型桩及其复合地基[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5期 |
|